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坚
身份证:61252319851224****
摘要:本文根据不同的运营场景,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防范机制,实现高效的安全防范决策支持和联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在安全防范领域的适应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安防系统;建设
1、轨道交通智能安防系统框架
根据规范要求,独立搭建轨道交通智能安防系统,将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电子巡更、安检系统深度集成。轨道交通智能安防系统和综合监控系统可以采用两种模式实现深度集成,双方紧密合作,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防运营场景。
1.1 同源架构平台集成模式
基于同一源代码体系结构开发了智能安全平台和综合监控平台。这两个平台具有相同的软件架构和数据结构。一般情况下,当智能安防平台与综合监控平台为同一供应商时,可以采用同一源架构平台融合模式,通过平台间的数据总线,实现两个平台的高度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交换。
1.2 异构平台集成模式
当智能安防平台和综合监控平台是不同的供应商时,需要采用异构平台集成模式,在两个平台之间建立接口机,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当异构平台融合时,由于两个平台的软件体系结构和数据结构不同,只能采用接口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互操作。我们需要开发大量的接口处理程序来转发和处理数据。
2、轨道交通智能安防运营场景
2.1 应急指挥情景
应急指挥情景是指应对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即容易造成致命或严重人员伤亡,或对环境造成明显破坏,导致重大财产损失的事件。在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中,应急指挥现场享有联动指挥权的最高优先权,配合车站人防措施,快速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火灾应急现场
首先是火灾。火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可预测性、破坏性、严重性和易造成混乱的特点。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的主要事件之一。当车站发生火灾时,智能安防系统可以通过与综合监控系统的综合接口快速定位火灾位置。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获得火灾点的现场视频。根据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声光报警,记录事件,界面显示应急处理过程,通知车站管理人员处理。同时,系统实时联动触发公共广播播放乘客疏散语音,乘客信息系统显示乘客疏散信息,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启动相应的消防模式,自动售检票系统打开大门,视频监控系统显示火灾区域、附近区域和疏散人员的图像信息,门禁系统开启相关区域门禁,确保乘客安全有序疏散。其次,火灾消失。当车站火灾现场消失时,系统将消除报警、记录事件、触发广播、乘客信息系统、环境及设备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切换至正常模式。
(2)在爆炸、危险品和有毒有害气体的现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集,爆炸、危险品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将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针对这部分险情的特殊性,系统紧密结合人防确认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当车站视频监控系统、安检系统或环境设备监控系统发现站内有可疑物品和危险气体时,提示检查人员进行检查。确认有危险品或危险气体后。操作人员可手动触发爆炸物、危险品、有毒有害气体应急现场响应模式。智能安防系统实时记录现场图像信息并发送给公安部门。系统自动播放相应的旅客疏散语音,显示旅客疏散路线,配合管理人员引导旅客有序疏散。当危险解除后,系统将联动相关系统返回正常模式。
2.2 车站运行场景
与车站运行相关的安全场景主要包括综合客流控制、乘客行为监控、防止扶梯乘客拥堵、坠落等,系统显示主要区域(车站出入口、大门入口、安全检测入口、自动售票机、自动售票机等)的视频图像信息,自动扶梯、站台候车区等),并对每一个视频数据进行24小时实时分析和监控,充分利用人脸识别和智能分析技术获取重要信息数据,配合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安检检测系统发出报警并触发相关联动指令。
(1)综合客流控制
车站客流一般集中在站台候车区、楼梯和自动扶梯、大门前、售票机前、车站出入口。智能安防系统通过图像采集的人脸信息和车站验票数据实时获取各时段的客流状况,对各时段的客流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客流热图。当客流拥堵达到设定的临界值时,系统自动制定逻辑控制措施,必要时提出站厅的楼梯、扶梯、大门等,限制出入口流量,并调度附近交通分流。同时,将与公共广播、乘客信息、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合作。当区域人员趋于缓和时,发布相关封锁措施。
(2)旅客行为监督
智能安防系统将实时监控并自动识别该区域内人员的姿势、行为和行走轨迹的明显变化,并通过视频定位和声光报警提示车站工作人员对具体区域进行检查确认,并采取措施。首先,轨迹异常。系统可根据一段时间内人员进入该区域的频率、移动速度和客流趋势,自动判断人员行为是否异常,包括:人员游荡、异常奔跑、逆向行走等,系统自动报警,计算人的动作轨迹,并通过视频图像提示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回顾。其次,体态行为异常。该系统分析了人体运动过程中各种体征的变化,如跌倒、蹲下、弯腰捡东西、晕倒、倒地等。系统结合客流方向、密度等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准确定位异常点的图像信息并进行记录,及时通知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异常行为消除后,系统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3)防止扶梯乘客拥挤坠落是车站人口集中的载体之一,也是安全隐患的高发期。智能安防系统设置自动扶梯入口摄像头的视频视场和标准人数基准值。当分析进入视频区域的人数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当前人群密度,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报警。系统根据每秒进入的人数、楼梯长度和客流速度,判断聚集在楼梯上的人数,得到一个估计值。根据估计值进行拥塞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2.3 电站停运场景
车站夜间关闭后,主要防止非法破坏和入侵。智能安防系统在屏幕上显示主要区域(车站出入口、站与区间过渡段、设备用房、售票用房、车站周边设备区等)的视频和图像信息。入侵报警系统发现异常时,与电子巡更、灯光、广播等系统联动,识别入侵区域,发出声光报警,检索电子巡更记录,加强安全照明,提示车站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当非法入侵被清除后,系统会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
3、结束语
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在传统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防系统建设的方案和实施路径,创造性地将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防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进行了融合,跨界融合有效地拓展了两个系统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两者的融合两大系统优势互补,使两大系统形成强大合力,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安全防范领域的适应性。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为城市的安全出行奠定良好的信息系统基础,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防范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晓伟,王侠.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安防系统的建设[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1,34(03):112-114.
[2]张育雨,何志林.基于BIM+GIS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智慧管控云平台系统设计与建设实践[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1):71-73.
[3]彭博.智能安防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建设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