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飞
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23
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政道路凸显出其优势,因此,市政道路施工应注重操作环节,结合施工中所需的技术要点与以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市政道路路面及路基施工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
1 市政道路路面及路基施工特点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路面、路基建设均属露天操作,应考虑周边环境、所处地质等诸多因素,选用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技术。路面与路基的实际施工中涵盖多个专业及复杂的结 构 物,需要各部门配合工作。施工前,施工企业应当与多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保证施工能够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此外,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契合周边环境,满足不同阶段的建设需求,展现方案的灵活性。
2 市政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城区交通量的快速增长与城区道路承载力不匹配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且连续多年增量占据世界第一位,这使全国大多数城市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汽车工业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家在推动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可以预测未来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将继续增长。然而一座城市的规划建 设至少需要几十年以上的历程,因此市政道路的建设速度和交通量增长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城市交通拥堵压力会随之增加。这对城市建设和管理者而言将是严峻的挑战。
2.2 道路建设缺乏系统规划设计和统筹建设
市政道路是地下综合管线的载体,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热力等各种管线通常都敷设在市政道路的地下空间内。对于旧城区道路的改造,解决地下管线这一问题更为棘手,首先,由于旧城区道路地上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并且缺乏原 始规划文件及设计资料;其次,由于各管线部门通常拥有自己的建设投资计划,可能与道路建设计划存在冲突。这需要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建设时进行综合考量,并对接好各管线单位,做好远期规划,避免道路反复开挖的情况发生。
3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
3.1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加铺材料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研究人员对新型城市路面材料的不断研究,市政道路路面已经逐渐开始采用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以及块 料路面等高级或次高级的路面,在针对市政道路筑路材料的选择方面,不同的城市应当注意使用不同的道路建筑材料,根据城市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路面材料,例如对于气候较为炎热的地区,应当选择耐高温性较好的路面材料,而对于降雨频繁的地区,则应当选择抗水性、水密性较好的路面材料。对于交通需求较高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应当注意采用质量较好的高级路面材料,而针对发展程度较低、交通运输量较少的城市,可以根据市政实际财政情况选择成本合理、质量过关的路面材料。
3.2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加铺施工方法的选择
除了做好路面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之外,在具体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上也要慎重考虑。对于较长路段的路改施工,应当注意铺展长度,而对于深坑等需要浇灌作业的路面不宜进行,深入挖掘,避免影响浇筑的效果和路基的稳定性。加铺施工方法的主要包括是翻修、增铺沥青混凝土和新铺水泥路面 。目前就我国的路改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普通的改造工程主要是选择增铺沥青混凝土方式进行改造,该技术对施工的人员职业技能要求较高,通常需要掌握较多的施工工艺技巧。
3.3 监督并控制地下管道与回填工作
对建设过程中的市政道路,应严格监督与控制市政道路路面下各类影响因素,保证相关施工和操作严格遵循国家规定标准,避免路面沉降问题。在铺设市政道路下的管道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地下管道质量,施工前应由专业人员分析地质地形,严格遵循行业规定和设计要求。
地下管道回填环节,应采取人工回填的施工方式,避免机械操作不当引发的破坏问题,具体实践需要保证回填人员的操 作达标,并控制每层回填厚度为20cm。
应重视管道管材质量的针对性检测、市政道路改造过程中老旧地下管网的更换、管道接口的严格处理、管道周边土体腐蚀性的检查,注重管材的出厂和进场检验、分段施工的针对性开展、止水用橡胶圈的科学应用、化学物质排放针对性检测等。
3.4 压实技术
为了使路基的压实环节具有平整度与耐久性,须在压实前对整个路面进行细致化清理,对填挖界面的纵向数据进行复测与收集。如遇结合面坡度大的情况,应借助土工钉加强结合面建设。针对土质挖方区,施工单位应对填筑材料进行筛选,使用具有较强渗水性的材料,在挖方路床附近0.8m区域 内设计超挖后的回填碾压,在填挖交界处增设土工格棚。针对黄土路基,施工人员应挖出向内倾斜的台阶,注意该区域内土质的含水情况,通过加水或加石灰的方式解决含水量不足或过大的情况。针对填挖结合的路基,应使用冲击碾压的方式或通过强夯手段完成半填半挖式的填压,避免因填挖导致的变形。针对软土地基,应明确其含水量,通过灰土挤密桩的方式进行处理,如对粉煤灰的路堤进行填筑时,应考虑其具有25%自重减轻的特点,满足软土路基所需承载力的需求。
3.5 安排各部分施工的具体负责人员
在路改工作进行中应该安排好各部施工的具体负责人员,要求责任人明确自身职责,确保施工的标准化。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发现有不规范的现象,要及时进行指导,对施工人员的规范化施工进行约束,同时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保障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在市政道路改造完成之后,市政道路管理者应当为道路设置严密的管理方案,对于市政道路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理,避免交通灾害,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明确让负责人员了解自身负责的区域工作。
3.6 强化沉降监测工作
为有效应对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沉降监测工作的强化较为关键,可采用专业仪器用于沉降监测,如二等水准测量采用S1水准仪,三等水准测量采用S3水准仪,前者可用于观测工作基桩和校核基准标高,后者可用于沉降观测,一般以0.1mm作为观测精度。
磁性分层沉降仪可开展土体分层沉降的观测,量测结果为重 复2次的测量平均值,保证存在1.5mm内的2次读数较差,同时存在最低1.5mm的沉降仪系统精度。
应注重监测频率可强化沉降监测工作,对市政道路的填土期,每层填筑均应开展一次观测,如存在较长的填筑间隔时间,应保证观测至少每3d进行一次,施工监测时间需要以3d 为最大观测间隔。
对路基填筑环节,监测间隔应控制为1d,发现存在较大的场地条件变化或超过有关标准的变形,应适度提升监测频率,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须适度提升监测频率。以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填筑预压期为例,第一个月观测间隔为3d,第二、三个月观测间隔为7d,四个月之后观测间隔调整为15d,直至预压期结束。具体施工过程的沉降监测应结合相应预警值,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有效预防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
4 结束语
市政道路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市政道路的改造工作中,工程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城市具体交通需求对材料和改造工艺进行选择,采取有效施工方法加固市政道路,保证市政道路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新需求,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越.探讨市政道路路面及路基施工技术[J].智能城市,2021,7(06):132-133.
[2]赵德东.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3):108-109.
[3]何鹏.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J].低碳世界,2021,11(0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