吕爱红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明县供电公司 山东 东明 274500
摘要:线损是电力系统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降低电能损耗,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线损按照构成因素分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引起线损的因素较多,提高业内工作人员对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进行全面降损须借助有效措施,这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电能利用效率的基础。
关键词:用电检查;基础;用电降损;问题
1 引言
导体在供电的同时,因自身存在电阻会产生发热现象,导致一些电能的损失。在当前科技水平下线损不可避免,但可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尽可能地降低线损,更好地提高电能利用率。在配电网络中, 常会应用配变变压器负责低压区域的电能输送。随着我国电力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配电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降低用电损耗,在提倡节能环保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2 线损类型
在供电的过程中线损的分类不是固定的,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电能损耗的特点或者变化规律分类的。按照电能损耗的特点对线损类别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不变损耗和可变损耗。按照电能线损的性质对线损类别进行划分,一般分为管理损耗以及技术损耗。不过,在实际的配电过程中,线损的组成是比较复杂,其构成的种类比较繁多。例如,电能在升压以及降压过程中,变压器内部的铁芯会使得电能产生一定的损耗,同时电能在线组电阻中也会被消耗一部分;此外,电能在一些电缆线路以及架空线路之中也会出现多余的损耗;而且高压线路之中的出现的电晕也会使得电能出现损耗。
3 基于用电检查基础的用电降损问题
3.1 计量设备问题
电力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年限较长,有些设备已经难以承担电力运行,在此庞大的系统中,难以避免会出现设备老化的问题,而原始资料并未详细记载其中设备安装的时间,尤其在某些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区域,老化和技术水平不高是计量设备所面临的问题。在时间的累积过程中,安全隐患逐渐转变为待解决的问题,但有些检查人员并未发现其中的故障,错过了故障排查的机会,在后续的使用中很容易出现用电事故,影响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部分单位和企业不重视设备维护工作,故障积累扩大了影响面,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而在问题扩大后开展检修工作将增加资金投入,无法降低资金损失,带来不可挽回的不利影响。一些大型企业缺乏常态化设备检查的机制,片面的认为设备无需定期整顿,一些大型设备在出现问题后只能采用淘汰的办法,增加了运行成本,甚至带来严重的线损问题。
3.2 台区用电问题
用户用电不规范也会导致线损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配电功率与实际不匹配。低压公用台区规划时对负荷的评估不合理,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现象。另外,部分台区用户数量增加迅速,导致实际用电功率超出配变变压器功率,形成“小马拉大车”现象。(2)相关技术措施不规范。线路上安装的互感器不合理、不规范,不仅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引起线损增加。另外,使用的电表等计量设备安装细节落实不到位,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而且并未定期进行检定。(3)三相负荷不平衡。对三相负荷的认识与监测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与人为干预,导致三相负荷不均衡,造成线损的增加。研究发现,三相负荷差距越大,造成的线损越严重。(4)部分区域存在窃电的现象,或因人为用电不规范,导致线路漏电等。
4 基于用电检查基础的用电降损控制策略
4.1 计量管理降损控制
用电检查要重视计量管理,确定计量点,分析在用电产权和供电的分界线区域所起到的作用,尽可能保证计量点可落在分界线上,有助于精简线损分担计算的步骤,提升测算效率。对于出现较大峰谷值的情况,要充分考量轻载计量结果,提升分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计量方法要符合不同用户电压区域的变压器工作机理,针对高低压侧实施指向性的计量策略,分析互感器和电路相接的情况。为提升低压用户计量的精确度,选用不直接连接电路和互感器的方法,降低检测误差。计量装置的确定主要集中选择电能表和互感器上,每种不同的仪器应当满足相关的计量标准,配合额定电压使用。对于电流互感器来说,首先应确定变比,了解流经互感器的负荷电流,对接额定电流的限度,从而维持正常的水平。而电能表的选择要准确估算用户负荷,控制其波动方向,并研究可能带来误差的流程,核定标准误差范围,保证负荷变动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用电用户一般不会形成峰谷差,因此仅需要计算出高峰电流即可完成计量装置的确定工作。为保证计量管理降损的科学性,采用巡检的方式,维持高精准度的计量效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升故障处理和消除的效率,采用追补的形式,确保企业损失降低到最小化。
4.2 加强台区线损组织管理
为保证台区各项降损措施的认真落实,电力部门应做好台区线损组织管理,避免相关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一方面,结合低压公用台区线损目标落实情况,做好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目标落实情况的评估与总结,既要注重肯定在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又要鼓励管理人员多吸取经验教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做好台区线损管理工作部署,明确管理工作负责人以及相关职权范围,要求各负责人制定台区线损管理工作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等。另一方面,做好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监督。既要将监督工作上升到制度层面,明确监督工作内容以及监督工作相关的奖罚措施,根据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针对的奖罚,提高其线损管理工作认识的同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增加培训投入,组织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使管理人员掌握最新的台区线损管理理念与思路,并鼓励其在工作中大胆应用。另外,做好线损管理工作中新技术的应用。结合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情况,开发相关的三相平衡系统,发现三相负荷不平衡时,能够自动地对电流参数进行调节,保证三相负荷平衡。
4.3 注重供电线损管理
在供电系统中,线损的存在对电力企业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说,降损的技术手段越高,那么说明供电企业在电力输送管理上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在实际的配电过程中,为了可以有效地降低线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供电企业应该能够进一步地建立健全对于供电系统线损管理责任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约束不断加强线损的管理,同时还应该能够对多个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责任监督,通过管理制度使其能够进一步地落实降损措施。此外,相关的电力企业应能够通过线损理论值为参考,结合实际线损的情况制定降损策略,根据实际供电能中一些影响线损升、降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综合的分析最终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地能够符合标准的降损计划。相关的线损部门应该能够进一步地去搜集与线损有关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的统计,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正确的数据,定期定量对供电线路线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最终通过更多科学地方式改进供电措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电过程存在一定的电力损耗,这是在用电过程中无法避免而产生的,应合理计算损耗,同时,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降低损耗,从而降低资源的消耗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节能降耗、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东岳, 李振华, 李俊, 等. 配网线损同期化计算与多维分析系统[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9, 35(4):30-36.
[2] 夏澍, 毛俊, 施灵, 等. 基于负线损分析的计量异常辨识方法[J]. 电测与仪表, 2019(16):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