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及其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龚敏
[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
        龚敏
        临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67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其中,由于城市规划不当导致城市土地利用不平衡的情况尤为突出。城市建设需要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等,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科学方法规划城市,形成符合城市特色的科学化城市形态,有效规划城市内功能区,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作用;措施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前,第三轮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正在快速开展。现阶段,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国家、省、市、县、乡的规划编制体系,并通过对规划的开展与落实,使耕地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且对经济社会稳定良好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土地规划实践及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规划体系的不足日益凸显,对土地管理造成相应的约束和限制。鉴于此,应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系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并对其深入研究,采取优化完善措施,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奠定基础。
        1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
        城市土地规划是规划工作的一种,能够使人们利用现有
        的自然资源对现有的社会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与改造,使其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方便人类的生产活动。土地规划是一种利用系统的手段改善土地利用的结构,保护土地利用的环境,是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手段与措施。城市土地规划应从整体出发,按照系统发展的理念,遵循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使城市土地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能够改善环境,避免资源与土地的浪费,保护耕地,集约化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土地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具有促进现代化发展的优势。
        2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措施
        2.1规划定位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可知,城市规划具体包含总体和详细规划。针对具体需求,大中型城市主要参考总体规划,并以此为基础编制科学可行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可划分为控制性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由此可见,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体现了具体明确的分工,具有具体性、完整性与完善性等特点。与城市规划编制相比,村级规划编制有所不同。针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系所涉及的规划,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均以总体规划为主,详细规划并未有所涉及;针对土地利用规划,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仅局限于项目建设规划,并没有考虑修建性规划,也就是说,对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没有作出具体明确区分。总之,相较于城市规划体系,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有待优化与完善。根据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所表现出的特点,定位方面应当以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为主,对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采取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促使土地规划管理整体水平得以切实有效的提高。与此同时,鉴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缺陷,应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整,例如市、乡、镇级规划可以取消,国家、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则需要有效保留,从而使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2.2构建完善的信息数据共享设施
        相关土地管理部门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目前的相关资源,构建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完善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共享体系,促进土地规划信息化发展。所谓信息数据共享设施是运用各个中心展开相应的链接,实现土地资源调查、管理、查询和发布等各个环节信息的快速、安全传输。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应当采用内外网分离传输,内网交换内部信息,外网交换发布信息。中心站点应当符合互联网方式和传输速率等方面的要求,配置合格的网络硬件设施,保证自身的局域网具备一定的容量和速度,进而更好地将互联网和内网分离开。除此之外,还需要运用地址管理、虚拟技术和域名解析等方式将中心站点进行物理连接,可以将其分为政府管理、调查评价及信息发布等类型,通过这样的分类方式,逻辑网之间互不干扰,各自有其责任和义务。

中心站点需要配备先进的安全技术保障信息的保密性,还需要安装防火墙构建土地资源信息网络的安全屏障,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
        2.3兼顾发展利益
        土地利用规划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城市化进程才能持续进行。经济发展是第一要义,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要将土地规划作为重点预留项目,成立由相关部门统一领导小组。全面分析土地利用情况,从开发与利用两个方面,为土地利用提供依据,同时需要兼顾生态发展,避免造成环境问题。针对城市用地复垦现象作出相应的规划分析,寻求使城市用地与耕地协调利用,兼顾社会发展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加快变革与全面创新,通过改善土地管理机制,解决耕地粗放经营问题。既要合理利用土地,又要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调控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2.4合理调整和优化土地结构
        合理的调整能够更好地优化土地结构,改善土地结构不平衡状况,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效果,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做好合理调整和土地规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强化对乱占耕地现象的治理,确保耕地的应用。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特别是河流沿岸区域,应当强化森林植被的管理。土地规划部门应当积极地与农林部门联系,通过合作的方式,提升森林的覆盖面积,保证特殊区域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②优化建筑用地,增强项目工程的审批力度,保证建筑用地的合理性,避免农耕地被过度占用。除此之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提升施工地的利用率,保证建筑水平符合相关要求,保证利益最大化。③做好土地资源信息管理模式的创新,在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例如,相关土地管理人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土地资源管理,结合建模等技术方法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更好地计算土地的利用率,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2.5集约节约用地
        在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保护耕地是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因此,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将集体节约用地作为土地规划管理的重点内容开展。在进行土地规划制度的创新时,应从土地的节约利用出发。我国在实现城镇化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土地的集约利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大幅度地降低,但农村建设用地的数量仍然在持续增长。因此,土地规划不仅应做好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两头用地蔓延趋势的控制,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数量,还应提升目前城镇中已有建设用地的活力。强化政府土地展开集约管理,并做好市场的激励作用。当地部门可对城镇内的居民进行集体搬迁或土地整治,以更好地提升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运用市场将农村建设用地的结余指标向城镇转移,保证城镇化科学建设的同时,给予农村居民相应的支持。
        结语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是重要环节。只有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使城市规划更加合理高效,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健.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及其措施[J].农家参谋,2019(14):12.
        [2]单皓.从管理土地建设到管理土地利用改变———探讨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的规划概念[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2):104-112.
        [3]王健.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及其措施[J].农家参谋,2019(14):12.
        [4]胡诗薇,刘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市住宅,2019,26(7):100-102.
        [5]李伟,鲁成树,范业婷.关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探讨———基于湖市的调查[J].中国集体经济,2014(18):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