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李金兰
[导读]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000
        李金兰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000

        摘   要:对比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与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考核成绩以及教学质量的影响。纳入本学院2018届2个护理平行班96例护生,随机分研究组(48例,采纳交互式—案例教学)、对照组(48例,采纳传统教学),对比两组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观察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交互式—案例教学可显著提高儿科护理专业学生教学成绩,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交互式—案例教学    儿科护理学教学  应用效果
        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授课为主,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辅助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虽然教学方式比较系统,但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下,临床见习机会较少,学生无法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教学效果较差[1-2]。交互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医学院多个专业教学以及临床实习带教中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鉴于此,本文纳入本学院2018届2个护理平行班96例护生,現将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学院2018届2个护理平行班96例护生,随机分研究组(48例)、对照组(48例)。研究组均为女性,年龄介于18~23岁,年龄均值为(20.54±1.98)岁。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介于19~23岁,年龄均值为(20.68±1.91)岁。两组研究对象以上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带教老师为主体,严格遵循《儿科护理》教学大纲展开教学,教学时长为4周。

        观察组:(1)设置问题:带教老师应提前做好课前准备,选择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设置相关讨论问题,布置学习任务,并提供学习资料。(2)学习自学: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围绕老师准备的典型案例,通过网络教学资料以及教材等进行初步学习,扩宽自己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对于存在疑问的地方,应记录下来。(3)课堂讨论:学生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引导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讨论,课堂中随机选中一组学生,对自己小组讨论的分析、结论、见解等进行讲解,老师不直接给出答案,但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讲解、思考、讨论,寻找出最佳的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4)解决问题:在课堂通过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可解决部分问题。对于学生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可围绕整个教学要求进行梳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扮演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学会换位思考,了解患者以及家属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5)总结:在授课结束后,老师应对本次授课的难点、重点等进行总结、梳理。同时对表现优异和不足的学生提出点评,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

        (1)考核成绩:包括操作技巧以及理论知识两部分,每项总分均为100分,以闭卷考试为主,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120min,分值高低与教学效果高低成正比。



        (2)教学质量评分:包括提高人文素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记忆和运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方法满意、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教学设计合理,总分为100分,每一项10分,分值越高,教学质量越高,教学方法越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考核成绩

        观察组操作技巧以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分别是(95.57±2.14)分、(94.47±3.85)分;对照组分别是(80.04±1.24)分、(81.01±0.85)分。观察组操作技巧以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是15.3908,23.6521,P均<0.01)。

        2.2 对比教学质量评分

        观察组提高人文素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记忆和运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方法满意、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教学设计合理评分分别是(9.52±0.31)分、(9.49±0.26)分、(9.58±0.24)分、(9.47±0.26)分、(9.55±0.31)分、(9.58±0.34)分、(9.58±0.44)分、(9.67±0.31)分、(9.64±0.28)分、(9.58±0.34)分。对照组提高人文素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记忆和运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方法满意、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教学设计合理评分分别是(7.26±0.11)分、(7.34±0.14)分、(7.25±0.13)分、(7.28±0.12)分、(7.35±0.11)分、(7.31±0.14)分、(7.29±0.13)分、(7.25±0.13)分、(7.21±0.06)分、(7.26±0.04)分。
        3  讨论

        儿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提供知识、信息为主,老师进行注入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学质量较差,现已无法满足医学教学的需求[3-4]。为满足当前临床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护理教学方法是目前医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纳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绩,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并将“交互式—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永梅,丁彩华,赵丽萍.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 36(14):85-86.

[2] 袁华,张萍,李闺臣,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在护理本科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 13(10):762-765.

[3] 王凤霞,王璋琳.“对分课堂”在本科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4):58-59.

[4] 邹丽颖,王小新,范玲,等.案例分析结合讨论式学习模式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44(8):99-100.

[5] 凌志安,张剑锋,曾光,等.浅谈智能移动终端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蛇志,2018, 30(2):219-221.

[6] 张华,高海霞,董银凤.移动PBL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9):77-80.

[7] 李向峰,張建,吕伟刚.中医儿科学课堂案例结合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 15(17):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