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运行维护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7期   作者:何锡友
[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离不开电力系统
        何锡友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供电局,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离不开电力系统。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变电站运维工作的质量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变电站运维工作主要是对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变电站运维工作任务繁杂而枯燥,运维人员易粗心、不负责,导致事件发生。尤其是倒闸操作,不允许出半点错误,否则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等重大事故。下面针对变电站运维工作中几类危险点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运维;危险点分析;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工业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快速增长,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变电站数量的增加,加重了变电站运维工作负担。为了保证电网稳定可靠运行,必须加大对变电站运维工作的安全管理。对变电站运维工作中的危险点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了应对措施。
1变电站运行操作典型危险点
1.1通用危险点分析
        发令、受令错误,会导致误操作。误操作分为Ⅰ、Ⅱ、Ⅲ类电气误操作。Ⅰ类电气误操作,指的是恶性误操作;Ⅱ类误操作,指的是操作过程中误合、拉开关、刀闸,以及错误执行调度指令,误植入定值和错投压板;Ⅲ类误操作指的是误碰、误动运行设备。受令人、值班负责人应认真审核操作命令,发生疑问应汇报发令人并询问清楚,确认无误后方可操作。操作票填写错误,会导致误操作。操作之前做好“三对照”:对照操作任务和运行方式填写操作票、对照模拟图审核操作票并预演、对照设备名称和编号,确认无误后再操作。擅自跳项操作,导致误操作。必须按顺序进行操作,严禁跳项、漏项、越项操作,禁止提前打“√”。走错间隔,导致误操作。必须严格执行“三禁止”及监护复诵制。操作前,应对相关设备进行外观检查,操作中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避免发生机械伤害。操作完毕后,应严格执行“三检查”:检查操作质量、检查运行方式、检查设备状况。合理制定作业计划,安排操作应综合考虑运维班组人员的承载能力,确保操作时间足够。提前熟悉检修申请和工作票要求,提前准备好操作票,避免赶时间匆忙操作,做实做细操作票的“三审”机制。同时运维班组应提前做好工作准备和人员安排,避免出现匆忙操作和疲劳操作现象。
1.2母线停送电时危险点分析
        运行方式改变前,未按规定将母差调整至相应方式,造成保护误动。隔离开关(刀闸)双跨前,未断开母联断路器(开关)的操作电源空气开关,若母联断路器(开关)跳闸,将造成用隔离开关(刀闸)拉合负荷或故障电流。母线充电前,未投入充电保护,造成越级跳闸;充电后未及时退出充电保护,造成保护误动作。二次电流、电压回路未与一次设备同步切换,造成保护误动。母线送电前,与母线相连的隔离开关(刀闸)未全部拉开,接地刀闸(接地线)未全部拉开(拆除),造成带接地开关(接地线)合闸。母线装设接地线(合接地刀闸)前未检查母线连接的所有隔离开关均在拉开位置。
1.3主变停送电时危险点分析
        操作前检查负荷分配,考虑负荷转移或限负荷问题,避免出现过负荷。未考虑主变备自投,造成备自投装置误动或拒动。大电流接地系统,主变停送电前,中性点接地刀闸未合,造成过电压,损坏变压器绝缘。
1.4变电站运维人员误入带电间隔
        在电力系统以往发生的重大事故中,因恶性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导致设备损坏,系统大面积停电以及人员伤亡的案例时有发生。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工作人员安全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监护人监护不到位;设备机械位置标识不够清晰,无有效隔离措施或设备没有可靠的“五防”闭锁。


2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运用
        随着中国电网规模迅速发展,传统人工巡视已不能适应变电站运维需求,智能机器人巡检已成为变电站巡检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变电站机器人实用化巡检为目标,系统研发机器人综合导航,可见光、红外及音频检测,机器人自动充电以及任务规划等智能巡检技术,在变电站开展巡检应用,实现了电流致热型缺陷的红外检测,开关状态和表计读数的可见光检测,主变噪声的音频检测,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视和运行监控。变电站机器人智能巡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极大提高了变电站巡检效率,降低了巡检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变电站运维工作安全风险管控
3.1加强对变电站运维的安全管理
        要有效地解决变电站运维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首先,要健全变电站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制度,要对变电站运维的各类工作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和明确的标准化工作指导书,细化运维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使得变电站运维工作有序展开。其次,要提高运维管理层的自身能力,避免出现因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和决策不当而导致的各项安全隐患;要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安全管理来及时排查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变电站运维的安全风险进行防范。
3.2提高运维人员的综合素养
        员工的素质水平主要表现在技能水平、责任意识和对安全规范的遵守程度。要对运行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原理的认识,操作的熟练度以及异常事故处理能力,能够在遇到异常信号或者事故时及时有效应对;加强员工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工作中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岗位安全职责,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严格遵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3.3提高继电保护装置运行
                在继电保护运行的过程中,分别对装置要求和操作人员两方面的要求。为了能够及时发现继电保护的缺陷,在运行中找出工作故障,这是安装继电保护装置所需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继续了解装备运行过程中,故障出现的规律以及种类,根据故障原因能够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质量差、设计失误和操作问题。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一般、严重和危机三种划分。了解故障发生的基本种类和基本规律,可以在故障发生的区域内,及时找出问题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区域,提高效率,有效避免在此环节中故障再次发生。最后,还需要不定期进行保护装置的检查和养护,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二次维修,统计故障规律,找出潜在危机。继电保护装置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所以,保障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检查各路线路和变压器,保证维修更新,可以让继电保护装置寿命延长。
3结束语
        掌握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危险点并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以上结合工作实际,对变电站运行中的几类安全危险点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防护措施,给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借鉴。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变电站,它的运行为社会输送安全可靠的电能质量。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是变电站安全的基础,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消除隐患。在信息科技化时代不断发展的现如今,继电保护装置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突破,能够更大程度地确保变电站运行。所以在智能化发展的现在,必须构建一个合理安全有效的平台,不断分析继电保护技术存在的问题,保障电力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涛.220kV变电站运维工作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实践[J].科技风,2019(34):180.
[2]刘海伟.浅谈变电站运维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30):229-230.
[3]杨晓婷.变电站运维中隐患风险与应对技术的分析[J].科技风,2018(33):172.
[4]韩斌.对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与预控措施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8(19):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