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7期   作者:丁常春
[导读] 智能电网也被称之为“电网2.0”,它需要高速的通信网络
        丁常春
        山东宇通电气集团坤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摘要:智能电网也被称之为“电网2.0”,它需要高速的通信网络、先进的技术和控制方法等等成熟条件,从而高效满足用电需求。当今时代,人们对智能电网的熟悉程度较低,不了解智能电网技术相较之前的电网技术有何独特优势,对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更是不了解,本文将对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电力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前,我国电力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时代发展步伐也逐渐加快,对于电力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该重视供电和配电之间的稳定以及平衡。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对于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也趋于成熟,不过智能电网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灵活应用,发挥重要效果,还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在供配系统方面还有比较多的阻碍智能电网系统发展的问题,导致无法给人们提供足够的电能。继电保护整定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分析,对于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1智能电网的特点
        1.1信息透明化
        以前提及智能电网,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电网信息难以可靠掌握,于是电网兴起了一股加装在线监测设备以及各种传感器的浪潮,但经专业人士的研究发现,这些传感器的寿命一般都很短,而且很容易被损坏,掌握电网运行、设备运维的技术人员却不能掌握一手的信息成为了电力系统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而智能电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智能电网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数据分析管理、IED群、多种监测设备等建立了广大用户与供电单位之间的实时通信渠道,用户能够随时查询到自己电力消费的情况、用电记录等信息。
        1.2自愈性
        电网发生故障时发生大区域停电的现象现在仍然时有发生,智能电网的自愈性是指采用智能电网技术,利用监测系统采集、感知、识别以加强对不同区域道路电网的监测,可在缺少或较少人工诊断维修的情况下,及时检查故障问题,使得系统自动开启危险应急方案,快速切除故障区域以及电网系统自动恢复供电,可较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1.3经济节能性
        据调查,我国电力资源在各省份的浪费情况都较为严重。而智能电网多采用光伏电池、潮汐、风力等可再生资源,有效的避免了发电源头的电力浪费。此外,该技术运用智能电表、传感器等,减少电网的组建及电力输送过程中资源的损耗。供电单位采用奖励措施、分段付费等方法鼓励广大用户节约用电,智能电网也降低的电力的成本,真正做到惠民利民。
2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2.1属性图数据库
        这是继电保护整定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这些数据都是在整定过程中转化以及分出的。在分析之后要合理规划,从而形成具体的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所起到的作用是信息储存库,及时将每一个阶段的不同信息进行存储,并且有效整合。每种类型的信息都有据可循,所以在实际需求中,可以依照不同的情景需求在数据库中筛选并查找所需数据,借助这样的办法就能让空配电系统设备安装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此外还可以及时更新相应的数据,确保数据库的科学以及完整性。


        2.2合理选择电动机
        在进行整定技术应用时,拥有恰当的电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应该尽可能选用高效的电动机,因为这一类型的电动机性能比较好,这是和普通的电动机相比,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总体设计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在硅钢片还是铜绕组这些部件的选择上,更注重品质。对于电动机的合理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功率因素,这样的变化可以有效确保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功率因素的计算和两个因素相关,一是有功功率,二是视在功率。如果在一个确定的负荷下,此时能明确的是供电电压是固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功率因素低,电流必然会增大,这样一来对于机电保护就有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要提升机电,保护安全性,提高功率因素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2.3通信技术
        第一,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宽带载波通信技术是一种通信编码技术,其相对于窄带载波技术而言抗干扰能力强,速率较高,通信延时少,能够为智能电网提供更好的服务。且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能够为智能电网运作时需要进行的信息采集提供安全稳定的信息渠道。将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合适区域能够满足智能配电系统中大量数据的传输需求,提升通信效率。第二,5G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传输速率较高、容量大、延时低,可以用于智能电网中电源发电情况的实时监测,提升电能的利用率。且能够针对电缆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5G通信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对智能电网运行过程进行图片与视频拍摄,提升巡检的智能性与可靠性。第三,低功耗广域物联网通信技术。低功耗广域物联网通信技术可以针对M2M通信场景进行优化,以星型网络进行覆盖,单节点最大覆盖范围高达100km。低功耗广域物联网通信技术覆盖范围广、功耗低、宽带低。且在应用中网络配置较为灵活,能够支持定位服务与移动对象,且抗干扰能力理想。低功耗广域物联网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可以用于电气设备温度监测、配电故障指示等。
        2.4云计算技术
        第一,智能电网调度。伴随着智能电网的完善,电网结构也愈加复杂,规模也不断增加。为了对智能电网实现实时监控并合理调度,则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分析。物联网技术中的云计算技术能够以总线技术将分布于不同区域调度系统的功能,利用系统结构化进行高度整合,以打造实时、全面、准确的电网调度平台,以存储海量数据,完成智能电网调度。第二,智能电网数据分析。智能电网规模的扩大,伴随而来的智能电表、传感设备、信息系统等不同数据持续产生,最终形成海量数据。结合物联网技术中的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对电网用户、电力设备情况的数据分析。智能电网的数据分析能够进一步强化电网的透明度,从而更好地调节、优化智能电网服务。
        2.5提高对电网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能力?
        在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中,电网技术人员需要对每天的电力工程数据进行采集整理,最后得出分析结果。而智能电网的优势在于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技术,不需要技术人员每天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智能化系统会对数据进行自动收集、整合及分析,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推动电力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智能电网还能根据地域的不同、电网系统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解决了电力数据归档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推动智能化的电力工程建设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可靠的供电工作,在电力工程中更是能够展现出种种优势,它能够做到电力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相融合,使电网的运行效率更高,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可见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工程运行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缪星,王明汉,胡伦善.关于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J].门窗,2016(3):128-129.
[2]冯启燕.试分析如何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正确应用电力工程技术[J].通讯世界,2016(23):217-218.
[3]李振伟,苏涛,张丽丽.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和展望[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5):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