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系统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6期   作者:孙学林
[导读]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反映了电力用户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
        孙学林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反映了电力用户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要提高供电可靠性,一是要完善网架结构和设备技术装备水平,二是要加强线路与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只要有充足的电源、完善的网架和先进的设备装备水平,就能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加强运行、检修、停电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方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策略
        1配电网的组成
        配电网是以电能为主要部分的电力网络,根据电压等级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高压配电网:通常为35~110kV,负荷密度大可用220kV。中压配电网:通常6~10kV,6kV为淘汰型。低压配电网:220/380V。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用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要求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因此,需要提前做好配电网的改革和规划,要求把电线线路设备做分段处理,分段设置有很多的优点,可以利用中性点不接系统把配电网分割成独立部分,如果其中一个分段出现问题,则不会导致整个配电网的工作,只需要对出现问题的分段进行修理就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配电网出故障的次数、减少停电次数,还能提高配电网的运作效率。
        2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完善配电网结构
        配电网线路具有诸多特征,如分布广、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等,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还会受到电力负荷、正常机械载荷的影响。如果想进一步降低各因素影响程度,高效控制影响范围,相关工作者需在第一时间完成检修工作,综合考虑10kV配电网线路工程所处地貌、气候变化以及地形等情况,通过有效测试设备仪器的运行情况,同时依据测试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等,高效控制故障,将故障发生率降至最低。此外,电力企业还应改造故障多发线路,为保障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最终提升10kV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2优化区域线路
        大跨越与大档距等位置线路优化问题,尽可能地选择三联杆、门形杆等辅助设施,针对微气候与强风等地区,采取裕度预留措施。线路改造的类型有:跨越大、档距大、高差大。线路改造的有效措施为:科学开展路径选择工作,当线路经过山岭区域时,依据背风坡完成走线程序;采空区杆塔优化时,应回避选择钢管杆、同杆多回线路等,以此有效控制转角杆的应用次数。如若杆塔在踩空区设计具有必要性时,可采取的加固措施为:加强设计的规范性。如若线路杆塔已然发生倾斜,依据其产生的倾斜程度,实施规划优化措施,对其开展扶正、迁改等工作,提升供电可靠性。
        2.3加强电网停电过程管理
        电力企业建立停电时户数预算式管控机制,结合年度施工检修项目计划安排、电网转供电能力、不停电作业能力、自动化及运维管控水平提升情况,确定年度停电时户数较上年压降比例,明确各专业年度停电时户数预控目标,将预控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每一个专业、每一个班所、每一条线路。强化预算源头管控,在施工检修计划编制阶段,根据预控目标和停电时户数消耗情况,按照“先算后报、先算后停”的原则,统筹确定月度停电计划安排,明确时户数指标消耗限值。严格预控指标执行过程刚性管控力度,建立动态跟踪、定期分析、超标预警、分级审批等工作机制,按周统计通报停电时户数消耗与余额情况,强化停电计划执行情况预警、督办,确保预控目标的实现。
        电力企业充分发挥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业务流程实时管控、营配调数据融合贯通的优势,全面开展供电可靠性过程管理。落实停电指标预算式管控要求,根据电网拓扑关系自动校核生产计划停电范围、模拟计算停电时户数。

强化“站-线-变-户”拓扑关系一致性校核、配电线路频繁跳闸和台区重复停电统计分析、单次停电时户数超限预警督办。
        电力企业深化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持续完善供电可靠性统计、监测、分析、管控功能。常态开展供电可靠性指标异动监测,按月开展指标预测、诊断分析与跟踪管控。加强供电可靠性指标分析结果应用,开展不同停电性质专项统计,分析各类停电责任原因占比及变化趋势,为相关专业供电可靠性管理持续改进提升提供决策支持。
        2.4健全自动化管理制度
        要想保证配网自动化建设水平,就要健全自动化管理制度,随着配网建设要强化完善维护运行机制,根据相关规范、制度等,再结合配网的现实运行状态,深入细致地剖析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转流程,从中提出配网自动化系统不同环节、不同部分的运维需要,自动化管理任务与具体标准等,通过积极健全自动化管理制度,完善运维机制则能有效地监督配网的自动化运转,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水平。
        2.5更新优化设备技术
        配电网的设备水平、技术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配电网的规划和改造,所以该如何加大对设备的改造,就要通过采用全新的电网设备,提高电网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增加分段器等高效地安全保障设施,从而减少断电用户的数量,能够更好地控制断电范围,从而提高了电力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并且还要加大配电设备的改造力度,尽量多运用环保、节能、低耗的供电设备,并且尽量多运用自动化的供电设备,确保设备安全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抵御风险和危机的能力,增强抵抗力,来保证设备的长期性、安全性、稳定性。
        2.6改进及优化10kV配网线路工程施工环境
        在10kV配电网线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如果想有效规避安全意外事故,必须优化施工环境,进而有效预防人为破坏及交通事故等。在10kV配网线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应将反光漆涂刷在杆塔下部,同时注重间距控制,在杆塔周围配置警示标牌,进而有效避免杆塔被外力破坏。此外,在10kV配网线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必须进行高空架线施工,则一定要制定好防雷措施。假设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应在线路上架设相应的支柱式绝缘子。同时,为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出现,在高污染地区应采用耐腐蚀的绝缘导线,进而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最终为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2.7全面开展高频受损设备的维护工作
        针对频繁发生异物短路、外力损坏的杆段,采取导线绝缘化处理措施:在绝缘导线接头位置选择液压形式,在连接裸导线的位置给予绝缘处理。针对可能发生车辆碰撞的地段,加强杆塔与拉线杆段的优化处理,选择线路路径的优化设计措施。在路径未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开展杆塔护墩、反光标志粘贴、拉线位置更换、铁塔替换水泥电杆等措施,提升高频受损设备的运维管理效果。在塔材、拉线等位置,加强螺栓防盗技术的焊接,装置防盗帽,增强供电线路与设备的防护效果。
        结论
        相关供电单位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的供电需求、地质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开展供电可靠性提升工作,保障供电半径设计、线路管理、设备运维管理等工作有序运行,给予居民稳定的供电系统。
        参考文献:
        [1]区家辉.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湖北电力,2019(03):61-62.
        [2]刘丹阳.浅谈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广东科技,2019,19(06):120-121.
        [3]李静.谈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农村电工,2019(01):22.
        [4]杨涛,孙洪伟.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J].农村电气化,2019(0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