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付悦,术妍然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工程对社会效益的体现比较明显,同时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但是目前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仍然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足,现有的管理理念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问题
引言
利用新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保证,如利用BIM技术手段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但是从BIM的管理角度进行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将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强大优势结合装配式建筑。由于项目管理产业链拉长、构件众多、管理复杂等造成质量管理困难的实际情况,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开辟新的思路。控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将建筑信息模型引入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构建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应用架构,有机联合装配式建筑各管理阶段,对具体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提高建筑信息模型与装配式建筑的适用性。
1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与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现状比较分析,发现在整个建筑领域中对绿色节能理念的重视度相对较高。这不仅是积极响应我国节能环保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是新时期下建筑工程领域在发展中的主要方向。相关领域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时间以及精力的投入力度,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在整个研究中找出提升建筑质量的新思路。但是从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来看,发现现有的一系列改革创新策略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很难与传统工程管理模式进行结合施工,质量风险无法有效规避,施工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也很难得到保证,从而导致施工成本的投入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2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措施
2.1完善政府政策标准
对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来说,政府的支持对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有利,各省地市层面政策是国家政策的细化,各地因地制宜主动制定相关地方政策标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需更全面的产业链和资源整合,政府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标准,加大执行力度,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政府应出台并落实系统性优惠政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构件厂生产单位等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需要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完善装配式建筑政策,不仅可让各参与企业和机构更加积极认同并采用装配式建筑,而且有利于减少各参与方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风险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壁垒。
2.2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管理的效率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阶段,深入分析BIM技术的应用途径,将使用主体从设计方转向施工方,升级施工项目的运行维护方式,综合对比设计方案与施工效果图,利用BIM技术实现施工结果比对,使项目施工与设计图纸相一致,构建BIM技术应用环境,提升建筑管理过程的智能化与信息化程度,强化施工阶段的管理控制。管理人员应整理建筑材料采购时间,相关设备、物料以及供应商信息,并将其录入到BIM建筑模型数据库中,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当建筑现场施工变更时,更新BIM模型数据库中的管理数据,重新获取施工相关参数,构建新的建筑施工模型。在装配式建筑的运行维护阶段,通过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收集建筑相关位置和尺寸信息参数,通过建筑模型体现装配式建筑中。管线布局、施工技术和材料信息的使用标准,有序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使建设单位从投资建造变成管理服务角色,得到成本管理信息和质量管理信息,包括设备维修保养费及清洁费等。将所有阶段的建筑信息进行录入,至此完成BIM基础信息构架的构建。
2.3协调阶段
在项目工程进行总承包管理协调规划的阶段,应当根据本身的管理策划内容,分解原有的工程目标,使任务特征能够得到有效明确,进一步强化整体组织与管控效果。同时,还应当结合各个施工单位的基础职责,强化运行管控制度,避免出现不良问题,达到良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效果。管理团队可以通过启动会议的形式,部署相关项目管理任务,并确保企业职能管控内部的机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提高施工的基础效果。此外,在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总承包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按照PDCA的管理需求,有效控制目标与任务的匹配程度,确保检查与总结要求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达到改进与平衡装配式建筑施工效果的目标,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4强化工程技术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要加强对工程图纸的审核力度,以保证审核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对图纸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或者隐藏的漏洞等进行客观分析,一旦发现漏洞要及时督促图纸设计人员快速改正,并对改正内容进行确认,确认之后才能真正应用在整个施工中。通常情况下,在项目开始之前,施工人员要对设计图纸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必要时各部门之间还可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另外,还要保证施工设备在选择和配备时的合理性,应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施工设备在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能够实现正常稳定的运作,为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提供保证。在实践中,加强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力度,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以及变更图纸等进行统一的登记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将工程项目相关的资料全部都整合在一起,而且还能对后续的使用提供便利条件。
2.5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管理,指项目在开始生产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和事以及物料进行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存在着两个施工场所,一个是构件的生产场所——制造工厂,一个是构件的装配场所——施工现场。需要根据不同施工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制定适宜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及流程。在写字楼的多个关键节点设置传感器,跟踪记录水电资源的消耗情况,自动汇集资源的流量数据,通过BIM模型分析能耗,整合处理不合理的资源,制定科学的节能措施,及时更换资源能耗高的设备。针对监控设备故障,管理者仅需要做监管跟踪和决策实施工作,在线记录作业过程并存档,真正实现无纸办公,降低了人力成本,避免交叉性的工作,实现写字楼各专业的有机统一管理。综上所述,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体系,相比传统管理体系具有以下优点:能够直观感受建筑的几何数据信息,降低设施设备管理过程的繁琐复杂程度,提高资源使用率,加快建筑资产价值的回收。
结语
随着行业及企业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各参与方逐步意识到装配式建筑给建筑行业带来的无限价值,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壁垒问题。随着政府不断完善其政策标准、智慧化管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积极性、信息流的整合等,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在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壁垒问题有待慢慢解决。如何突破壁垒,体现装配式建筑更多的应用价值,也是之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41(12):1074-1077.
[2]安凯歌,王晓维,廖小青.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交易成本研究[J].建筑经济,2020,41(9):49-53.
[3]邢怀滨.工程创新的“壁垒-陷阱”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9(1):58-65.
[4]李伯聪.宏观经济视野中的创新扩散:突破壁垒和躲避陷阱[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8(4):17-27.
[5]王俊,赵基达,胡宗羽.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