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陈娉婷1 曹开森2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范围内可以发现,
        陈娉婷1 曹开森2
        1、身份证号:33082419920914**** 2、身份证号:3604281992040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范围内可以发现,建筑工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呈现着越来越大趋势,因此其建筑难度以及施工工程量也就随之加大,导致在建设过程中,我国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得以凸显。在建筑企业运行过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控制是保证建筑质量以及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根本所在。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务必采取一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从而消除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提高建筑稳定性,促进建筑企业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建筑工程安全管控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解决问题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建筑工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依然很大,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建筑工程应该加大对安全管理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及时总结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与管理力度不足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依然很大,这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已经多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政策,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严重不足,针对安全事故发生没有进行全面的处理,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多监督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部门的工作职能,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重视,同时没有结合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1.2奖惩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各企业都有自己的安全管理处罚制度,但是实施安全管理奖励制度的不多,这就导致很多安全管理人员缺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认为只要做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可以了,虽然短期内可能安全管理做得不错,但就长远来看,安全管理得不到发展与进步,终将会与社会的发展脱节。
        1.3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引导不到位
        在很多建筑企业承建的房屋建筑工程中,企业对一线施工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教育引导并不到位,一线施工人员高质量施工与安全施工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很多施工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但受教育程度低,也有一部分缺乏项目工程建设经验的施工人员,其严重缺乏高质量施工的能力,在一些施工风险的规避上也会十分被动。加之存在着房屋建筑工程转包、分包现象的存在,一线施工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高,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引导也会带有更大困难。对部分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表现、诱因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一线施工人员的不当施工操作,安全意识薄弱与避险能力偏低等往往与具体问题的产生具有密切关联。这表明,企业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引导不到位问题也会导致其他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产生。


2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
        2.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发生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观的,是可以通过人的意识而发生改变的。因此,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时,应将对人的管理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各类培训、教育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但目前我国建筑业作业人员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耐心教导,强化安全理念,化繁为简,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每一位作业人员理解、掌握,积极地拉近与作业人员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当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完成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可以积极发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助于隐患排查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2.2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质量,需要建筑单位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提高质量监督在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位,对工程的施工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同时还需要完善质量监督制度,细化制度中的各项规定,确保制度能够在各个工程项目中得到有效落实。质量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掌握工程施工的所有资料,根据资料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书,合理地划分职责,落实责任制,从而端正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发现问题及时追责,确保监管机制的高效性和完善性。此外,政府在其中应当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政府的相关人员需要参与到建筑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此外在质量监管工作中,还应当遵循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完善性,建筑工程是属于系统化工程,确保监管工作的完善性,能够保障施工计划的有效落实,规范监管工作内容。二是正确性,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质量监管部门需要制定正确且完善的监管计划,严格地执行法律规定,确保施工环节的正确性。三是保持与合同的对应性,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符合合同中的规定,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监管质量。
        2.3对施工材料以及设备安全性严格把控
        首先,工作人员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优先选择与高质厂家合作,确保厂家资质并具备产品合格证书以及出售证明和安全标识等,必须保证施工材料质量过关。其次,在施工材料入场前,应安排专门人员落实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工作,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坚决抵制低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项目施工期间应做好施工材料的防护与管理工作,材料应结合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分类存放,面对有毒以及有危害物质进行合理放置。工作人员也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汇总,掌握材料的动向,利于管理。施工设备的管理可以通过设置专职管理人员以及兼职管理人员的模式落实,在施工建设期间工作人员也要对设备以及装置做好操作前期的检查工作,依据相关标准操作和应用各种设备。
        2.4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保护措施建设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保护措施的建设,设置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目标。第一,营造良好安全的施工氛围,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切实的保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特种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例如高空作业工作人员,所有特种员工的操作证等级需要与施工内容匹配。同时,特种工序施工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保障施工的安全。第二,做好施工现场所有施工资源的管理工作。施工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施工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统筹分配各种施工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施工现场施工物资随意堆放的情况。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施工单位应该结合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保证施工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盛菲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J].写真地理,2020(36):98.
[2]朱纪泽.分析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进度控制[J].砖瓦世界,2020(12):172.
[3]吴惠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之我见[J].四川水泥,2020(1):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