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中的土地经济问题探微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绪习
[导读]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于城市群作为主体,
        王绪习
        临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6700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于城市群作为主体,从而构建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新格局,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翻开历史,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发展永远都是追求的主题,土地资源是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经济
        引言
        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土地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迫切需要在城市化的范畴内解决土地问题,例如城市的财产土地、土地流通、对城市发展的限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尽量减少农业用地的损失以及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土地权利。改善土地管理制度,使土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所有权,包括农村地区的集体所有权制度,可以保护农民的实际利益。在城市化的背景下改善土地规划以促进城市和农村发展,可将城市和农村发展结合起来,避免盲目的城市化,因为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
        1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经济问题
        1.1土地规划不科学,土地利用效率低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部分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大量的土地在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情况下,土地规划越来越混乱,城镇与农村的界限模糊,开发建设的效益低下,粗放型发展十分严重,由于各方利益的冲突,缺乏整齐统一的规划,往往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资源的配置非常不合理。城镇的发展增加了占地的数量,农民的生产用地被大量征用,农民的生活和正常收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另外,我国的人口众多,农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虽然现代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不能满足农村巨大的需求,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分散的农业产业布局,使农业生产用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造成粗放型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城镇化的进程快于工业化,在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下,城市的用地结构与实际需求不相协调,工业用地的比例明显增加,长时间的累积使第二、三产业的用地比例失衡。
        1.2土地利用污染严重,农民失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强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以至于大量的城市企业、工厂和城市住宅的开始增加,导致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2011年中国水环境严重不足的城市有660多个。根据2012年环境监测资料,87%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其中16%为严重污染被污染了延伸。有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土壤污染。因过度使用地下水、城市和居民生活垃圾、河流、湖泊和空气污染等严重生态问题而造成的土地补贴,由于经济制约,无法保证及时有效地改善环境问题。此外,违反征地行为关系到农民的权益,农民失地的情况不断增多,会对我国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
        1.3缺乏健全的流转制度,土地政策有待完善
        通过调查得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严重,缺乏较大的集中用地规模,土地经营不成规模。在城镇化发展中,转移农村人口和劳动力需要一个过程。以某地区为例,其耕地流转率占11%,林地流转率占5%,水面流转率占10%,荒地流转率占7%,而这些流转土地得到综合利用的仅占12%,从而能够看出流转土地利用率不高。各级政府需要建立健全流转制度,不仅要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住,而且要使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维护。另外,因为集体土地缺乏明确的土地产权划分,土地政策缺少有效的法律规定,从而造成土地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土地市场发育迟缓,在一定程度上对城镇化进程造成阻碍。随着土地资产逐步显化,部分政府通过土地筹集资金的方式解决资金匮乏的困局,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但一些政府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滥用滥征土地,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上马大量工程项目,直接参与土地开发,使大量土地低成本进入市场中,虽然使地区经济投入大幅增长,但很容易产生经济泡沫,不利于农村土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合理的城乡土地市场,对土体的使用、收益、交易等权利进行严格规范,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2城镇化中的土地经济
        2.1利用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城镇土地市场
        在持续发展城镇化的基础上,土地流转的作用意义巨大。所以,政府还需要重点关注土地流转,基于实时的监控与管理,在配合上操作与市场之中的具体情况,就可以满足有效的调整其规章制度。在推进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之中,还应该确保农田总体的平衡,再结合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这样就能够满足其用途的拓展,最终提高土地质量,确保在合理的方式之下,能够有效的流转农村居住用地。直接深入群众让其了解土地流转的必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农民的实际重视度,这样也可以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加速城镇化建设。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务工等都应该针对性的做好分析,这样才可以让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得到大幅度的增强。针对城镇化的用地规模,也需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再与法律、市场以及行政等手段相互的结合,能够正确有效的处理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国家机关用地以及公益事业用地的关系处理,实现土地配置方式的有效改善,最终满足从原本粗放的模式转变为集约化模式。通过市场情况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完善土地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就可以选择利用招标、拍卖等模式,让土地交易市场持续的规范。对于个别用地权限,也需要让地方政府严格的加以控制,能够公开其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利益。
        2.2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价值
        在城镇化进程中,各级政府要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将土地资源占有与使用的关系协调好,在扩建城镇时确保其科学发展,做好实地调查后才能够继续扩建,将相应地区的土地建设规划和城镇化建设规划相协调一致,使土地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土地资源管理质量的提升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些工业建筑规模会随着现代城镇建设而不断扩大,在建设工业建筑时,不仅要对其拉动城镇经济的作用充分认识,而且要科学布局工业建筑,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在推动城镇现代化发展中,还要重视土地环境或水环境问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土地规划。
        2.3加强土地基础制度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缺乏规范的土地政策,加上人员开发的不合理性,造成土地市场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土地的发展环境,对土地经济的增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对土地的相关规范进行加强,使土地经济体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加强。除此以外,需要仔细了解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经济发展的严密性与规范性,严格执行土地制度,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利用,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站在长远角度,使建立的土地制度与实际情况不断融合,在符合当前情况的同时,也能对未来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实现土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带来便利的同时,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土地利用率偏低、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都会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经济健康发展带来影响,所以,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制度,这样才能够确保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陆.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分析及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
        [2]倪羌莉.沿海前沿区域城镇化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