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配电网线损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6期   作者:黄豪翔 欧蕴军
[导读]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管理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力度
        黄豪翔 欧蕴军
        国网浙江平湖市供电有限公司 浙江 嘉兴 314200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管理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电网建设水平、电能传输利用率、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等整体提升,为农户带来了更加可靠稳定的电力资源,令农村生活质量上升到新高度。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线损管理;措施
        1农村电网线损管理的现状
        1.1不重视线损计算
        相关职能部门未准确定位线损计算的重要性,不能反映线损理论计算在减少线损措施、开展线损管理过程中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对线损计算缺乏理解和应用。传统的计算方法落后,通常采用手工数据输入和单机软件简单计算的形式。由于计算软件和手工工作的局限性,辅助决策的效率和效果、线损原因分析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很低,影响了农村电网线损管理的整体水平。
        1.2低压网络安装水平
        在我国农村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电力线路建设相对较早,虽然能有效满足用户需求,但供电设备和电力设备却落后。例如,农村电网系统低压网架设水平低,也是农村电网损耗增加的重要原因。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用电不断提高,与农村低压电网水平的低下形成了巨大矛盾。而缺乏维修,也会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1.3三相负载不平衡
        系统对高损台区总表三相负荷进行核查。采集系统查看高损台区是否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若不平和对症结影响大;低压线路巡视不到位。调查泉塘供电所跟班稽查开展情况。针对泉塘供电所线损率超过10%的高损台区,未开展跟班稽查,对症结影响大;计量表计安装不到位。对泉塘供电所高损台区现场用户表计安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存在高损台区用户临时用电未装表或挂钩抽水用电未计量,对症结影响大。
        1.4电网结构有待改进,电网优化建设仍需加强
        配电网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线路损耗的大小。由于区域环境的限制,目前有许多配电网线路超出供电半径,线路间距也较长,尤其是山区。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经济落后,公共变压器多,供电线路迂回多,负荷点分散,分支多,远离负荷中心。由于分支从中心分散到四处,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由于负荷分散,负荷率降低,直接导致配电网功率低、线路损耗率高。在大多数电力企业的电网中,传统的高损耗电力设备仍在使用中。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本身不重视线路损耗,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购买新的电力设备。因此,它对设备的更新造成一定的障碍,加剧了电力线路运行的损耗程度。
        2农村电网线损管理模式的应对策略
        2.1加强电网技术改造,降低电网自身损耗
        认真分析线损情况,制定降损措施。如线路和主变需要升级,单线单变变的变电所和线路需要升级,无载调压主变需要淘汰。其中,站台区建设应遵循小容量、短半径的原则,以新建为主。村里的高压线呈树状分布,从主街进入,从次街分流。规划村内配电站的分布,必须规划各站区的供电面积,考虑村内用电负荷大、发生时间长,按照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合理布局配电站区。
        2.2加强临时用电管理
        现场摸排,投入资金,装表计量。一是台区经理在4月底前对于抽水、鱼塘增氧、大棚浇菜等地点较为固定的临时用电完成摸底排查工作,按照应装必装的原则收取用户表计成本费及预缴电费;二是对于公共抽水、修路、建房等多户共用的情况申请资金,投入卡表、扫码表,安装共享式表计进行计量并实时监控分析用电情况;三是三级监控实时关注临时用电表计用电异常情况,及时现场核查原因并处理故障。


        2.3电网的合理配置和优质设施的应用
        电网的合理布局与设备的优良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电力工作者需要对农村电网系统进行合理的调整。更可行的电网改造方式是缩小整个农村电网的供电半直径,逐步向高压用户靠拢。农村电网改造后,电网系统绕行次数将明显减少,电力线路损耗将减少,确保农村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农村配电网的供电点分布也需要优化。在长距离供电线路上,应在一定距离增加供电点,供电点的位置应尽量设在中心线的负荷位置,以提高配电网的稳定性,同时降低电力线损。另外,变压器的三相负载需要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或降低三相不平衡现象的发生频率,从而实现电源的均衡化。在用电高峰和低谷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供电线路的损耗,有必要在供电线路中采用双环策略。
        2.4电力线路减损管理制度的完善
        由于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部分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在人事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教育,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率;在制度方面,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步完善线损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将实际线损管理责任明确落实到供电设施、电网线路布局和管理人员,从而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电力线路损耗。比如,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对供电所实施的降损管理进行奖励,确保制定的降损管理办法在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得到充分落实,从而有效降低电力线路的损耗。在监管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严格执行电费核算和监管,优化用电安全检查,有效避免非法用电、偷电等违法行为,切实提高用户的监管和安全。此外,电力企业还需要定期组织召开电力线损原因会议。通过深入分析造成电力线损的原因,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经济投资低、降损效果好的解决方案。
        2.5加强检查工作,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农村电网巡视工作,定期对高低压线路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制定不定期监督考核方案,对电网巡视员的工作质量、进度和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和综合评价,确保检查工作能逐杆检查电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线路绝缘损坏情况,及时报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提高检查效率和质量,加强线路维护,进一步降低漏电等问题发生的概率,及时更新配电设备,做好绝缘子清扫工作,定期测量接触电阻,完善消缺措施,落实配电设备检修计划,对违规用电、偷用用户等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确保农村电网安全风险管理和线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要采取专项整治措施,严厉打击非法用电行为,将突击检查和定期普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村电网运行营造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屏障。
        2.6配电自动化系统
        一般来说10kV配电自动化系统具备诸多功能,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与监控功能、电网应用分析处理功能、馈线自动化功能及系统互联功能等,可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控制、管理的系统就是配电自动化系统,而此系统也是配电自动化得以实现的主要部分。另外,电网自动化系统还具备自愈的功能,可先对电网里面的问题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修正,为人民群众的正常用电提供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还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能对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进行抵御,并将破坏控制到最低程度,这样就可有效防止大范围停电情况的出现。配电自动化系统还能对潮流分布进行有效的完善,旨在使线损情况降低,继而提升电网的质量以及运行效率,并对设备工作情况做出合理有效的监控。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多种原因,在输电过程中经常发生线损,不仅给供电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避免电力线损,提高供电质量,供电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解决线损问题。收集了各变压器电缆连接到各低压电路极并连接到各用户电表的完整电路图,为降低功率损耗方案奠定了基础。从实际生活出发,针对不同程度的线损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万飞,王明辰.关于10千伏配电网中控制线损的要点分析[J].石河子科技,2020(02):39-40.
        [2]罗洁青.配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9.
        [3]文斌.配电网技术线损及其降损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9(14):34-35.
        [4]张倩.电网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与降损方案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10):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