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艳秋
海城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海城 114200
摘要: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水土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土资源。而水土资源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水土资源破坏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中,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开展水土流失问题治理又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因此,要时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策略,促进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不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1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生态环境保护是水土保持工作最广阔的基础
水土资源是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资源,没有水土资源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水土资源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水土资源保护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又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水土流失必然会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增加水土资源的保护难度。水土流失问题涉及很多复杂问题,保护水土资源必须有一个基础和前提。
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举措。由于气候的变化,很多地方出现了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会带来更大的水土流失问题,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气候还影响到了水文状况的变化,一些地方的水资源变得更加贫乏,而有的地方水资源显得过多,无论是缺水还是多水都容易诱发水土流失问题。特别是在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会降低植被覆盖度,增加地表径流,进而加大水土流失量,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最终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1.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包含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内容
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需要对地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分析水文情况和相关参数,制定比较科学的方案措施。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能比较好地利用可视化功能,促进政府工作计划落实,也能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并增强水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个区域水土资源的利用不仅包含生活用水,还包括灌溉用水、水污染处理、土壤肥力培育提升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同样会引起水土流失问题。在水土资源保护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及时采集相关信息,做好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在这些信息资源的支持下做出正确决策,对植被加强监督管理,预测土地荒漠化速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如果能够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土的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当然也包括当地的降水情况、地下水循环等因素的影响。因为这些都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对排放问题也要关注。调整生产关系,同时保证“低碳生活”的推广。我国水土资源的污染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同样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下做好对地方水土资源利用问题的关注。相关部门在工作中需要注重协调生产与排放问题,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能够提高水土资源的保护,还能促进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
2 水土保持的主要方法
2.1 农业性措施
水土保持工作中可以采取农业性措施。比如在生产中黑土坡地可以改变顺垄的情况,形成水平性的横垄,目的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保水保土增加土地肥力的作用等。在具有一定坡度的黑土区域进行农作物等播种,可以通过农牧作业实现在土地方面的深耕和休耕等,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能够保持水土。为了调高草场和牧场等生态的面积,可以采用围栏养殖的形式,形成在草场管理能力的塑造。
2.2 工程性管理
目前在水土保持的措施中,有些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山坡防护,主要是针对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区域,通过进行防护性工程建设,形成比较针对性的防护功能。山洪导排主要是针对一些区域的山洪和泥石流等进行防护,目的是形成疏导,避免对周边群众造成安全和环境性影响。
山洪沟治理工作主要是进行河流中的泥沙拦截和防护,目的是在山区开展防护工程,虽然建设复杂,但是在水土保持效果方面更加明显。
2.3 生物性手段
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通过山区植树等,也就是运用树木和农作物等进行生物防控。增加土壤的地表植物等,可以避免土壤直接暴露在雨水的冲刷中,对于水土流失可以有效控制。另外引入多种植被,能够促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采用多种植物种植以及进行交替耕种等,能够对于土壤肥力具有作用。采用人工种植等能够形成在植物绿化方面的覆盖,避免森林破坏等。
积极的形成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是对于水土进行保护,在林木等方面需要增加在浅山区的水源涵养林,通过进行轮换方法等可以形成种植等方面的满足。根据要求进行禁止牧羊等情况。
2.4 生态环境方式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的作用明显,生态修复是进行生态重新建设,从生态演变的规律入手,能够在地表植被方面进行覆盖,在水土方面统一保持,促进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在河、湖、公园等区域进行营造,目的是通过植树等可以形成生态景观的构建。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体现防洪和排涝等功能,促进在河岸和湖岸等能够形成生态性塑造。
物种的选择和空间设计为生态环境设计的两方面内容,植被生物可依据不同的水深条件合理选择,如考虑生物生长所需环境布设挺水、浮水和深水植物,综合考虑河道行洪排涝、航运通行等需求布设水面植物。河道生态环境修复应优先考虑当地物种,选取的物种应具有一定的美观欣赏价值和水体净化能力,且生存能力应满足要求。自然生命力较旺盛的植被一般作为河道岸坡优先考虑的物种,另外还要尽可能的保留和恢复河湾、浅滩、湿地,在为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生长繁衍空间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绿化环境功能,为鱼类、鸟类、植被的栖息和繁衍营造良好的环境。
3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启发
3.1做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形成全面的监管,也就是从有效监控和形成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角度,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根据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它因素等方面进行监管。引入水土保护措施,能够落实在防护方面的管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时对于项目进行监管,可以促进在监督管理中的措施推动,以及可以增加在水土保持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对于违反法律和法规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及有效的采取补救措施等。
3.2 推进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环保建设
从目前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土壤侵蚀,在结合水资源和绿化等方面的条件下,可以形成在功能方面的分区性管理,促进在水土流失的管理中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进而实现城市生态体系能够形成合理和有效的建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形成水土流失问题管理,从城市排水畅通、水质管理和绿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开展。在防洪、生态性管理和文化理念融入下,可以全面解决城市水土流失。在采取生态性措施下,能够打造生态涵养区,以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进入城市发展。在推动水土治理下,可以从流域和城市关系协同的角度,形成综合管理和系统治理。
结论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会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较好的推动作用,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更会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就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从宏观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理出线索,找到促进地方水土流失问题解决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让人们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而军.探讨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00(010):P.74-74.
[2]胡仁强.探讨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新丝路:中旬,2019,000(010):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