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建式整体管廊创新方案及工程造价实证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5期   作者:宋月亮
[导读] 结建式整体管廊指设置于市政道路下方,且与地下空间结合建设的支线型(区域内)地下综合管廊

        宋月亮
        上海西岸传媒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

        摘要:
        结建式整体管廊指设置于市政道路下方,且与地下空间结合建设的支线型(区域内)地下综合管廊,主要承担附近用户与干线之间输送,采用独立分舱方式敷设市政管线支线。与典型的地下综合管廊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充分结合市政道路和地下空间共同建设;二是各类管线独立分舱,运营及管理模式相对独立,具备各管线单位各自维护的条件;三是工程造价相对较低,比典型的地下综合管廊节约了造价占比较高的土方工程、基坑围护工程、底板工程相关费用。
关键词:
        结建式整体管廊;创新方案;工程造价
前言:
        上海市政府于2015年12月出台了《上海市关于推进本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5〕122号),该文件明确指出结合新城、各类园区及成片区域等新建地区的开发,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结建式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区域资源集约化,打造符合区域特点的市政设施。既有利于促进区域功能开发,提升市政设施服务,又能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有序开发区域内在需求;既有利于减少路面反复开挖、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又能提升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水平。
1、项目概述
1.1工程背景
        根据《黄浦江南延伸段WS5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西岸传媒港区域将建成徐汇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地,重点开发文化传媒、信息科技产业,打造滨江公共活动及商务中心,地上地下合计建筑面积约105万m2, 该区域范围内涉及地下空间(停车场及配套)、地上建筑、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二层平台及能源中心共14个项目。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西岸传媒港的开发以集约化的资源整合为核心理念,在地上各个小地块出让,各地块权属独立的条件下,地下空间及地上公共区域整体开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 “四个统一”的创新开发模式。
        为实现区域功能开发的总体目标,满足周边地块各类市政配套(电力、给水、燃气、通讯、雨污水等)的必要需求,西岸传媒港区域内在东西方向设置了龙文路、规划九路两条地下综合管廊,该管廊既全面确保了区域市政配套的互联互通,又充分体现了市政管线的高度集约化。地下空间项目及管廊项目总平图详见下图:
         图1:地下空间项目及管廊项目总平图

1.2工程概况
1.2.1平面位置
        龙文路、规划九路地下综合管廊分别位于龙文路和规划九路新建道路红线范围正下方,宽度为13.5m,高度为2.75m,采用结建式整体管廊方案。其中:龙文路段管廊长约460m,规划九路段管廊长约420m。每条管廊均设计为6舱,分别为雨污水舱、给水舱、通讯舱、电力舱、燃气舱、雨污水舱。均根据规范要求,需同步设置投料口、泄爆口、排风口、人员出入口和机电附属设施,但泄爆口、排风口、专属用房需结合地下空间或周边地块设置。
图2:结建式整体管廊横断面图(单位:mm)

