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普外科手术护理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鄢洪
[导读] 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时能否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鄢洪
        黄陂区人民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时能否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方法: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内分别接受PDCA循环护理和常规护理,比对干预前后SDS和SAS量表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DS及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两表评分军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三项心理状态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时,能够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普外科;心理状态

        0.引言
        本研究旨在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普外科手术的护理工作时,能否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面向社会公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自本院普外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因患有消化道出血、腹膜炎、阑尾炎、胃穿孔、胆道结石等疾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所患疾病具有单一性的患者;(3)围术期内,各项生命体征时刻处于平稳状态,机体耐受力达到手术要求的患者;(4)思维意识清醒,能够正确看待并充分理解现代医学,全程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5)知悉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6)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1]。
        排除标准:(1)除手术针对的疾病之外,同时患有其他较为严重疾病,如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其他脏器功能受损的疾病(如中晚期恶性肿瘤等)的患者;(2)因多种原因(如精神障碍类疾病、认知偏差等)导致无法与本院医护人员正常交流的患者;(3)自理能力不满足本研究相关标准的患者。
        采用随机盲选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50例,男女比28∶22,年龄区间25~58岁,平均(41.36±1.49)岁;
        (2)对照组:50例,男女比29∶21,年龄区间26~59岁,平均(41.47±1.53)岁。
        经比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在围术期内,采用常规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包含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帮助患者做好手术准备、用药指导等。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具体流程如下:
        (1)术前护理。①心理干预。尽管现代医学正在逐渐完善,但面对“开刀”,很多患者依然难免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体现在心率过快、精神紧张、无法维持高质量的睡眠等方面。面对此种情况,由本院护士向患者告知现代外科手术的优势,如开腹手术,主刀医生会尽量控制伤口的大小,尽量减轻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额外伤损,希望降低患者承受的痛苦。通过此种方式,平复患者的消极心绪,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手术。②帮助患者做好手术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含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术前禁食时间等。
        (2)术中护理。①陪同患者进入病房,待其躺卧于病床后,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患者调整姿势。②基于手术部位铺设洞巾,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还需避免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裸露在外,注意保暖。③手术期间,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现血压、心率等指标出现异常变化必须立刻告知医生。④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做好整理等善后工作,确认无误后将患者安全护送回病房。
        (3)术后护理。①待患者醒转后,告知其手术已经成功,可多说鼓励性质的话语,从精神层面给予患者力量。②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可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帮助患者制定恢复方案,在保证恢复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1.3观察指标界定
        (1)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向两组患者发放SDS抑郁和SAS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得分越高表明消极程度越高。
        (2)向两组患者发放本院自拟的心理状态评估量表,围绕行为控制、依从性、遵医水平三项指标进行评分,各项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程度低。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s”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SDS及SA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SDS及S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两表评分分别为(13.48±1.13)分和(14.49±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4.67±2.05)分和(23.37±1.13)分,P值均<0.05。

2.2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观察组三项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差异明显。

3.综合讨论
        普外科以手术为主,针对肝脏、胆道、胃肠、胰腺、肛肠等处病灶进行手术切除或是修复治疗的科室。与用药及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普外科手术直接针对病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治疗效果。但“开刀”往往意味着对机体造成额外损伤,如果患者的耐受力较差,或是产生恐惧、焦虑等消极心绪,很可能导致手术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现代临床医学已经将护理工作视为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质量的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在围术期内妥善解决多种情况,可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术后康复速度。基于PDCA循环理论,将临床护理工作分为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四个阶段,注重每一个阶段的质量管控,制定出能够帮助患者解决各项需求的优质护理方案[3]。将此种护理模式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时,可针对常规护理模式中经常出现的疏漏问题进行整理,耐心解答患者的所有疑问,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总体而言,PDCA循环护理模式具备科学性,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葛贝贝,沈红红,郭洪兵.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普外科手术护理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02):149-150+152.
[2]郭琳琳,赵巧燕.心理护理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01):66-69.
[3]胡颖洁,丁雪珍,周俊.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预后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2):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