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雷
国网山西省晋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电网的运行和维护方法不断改进,以及电网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它提出了电网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据驱动;输电线路;运维水平
引言
根据输电线路运行状况及电力生产要求,注重其运维风险及其解决措施探讨,可使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更加可靠,有利于实现电力企业生产成本最低化及效益最大化的长远发展目标,避免对输电线路的应用价值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对输电线路方面进行研究时,应给予其运维风险更多的关注,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科学应对,确保输电线路应用效果良好。
1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
暴雨、台风和泥石流等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往往会造成一些较严重的线路故障。出现故障后,检修人员不容易寻找到有关故障区域,在雨水、冰雪覆盖的地区,即使找到了故障区域,工作人员维护电力线路也十分吃力。如果没有快速确定故障范围,不仅无法尽快恢复供电,还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问题。例如,塌方严重的区域,如果没有及时找到故障原因,维修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此外,雷电对线路也有着严重的危害。在雷电多发区,输电线路更易发生跳闸,复杂的地理形态特征更影响了这部分区域的电网可靠性。
1.2专业人员知识受限的问题
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等技术在我国日渐得到完善和发展,它不仅可以高效地管理和维护电力线路,保障线路安全,还可以让工作人员在检修线路时省时省力。但是,目前,我国相关技术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还非常受限,存在专业知识与智能化电网发展不匹配等问题。要适应技术的发展,运维人员就要不断学习有关电力线路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还需要熟练操作相关设备,以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出故障区域。有时,常规的工作方法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检修人员还应该牢记电力线路中出现故障的具体位置和应对方法,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1.2线路外破隐患带来的问题
一些外部原因,如高速公路、高铁等施工会影响电力线路的安全,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正确使用大型施工机具也会对电力线路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许多电网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监控电力线路中的重点区域,防范外破风险。同时,还利用无人机定期查看重要地域,对外破隐患的排查加大力度。这些措施都降低了外破隐患给电力线路造成的危害。此外,部分电网企业与施工方还签订了安全协议,减少了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隐患。
2提升输电运维管理的举措
2.1整合输电线路的外部感知技术。
输电线路电子围栏技术,通过线路杆塔安装的电子围栏主机和脉冲电子围栏,当有异物入侵引起断路或短路时,主机接收不到脉冲信号就会发出报警,并上传至监控中心。电子围栏系统备有报警接口,能与其他安防系统联动,提高系统的安全防范等级。杆塔倾斜在线监测技术,通过杆塔安装的倾斜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杆塔横向倾斜、纵向倾斜、复合倾斜等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状态参数进行数据存储、显示和统计,并结合杆塔自身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完成杆塔倾斜的多参数预警功能。杆塔倾斜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判断杆塔倾斜的发展趋势,是矿井开采及雨水较多地区进行在线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覆冰雪自动监测技术,采用准确地监测分析方法和实用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恶劣环境高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进行在线监测,适时检测一个垂直档距单元内等值覆冰厚度的变化,对比线路设计标准,为后台提供预警值。装置还能对现场的覆冰情况进行拍照,将照片、环境参数通过无限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随时掌握线路的覆冰情况。
2.2整合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控技术。
“蓝天卫士”防山火视频监测技术,利用图像视频手段、火焰探测技术和红外辐射探测技术对目标进行监视、精确定位,可及时发现没有被全部遮挡的明火和暗火。一旦发生火灾,装置将自动报警,并将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同时触发短信告警通知救援人员,避免发生火灾。输电线路防外破视频监测技术,通过视频识别方式全天候在线监测输电线路走廊危险点,有效的对外破点进行实时监控,对异常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及时将突发情况上传至监控中心并自动告警。运维人员在监控中心就能掌握现场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现场巡视频次,及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卫星物联网远程监控技术,通过卫星的定位、通信等功能,建立野外输电设施监测终端。现场智能终端接入卫星通信信道,将监测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当发生抢修、救援、灾害时,系统能有效解决恶劣环境的远程监控、数据通信、定位等难题,提高事故修复能力、救援及时性和供电可靠性。
2.3整合输电线路的本体测量技术
电压变化测量传感技术,通过电压变化测量传感器,将采集的输电线路电压、电流等电能信号实时上传,监控中心就能对线路运行情况进行智能分析,提前预判故障,并通过输电线路纵差、高频、距离、过流等二次保护系统提前采取防控措施。绝缘子积污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安装的泄漏电流和光传感器两种测量装置,将测污传感器节点与绝缘子直接串联来测量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值。监控中心可以对表面附盐密度进行计算,获取绝缘子表面积污程度。避雷器在线监测技术,电流传感器实时监测避雷器泄漏电流和动作次数,实时上传至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全电流、阻性电流、累计次数及环境湿度等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进行数据存储、统计和分析,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基于输电线路运维风险的解决方法研究
3.1注重输电线路自身抵抗性的提高
为了确保输电线路运维风险应对有效性,减少自然灾害对其安全性能的影响,则需要提高线路自身的抵抗性。在此期间,应做到:一是在应对雷击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应注重防雷设施的合理设置,并对防雷技术的适用性进行考虑,强化这方面的更新意识,促使输电线路运行中有着良好的防雷性能,为其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二是针对输电线路应用中的覆冰现象,可采用导线传输电流融冰、短流线路融冰等方法进行处理,逐渐提高输电线路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抵抗性,改善其运行中的安全状况,最大限度地降低线路运维风险发生率。
3.2增强输电线路施工质量可靠性
输电线路施工计划实施中,其质量状况的好坏,关系着线路运行效果及应用价值等。因此,在应对输电线路运维风险的过程中,应对其施工质量可靠性的不断增强加以思考,避免加大线路运行风险。在此期间,应做到:一是注重输电线路施工过程的严格管控,加强信息技术使用,提高信息化管控方式的利用效率,促使输电线路施工过程能够处于可控状态,为其施工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技术保障,丰富输电线路运维过程中的技术手段;二是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实施好奖惩机制,提高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及专业能力,促使其施工计划实施更具专业性,为该线路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高效地完成输电线路运维风险方面的应对工作。
结语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加大研发智能电网系统的力度,同时结合输电线路专业知识与相关科学技术来建立健全完善的输电系统,从而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志超.35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3):164.
[2]刘树秋.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0,(9):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