冮明浩1 赵丽苹2
1身份证号码:21012319850625**** 2身份证号码:21012319870312****
摘要:2006年,龙海市启动了西溪,一站式整治工程,对两岸骨干河道进行疏浚整治。运河沿线农村水生态和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后期实施的整治工程和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程,使流经市区的内河变得优美,河道通畅清澈,岸边绿色风景优美,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优雅舒适的滨水人居环境。
关键词:风景园林;内河水系;景观;滨水空间;龙海市
1 .城市内河水系建设中景观建筑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城市内河本身是一种独具风格的壮观的城市景观,其价值在于城市本身赋予的自然属性、生态功能和人文属性。因此,内河水系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生态和自然的要求,从各个方面入手,达到美化环境、保持生态的设计效果。另外,要充分考虑人的亲水特性和休闲娱乐需求。同时,充分结合城市赋予的城市文化特色,最终实现河流生态、景观绿化和人文环境的高度和谐。
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的生态优先原则;局部多样性与整体性有机统一的原则;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人文景观特色的区分原则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城市内河水系景观设计中,需要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细节,展现城市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龙海市西溪一条龙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工程”)就是一次典型的范例。旨在利用生态绿化植被的手段进一步提升改善水质,以周边综合环境资源为基础,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激活“龙海西溪一条龙”滨水空间,打造“龙海水乡休闲旅游目的地”。通过展现文化底蕴、彰显闽南文化,使“西溪一条龙”成为龙海市的特色名片。
2个设计点
2.1打造内河水系的整体景观廊道
水系和绿化的视觉感是带给人美的视觉效果的前提。在城市内河水系景观设计中,绿化应具有层次感和延展性。按照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建设自然生态护岸,逐步利用植物缓冲带和生态绿地。利用滨水植被的净化作用,进一步改善入河水质,打造蓝绿色生态水系。
2.1.1滨水生态护岸设计
滨水驳岸是内河水系设计的重点之一。传统的硬质护岸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内河水系的生态要求和人文需求,自然生态护岸与园林绿化有机结合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自然生态护岸不仅可以避免河流水土流失,还可以保证河流之间的水流和交换。主要通过造景来实现,可以恢复生态,形成植被绿化的统一。此外,它可以与内河水系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实现高度的生态和谐。典型的生态护岸设计如图1所示。比如在试点项目中,将对现有硬质护岸进行全面改造,拆除非法覆盖物,尽可能建设破坏较小的自然生态护岸。沿着宽阔的河岸斜坡种植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抗水性强的植物适合种植在水边的斜坡上,既能达到景观设计,又能留下足够的空间加固河堤,用绿树红花代替石水泥。
2.1.2滨水景观设计
在滨水景观绿化设计中,应通过地面植物缓冲带、草沟和微地形的设计,尽量延长径流时间,减缓流速,使其向下渗透,补充城市地下水和水源。通过物理沉淀过滤和生物净化,减少了地表径流污染,降低了径流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2]。
如图2所示,在试点项目中,在沿河,两岸15 m范围内设置了植被缓冲带,并在堤顶保留了沿河绿化带。在条件充足的节点,如村头公园,修建下沉绿地和草沟,扩大绿色植被面积。结合海岸地形,设计了抗旱性和抗水性较好的原生植被,沿河种植了各种滨水和水生植被。在建设充满绿色的滨水绿色廊道的同时,利用滨水草带和植被过滤地表径流,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促进水流的渗透;滨水水生植物用于吸附有害金属元素等污染物,可以有效提高绿化质量,改善河流水质。
2.1.3 综合利用绿化色彩
应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绿化色彩的综合应用,有效调动游人与民众情绪。考虑到人们的色彩心理因素,不同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沉静、活泼、忧郁、华丽、朴素以及冷暖、软硬、轻重的感受[3]。
结合内河水系舒畅平静的特点,滨水绿化不宜种植大片的红、黄色植物,应以常绿作为主要设计基调,利用植物叶子与叶子的鲜明度,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审美的效果。如用黄色的金叶女贞与绿色的海桐配植成块的图案,能使绿色更亮,黄色更艳。高纯度色彩植物色块中间,宜种植一些协调的不同色彩的植物来起调和作用。
2.2 打造内河水系的整体景观文化长廊
如图3所示,以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打造各级特色节点,结合建筑、历史、文化和风俗等元素综合展现城市内河水系的独特魅力。这将为滨水绿廊注入特色文化内涵,使特色文化走廊有如镶嵌在河道与道路中的绿色绸缎,远期连接至城市的规划,以产带路,提升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文化走廊。
主要采用的设计手法是将历史文化遗存以建筑元素、符号代表、装饰修复等形式与城市内河各个滨岸节点的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如在试点工程的设计中,对沿河改造的建筑融入闽南文化元素,进一步彰显独特的闽南水乡魅力和风情。又如保护利用文化遗存,加强对沿溪古厝、古桥、古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修缮整治,使建筑修旧如新。沿溪部分老建筑通过外立面景观改造,使建筑景观风貌与闽南水乡的要求更加契合。再如结合当地民众活动特点与风俗特色,结合滨水节点营造景观活动空间。龙海市当地有浓郁的龙舟传统文化,活动氛围浓烈,试点工程因地制宜,与多处滨水节点打造滨水看台、活动公园、龙船坞和赛龙亭等,将滨水活动、园林景观与特色民俗有机融合,极大地提升了龙海市内河水系的城市魅力。
2.3 打造内河水系的整体休闲活动长廊
完整通畅的城市内河水系滨水空间,为休闲活动的发生和展开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可能性,能激发多样化的城市公共活动的发生。因此打通整体滨水空间,形成通畅循环的通行活动系统是激发整体公共活动的重要前提。
试点工程的设计中借鉴了国内外慢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理念,采用彩色生态型透水混凝土为主的3 m宽自行车慢行道+彩色透水砖为主的2 m宽人行慢行道组合成的综合慢行道,5 km的慢行道上设计多处自行车停靠点及换乘驿站,打造滨水绿道慢行系统。整个慢行系统打通了整个西溪的滨水空间,结合沿岸各个特色节点,带动商业、休闲、运动等多种活动,激发了整个内河水系的活力。
3 结语
城市内河的风景园林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首先会涉及到工程要求及功能需求的限制,但同时还要综合特定的内河特征、自然条件以及城市的人文和經济发展特征等。因此在园林绿化和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河景观设计理念,并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及园林植被培植方案等。在实现河道整治的基本前提下,美化环境,创造生态和谐的生存休憩空间,使城市具有更加鲜明的艺术生活特征,实现人、社会、自然的高度和谐。
参考文献:
[1] 林博宇.城市滨水处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J]. 农业科技情报,2018,50(3):94-96.
[2] 周亚莉.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11(1):56-58.
[3] 谭巧矛.南宁市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探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0(4):23-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