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7期   作者:马丽蓉
[导读] 对于电厂的实际运行和管理而言
        马丽蓉
        黄河西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对于电厂的实际运行和管理而言,其重点不仅在于按照实际发电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生产,也更是应该体现在根据具体生产作业的表现,合理进行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也就是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这样能够使得自动化的生产作用有效发挥和体现,逐步帮助生产作用环节合理的进行,以及提升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水平。所以本文基于此,分析和研究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通过研究为电厂的安全和稳定生产提供极大的支撑和帮助。
        关键词: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
        1  关于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分析
        1.1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也可以称为分散控制系统或集散控制系统(DCS),其原理是以微处理芯片为基础,通过仪表将控制功能分散后集中现实操作来完成的综合协调控制系统。在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端,可以链接网间通信、现场过程控制、开发维护、运行操作等四个独立接口,分散控制系统通过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控制环节的思路,能够将系统操作分级并完成自我管理的结构形式,通过系统内部通信网络为核心,使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同时分散控制系统还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可以将顺序控制、炉膛安全、锅炉燃烧控制、数据采集、火电机组模拟量控制等系统完成统一配置和灵活组合。
        1.2 热控辅助控制系统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除了常规的核心控制系统以外,还需要辅助控制系统的帮助,其中无人操控是热控辅助控制系统的标志。在电厂的正常运行过程中,辅助系统可以通过可编程的控制器人工输入自动控制指令,再通过其他模块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机技术实现整个热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实现综合数据传输,该系统能够将综合数据统一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中,且能够实现无人操作,非常便捷。
        1.3 热控实时监控系统
        对电厂各环节实时监控的意义在于共享各部分工作内容和实时信息的传输,实时监控系统能够通过连接控制器和数据端口实现这一目的,该系统包涵了信息管理和厂级实时监控系统两大部分来完成对系统和设备的监控功能。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因其复杂性,导致难以实现人工监控,这時就需要用到热控实时监控系统,以实现对电厂实际运行状况和各类生产设备工作状态的动态监督。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在热控系统和设备出现异常时,自动进行报警并给予动作提示。
        2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复杂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力需求的地理范围和耗电量急剧增加,电力行业为了紧跟经济建设的脚步,电力传输的距离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电力传输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增加了越来越多的接口,会使信号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都受到极大影响,也会导致故障离散性变大,增加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营过程中保护信号耗时,热控系统逻辑混乱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受到了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对此各电厂需要加强对设备和系统运行等方面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 热控设备及系统检修模式落后
        我国电厂传统的设备和系统检修模式采用定期检修,为了确保整个机组的平稳运行,会对厂内的所有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的全面检修,这种检修模式需要消耗大量的工时和材料,时效性和性价比较低,同时还会对电厂的正常运营产生影响。另外电厂热控系统故障具有不确定性,一旦热控软件在检修周期过程中出现故障,就会对电厂机组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机组停机。显然这种检修模式已经不适合目前的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特点,亟待改正。
        3  增强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措施
        3.1 强化单元控制机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单元控制机组是热控系统重要组成,将其向自动、智能化方向引入,可以确保控制的高效性。因此,在电厂热控自动化优化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单元控制机组自身反映灵敏度,以高效的单元控制机组,实现对机组运行的实时监督。智能化技术支持下,传统自动化设备逐渐淘汰,转而采用现代化智能设备支持工作。当下,电厂热控自动化运行中的单元控制机组主要以DEH、DCS为支持组成控制系统,提高单元机组运行效率。
        3.2 对自动化软件的更新优化
        对自动化设备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主要对控制范围及指标优化,进一步扩大的通知范围。需注重设备自动化软件设计中,软件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能,确保软件安全运行后,想数据处理速度及效率方向深入优化。在不同过程中应设置不同的显示、监控、控制、搜索等功能,将自动化软件和文件打印功能结合起来,可以将系统中生成的数据及时打印出来,生成数据报告,以便控制人员对系统故障、系统运行及时上报,便于通过相关参数对系统工作效率科学调整。
        3.3 逻辑设计的优化
        在逻辑设计上,合理的系统逻辑对软件运行效率及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热控自动化中需优化系统的设计逻辑设计。对逻辑判断系统进行优化改善,减少电厂系统运行中产生误动、不动等不良现象。开始对逻辑设计优化,要贯彻落实“三取二”形式实现科学保护,以质量代码为支持,对各个监测点实时运行判断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反馈信号。通过这种逻辑判断技术,可以对信号的逻辑性合理判断并设计,以此提高系统自身稳定性,降低电厂管理人员的实际劳动强度,减少电厂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3.4 强化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应加大对工作人员专业性培训力度,建设专门的培训中心,让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电厂热控自动化技术,可以合理操控设备运行。电厂通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力度,提高其实际业务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操作热控自动化系统,了解可能出现的电力故障。
        3.5 APS技术的优化
        APS技术是电厂系统中的顺序控制系统,主要是电厂热控自动化技术中,对各控制系统稳定性的调控。因此,需对APS系统进行优化改善,要提高工作人员对APS技术的认知,认识到操作规范性对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然后,在电厂相应操作管理岗位张贴系统操作规范指南,明确标出错误操作的禁止标志,避免工作人员错误操作。
        结论
        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电厂的安全和稳定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关于自动化系统本身的稳定性而言,也更加重要和关键,这是确保具体生产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控制,这样才能提升生产作业的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继帅.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提升对策[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6):150-151.
[2]缪锦文.试论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0):131-132.
[3]董思涵,吴燕雪,耿彪.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11):85.
[4]高嵩翔.针对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5,7(24):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