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闯
山东源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250104
摘要: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难度较大,但又是电力系统建设事业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以规范化的方式做好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以电力配网架空线路的施工特点为立足点,围绕具体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推动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助力于现代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技术
前言
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线路经过的区域称之为路径,在规划路径时需兼顾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规避房屋群落、树林等特殊区域,使成型的线路具有平直的特点,与现场各方面要素相协调。应充分结合地形条件选择杆位,践行弹性设计理念,既要保证现阶段的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落实到位,又要兼顾后续的发展需求,预留充足的升级空间。
1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概述
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线路经过的区域称之为路径,在规划路径时需兼顾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规避房屋群落、树林等特殊区域,使成型的线路具有平直的特点,与现场各方面要素相协调。应充分结合地形条件选择杆位,践行弹性设计理念,既要保证现阶段的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落实到位,又要兼顾后续的发展需求,预留充足的升级空间。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内容丰富,导线占据核心地位,是实现电力输送的必要材料,应兼具高效导电、耐久、抗腐蚀、绝缘的特点。电线杆是导线的支撑结构,两杆的间距称为档距,此方面的设计及施工水平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线路运营的安全性和工程经济效益,具体需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合理选择。
2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技术要点
2.1基础施工技术
进行基础施工时,首要一点就是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勘察,根据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最佳施工路径,降低作业难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杆塔下设坑道时,注意的要点在于掏挖施工、岩地施工基础以及联合基础技术等方面。一般来讲如果面对的是软土质环境,挖坑适用于掏挖技术,合理确定掏挖位置,并且在开挖完毕后还需要利用混凝土浇筑加固,确保杆塔基础的稳固性。混凝土基础浇筑完毕后,利用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直到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以及要做好混凝土防塌作业。
2.2架空线路铺设
一是布线。当面对的作业环境不同时,所适用的布线方法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常见的放线形式包括张力展放与拖地展放两种,选择张力展放形式时,注意线路不要与地面接触,可以更有效地预防线路磨损,同时又能够保证较高的作业效率,但是因为是机械作业,此方面投入的成本会增加。另外,在布线过程中要时刻观察线路是否出现破损,同时注意将线路水平张力控制在最大张力的20%以内。二是紧线。紧线前需要确认导线所在滑车中的位置,预防紧线过程中导线出槽。将线路捋顺确认没有绞绕的情况,并适当调试压接管位置。对需要设置的接地线设备需要提前准备好,然后才可以组织进行紧线作业。
2.3杆塔施工技术
一是电杆就位。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电杆和预制构件不得产生碰撞,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装卸时需要安排专人现场监管,以免发生急剧坠落或不正确支吊的情况,对于部分杆顶封堵脱落的情况需要及时补封。将电杆运输到相应位置后将其竖直立好,控制位置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例如横向位移小于20mm,杆梢位移小于杆梢直径的1/2。另外,转角杆需要向外角预偏,紧线后电杆不得向内角倾斜,同时向外角倾斜造成的杆梢位移需要小于杆梢直径。二是基坑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提前对电杆基坑进行准确定位,一般来讲直线杆的横线路方向位移要控制在50mm以内,顺线路方向位移则需要控制在设计档距离的3%以内。另外,分支杆、转角杆、横线路以及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全部需要控制在50mm以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已存地下管线或者其他障碍物时,位移量超出最大允许值的情况,假如位移量在1个杆根便可以通过加卡盘或者拉线盘等方式来处理,相反位移量过大便需要对电杆位置进行重新定位。面对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时,同样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工艺做好基坑处理,保证基坑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包括水田、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土质松软的区域,可以通过加卡盘、人字拉线以及混凝土浇筑基础等方式进行电杆基础的加固;如果遇到有水流冲刷的区域,还需要设置围台或围桩。
2.4防雷处理施工
针对配电变压器、柱上开关、敞开刀闸、户外电缆头等设备均需要安装避雷器,且尽量设置在与被保护设备的近距离位置,一般电气距离以在5m以内为宜。架空线路的防雷处理施工,需要对新建绝缘线路直线杆安装外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内置避雷器柱式绝缘子。已建绝缘线路直线杆可以应用外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或者双向穿刺型放电线夹,应用双向穿刺型放电线夹时需要考虑季节性因素,配置相应的扭矩螺母、扭断螺母以及紧固线夹。另外,通过搭架的结构也可以达到一定防雷效果,安装相关引导装置,将雷击产生的过大雷电流引导到地面,以此来实现对设备的可靠保护。
3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优化措施
3.1塔杆施工的技术优化
塔杆架设主要考虑如下几点:材料转运和安装期间应避免彼此间磕碰的情况,需对杆顶采取封堵措施;塔杆安装时应维持垂直的状态,要求杆体横向偏差<5cm;在设置转角塔杆时,需向外偏转再进一步完成紧线作业,最后将其拉垂直;二型杆应满足垂直的要求,偏差不可超出许可范围。塔杆塔基施工期间,首先需对塔基基坑采取定位措施,应保证直线杆的横向偏差在5cm以内。转角杆、分支杆施工时,各自所产生的横向、顺向偏差均要在5cm以内。若现场存在障碍物易出现杆位偏差过大的情况,若实际偏差超出许可范围需重新定位。若施工现场以黏土等稳定性不足的土质居多,需辅以加固措施。
3.2避雷设备技术
在户外电缆头处增设避雷装置,具体安装位置以刀闸、开关以及跌落式熔断器处较为合适。在设置避雷设备时,应保证其紧靠被保护设备,以便有效发挥出防雷的作用。配网架空线路的电压达到10kV以上时,主要采取如下两种避雷方法:一是双向穿刺型放电线夹,各类零部件应根据现场气温情况合理选择;二是外间隙氧化锌壁垒的方式,常被应用于继电器保护范围的线路末端。塔杆的接地电阻应在10Ω以内,目的在于使绝缘子所承受的电压降低至较低的水平,以免出现跳闸或闪络等突发状况。
3.3施工环境的管控
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正式施工前需全面检查和明确现场情况,例如车辆行驶状况、既有建筑物的分布等,从中推测可能会对施工带来影响的因素,并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上规避质量问题。架空线路包含大量的高空作业内容,同时电力设备自带危险性,因此在施工前需做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规范化的方式完成建设工作;施工期间将该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此外,施工单位需提前与所在区域的城管等相关部门沟通,积极协商,就相关问题采取处理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确保施工期间不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
结束语
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部分特殊的环境下,气候以及地质条件等对实际施工带来的干扰非常大,必须要提前做好综合勘查,然后基于此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同时结合实践经验,确定施工技术要点,把握好每个节点执行的规范性,减少常见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馨,李喜龙.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风,2020(25):132-134.
[2]魏鑫.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路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7):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