3、结建式方案分析
3.1规划阶段
        3.1.1社会效益显著。相比传统的直埋式管道,结建式整体管廊与典型的地下综合管廊一样,可有效避免地下管线敷设和后续维修所导致的道路频繁挖掘,一方面从根源上减少对城市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或干扰,另一方面则大幅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施工费用以及后续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从管线全寿命周期考虑,地下综合管廊带来的社会效益要远大于直埋方式,管廊引起的管线统一建设和管理的模式,也能更有效促进城市市政管线建设管理新模式的探索。
        3.1.2资源集约化。土地是特大型城市或大型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西岸传媒港所采用的“四个统一”创新整体开发模式,对于地区资源尤其是地下空间资源的整合、集约具有更强的执行条件。在该创新整体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再采用结建式方案,既减小了市政配套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又间接提高了地下空间项目的利用率,最终进而实现市政配套项目与地下空间项目资源集约最大化。
        3.1.3结建式方案的必要性。西岸传媒港项目所围合的九宫格范围内,地面以下均为地下空间,为确保项目整体经济性,在高度受限的条件下,龙文路和规划九路地下综合管廊不宜采用采用支线综合管廊方案(1~2个舱室布置)。此外,管廊需设置控制中心和各类专属机房,该控制中心占地面积大,对净高要求也高,故只能借助于地下空间项目,即在B1层设置控制中心和各类专属机房。
3.2设计阶段
        3.2.1设计管理既是本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本项目的难点工作之一。在前期设计阶段,除了组织前期概念方案论证、燃气入廊等专家评审,逐家征询各入廊管线单位的技术要求,确保管廊横断面内净尺寸满足照明、通风、排水、消防等设施所需空间,还需全过程加强与地下空间项目、市政道路及各地块地上业主提资、互通,确保各地块管线分支点、机房、燃气排风口、放散口具体位置预留准确。
        3.2.2由于龙文路和规划九路管廊专属机房均结合地下空间项目设置,故各项目设计单位需反复对接和调整设计方案和管理界面,以保证管廊对地下空间方案影响最小化。
        3.2.3通过设计对接的制定和确认、定期召开技术接口会议、各相关设计单位交叉审核、建立技术接口数据库等方式,进行设计协调和设计管理,从而对各地块既有的和可能存在的技术要求和控制标准进行梳理,厘清各项目的技术边界和功能边界。
3.3实施阶段
3.3.1建设时序及交叉影响:与典型的地下综合管廊不同,结建式整体管廊与地下空间共板建设,势必会对地下空间造成一些影响,例如对地下空间净高、管线舱通风排烟和疏散口等位置确定。同时,管廊工程所需的专属机房、疏散口设置于地下空间项目B1层内,所需的排烟口、泄爆口则设置于地上建筑屋面而管廊工程又是主要为地块建设提供所需的电力、给排水、燃气市政配套,故在建设时序上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3.3.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管廊工程面临与西岸传媒港区域范围内的地上建筑、市政道路、二层平台及能源中心等众多项目同时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界面则相互协同、相互交叉,且区域内存在多个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加剧了项目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的协调难度和安全管理界面划分难度。另外,施工场布及交通组织动态化多变的属性,也导致安全隐患增多。
3.3.1工期:一方面,与地下空间项目合建后,结建式管廊无需单独实施土方工程、基坑围护工程、底板工程,故结建式整体管廊理论总工期相对较短。另外一方面,由于建设时序上仍与地下空间顶板及地上建筑屋面存在前后关联,且结建式整体管廊仍为创新探索方式,尤其在设计及验收方面,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最终实际施工工期较长。
3.4运营管理阶段
        传统直埋式管道,其管线独立敷设,运营管理界面简单,但后续维护、检修最为繁琐,对周边项目正常营业或市民出行会有较大影响,常伴各种隐患。典型的地下综合管廊,则管线集中布置,有自身优势,适合统一管理,但运营界面存在交叉管理,一旦出现火灾或突发情况,原因调查周期相对较长,具体责任不易划分。而结建式整体管廊,各种管线分舱独立布置,工程界面及管理界面相对独立、明确,便于后阶段运营管理。
4、工程造价分析
4.1造价指标分析
         近年来,国内关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已从起步期逐步走向阶段式发展期,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内的一些主要城市将持续建造各式综合管廊,必然也会出现更多的结建式管廊,为区域综合体或超大型项目品质提升提供解决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具有投资大、投资回报期长、规模差异大、样式多等特性,本文重点针对小规模(1km以内)结建式整体管廊工程造价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及研究。具体工程造价组成明细如下表:
4.2结建式管廊工程造价优势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版,四舱断面面积35~45m2的管廊指标基价为97,815元/m~163,742元/m(预备费比例为10%),该估算指标适用于干线及支线管廊工程。现龙文路、规划九路结建式整体管廊为六舱断面面积34.43m2,对应造价指标为70,087元/m(详见表2)。在不考虑规模效应对造价指标的影响,扣除5%的预备费比例差异后,结建式整体管廊较35m2断面面积管廊指标基价仍降低约23.35%。
        结建式整体管廊造价优势主要体现在无需计列土方工程、基坑围护工程、底板工程三部分费用,所述三部分费用均计入地下空间项目工程造价中。
        上海地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4米以内基坑不具备自然放坡的条件,通常采用较为复杂的支护形式,另外,土方外运(或土方处置)单价较高,底板厚度一般设计为400~600mm。综上因素,在上海地区,同条件下的结建式整体管廊造价较典型的地下综合管廊降低幅度将大于23.35%。
5、结语
5.1结建式整体管廊是地下空间与市政设施整体结合的创新方案,尤其适用于大型区域整体开发项目,具有较强的示范和推广意义。
5.2结建式整体管廊具有覆土浅、规模小、管线少、出线多等功能特性,既可以解决直埋敷设会产生“拉链路”的问题,又可以实现分舱设计,使运营管理界面更加明晰。
5.3相比典型的地下综合管廊,结建式整体管廊在工程造价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能切实降低建设投资或财政支出,实现资源集约化。
5.4应妥善解决位于B1层地下空间的管廊专属机房土建费用及使用权事宜,或在地下空间土地出让合同中提前予以明确。
【参考文献】
[1]朱旻 . 结建式整体管廊结构方案研究 . 科技视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