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5期   作者:徐嘉林、姚立廷、赵健、宋小龙
[导读]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我国当前建筑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
        徐嘉林、姚立廷、赵健、宋小龙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公司  天津市30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是我国当前建筑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也是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健康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以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前装饰式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笔者多年建筑工程领域的管理经验,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提供行之有效地管理策略和管理办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 ; 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以装配式建筑为首的新时代建筑工程,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时代新宠,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效,成为行业从业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高效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方案与实施策略,推动建筑领域的协调发展,成为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1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因
        1.1 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中,相关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项目构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施工预案,尤其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中,务必要建立行之有效地规划措施,同时针对施工场地中施工材料存放、施工配件的衔接以及施工方案等一系列内容,都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案,强化工程项目的各项准备事项,同时保障工程可以按照既定的施工需求有序开展,确保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方案按部就班开展和推进。最后,在施工准备期间,对工程可以产生的风险性问题构建相应的解决预案和紧急助力预案,保障工程问题发生时,相关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
        1.2管理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
        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对于管理的协同效应极为重视,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工程涉及大量的施工环节,同时不同的建筑构件需求不同的管理需求,相关施工细节以及管理内容更为精细,需要结合多部门施工人员,因此对应的管理协同效应极为重要。另外,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涉及大量较为精细的装配部件,因此对应的施工要求以及施工标准更为具体,开展相关施工作业任务,需要结合众多管理举措,才能够确保安装作业的有效开展,不少施工企业由于对相关领域的认识程度不足,进而忽视管理协同效应,尤其是构件安装流程以及构件安装方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忙中出乱,引发工程的安全质量事故,不仅造成施工作业的无奈延期,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引影响建筑开发企业的社会声望。
        1.3作业人员储备不足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的生产工艺与一般建筑工程存在十分典型的区别。对于一般建筑工程而言,其多采用专业知识匮乏人员进行作业,确保相应工程技能,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从业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以使其符合实际工程需求,就该问题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中,作业人员储配明显不足
2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2.1完善装配式建筑不同施工阶段的注意细则
        装配式建筑工程,需要在不同施工阶段,开展不同的施工准备预案,特别是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针对装配式部件的设计、组装、运输、存放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另外针对不同工种的施工作业人员,需要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技能培训,让施工人员详细了解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方式,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可以按照既定的施工作业预案开展相关施工内容,保障施工效率的同时,提升安装作业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装配式构件到达施工现场后,相应的存放需求以及存放管理事项,也要按照不同的施工材料进行有效存放,不少施工企业对于装配式构件,认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差异化的施工问题,特别是施工材料存放不当,导致施工作业时忙中出错,引发施工质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还可能会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惩罚和警告 。
        2.2完善管理模式
        在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其特有的工程形式和工程特点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标准构建。针对其招投标过程、施工管理过程以及质量验收等过程构建相应的制度标准,以确保全工程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构件制作和装载过程中,应当尝试利用相应的产品许可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以确保实际工程质量的安全。
        2.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1)在工厂预制以及现场组装环节中,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对涉及的工作人员展开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帮助工作人员掌握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难点,还能够强化其自身的业务能力,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促进整体建筑质量的提升。(2)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出场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指标来认定相应的构件,只有在其质量合格并且验收后才可以出厂,而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则要充分结合运输体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来科学合理地制定运输方案,而对于那些边角容易产生磨损的构件,则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在其运送到施工现场时,以及堆放仓储的过程中,也要展开必要的保障管理工作。(3)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现场组装,施工企业以及涉及企业都应当充分结合建筑的主要特色以及施工环节展开优化设计,减少其中复杂、繁琐的组装工序,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整体性,以不断健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监督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方式,促进装配式建筑验收技术的稳步提升。
        2.4利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平台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可以利用集成化的管理思想来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统,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现代化的质量控制,在其中可以重新定义构件以及配件的生产质量标准以及评价指标,以一种更加完善的量化形式来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更加高效的储存以及采集,根据具体的数据信息要求来对构件质量进行仔细的分析。其中的检测系统作为整体平台的核心所在,其进行检测的前提就在于根据相关的工程标准及工作经验列出相应质量问题的核查清单,从中确定好需要进行上传的数据信息,使得施工现场采集出的数据信息能够更好地与相关要求进行匹配,展开定向的问题检测,只有在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工序之中;而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作为平台运转的七点内容,根据上一环节的质量问题,可以列出构件强度、钢筋直径间距、安装尺寸以及构件尺寸等多方面检测因素,借助各类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物联网、电子回弹仪以及激光扫描仪等,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而管理统计系统则是施工质量管理平台的关键内容,在平台的检测系统内部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管理统计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分别为材料运输问题统计、生产问题统计、施工问题统计以及员工培训系统等,能够全方位实现数据信息的远程互动以及高效共享,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 。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不仅要积极关注装配式建筑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制定行之有效地管理策略,另一方面,提出一系列可以改善工程施工成效的实践策略,借助多样化的施工技术、 管理细则,对工程施工作业内容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保障工程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嘉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3):163-164.
[2]韩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方法探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3):40-41.
[3]李良树.绿色建筑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3):104-105.
[4]施一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研究[J].居舍,2021(08):158-159.
[5]高红兵.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04):116-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