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第5期   作者:赵金梅
[导读] 将热能转换为设备的动力,是热能动力机械的主要工作原理
        赵金梅
        新疆四方锅炉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32
        摘要:将热能转换为设备的动力,是热能动力机械的主要工作原理。将这一工作方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能动力机械也需要不断提升其性能,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机械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志码:A
1、引言
        能与动力工程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在资源的合理运用下变得更稳定,同时热能与动力工程也可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减少资源浪费,因此合理的应用热能与动力工程,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还能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2、常用的热能动力机械
        动力机械是把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而做功的机械装置。其中,由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称为热能动力机械。常用的热能动力机械有三种。一是燃气轮机。燃气轮机的工质是燃气和空气。这种机械的主要特点是运行平稳机动性好,噪音污染小。所以应用广泛。未来燃气轮机会向提高效率、利用核能作为动力技术的方向发展。二是蒸汽机。说到动力机械就不得不说蒸汽机。蒸汽机的工质是蒸汽,它是将内能转化为功的装置。蒸汽机的产生曾引起了世界上重要的“工业革命”。跨入21世纪之后,才渐渐被内燃机和汽轮机取代了领先地位。蒸汽机的使用之所以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归功于它对所有燃料都可以由热能转化成机械能。但是蒸汽机的运作依赖于笨重庞大的锅炉,因此最终被轻巧灵活的内燃机所取代。三是内燃机。内燃机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因为燃料在机械内部直接燃烧所以称为内燃机。内燃机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热机器,以汽油或轻柴油作燃料,虽然热效率高但燃料消耗率高而且内燃机噪声是动力设备噪声的主要来源。因此,未来内燃机的发展将注重于提高机械效率,减少噪声,降低排放量来严格要求燃料的清洁度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3、热能动力工程存在的问题
        热能动力工程作为新型技术,将其用在锅炉建设中,虽然可以解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问题,但是实际建设期间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风机问题则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
        对风机机组而言,其主要是运转某一转轴,以此为基础鼓动气流运动,然后将得到的机械能转变为推动气流运转的压力,这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已被广泛应用。例如,现阶段在发电厂、隧道、锅炉、冷库等方面,风机安装较为常见且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风机机组操作逐渐朝着自动化方向前行,为了确保风机运行效率,势必难以保障风机安全性,且当风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还会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风机应用期间虽然优势较为明显,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现阶段,企业离不开风机应用,所以一定要逐渐提高风机技术水平,同时寻找新的技术,如此方能推动这一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保证企业安全高效运行。


4、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4.1节流调节
        由于热能和电力工程的节流调节在电厂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因此节流调节在热电厂的运用应得到高度的重视。节流调节一般不具备调节级分类这一特性,由此节流调节效率的提高都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完成。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节流调节更多的被运用在容量较小的设备中,在容量额度较少的设备运行时,若某一阶段的机组最大负荷承载超过了额定值,节流调节将会使相关的级数提升,降低机组的参数,从而减小电厂运行期间的危害性,使得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4.2降低调压能耗
        在实际电能的产生过程中,发电机组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负荷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会对电厂的生产效率造成影响,并且易引起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发电机组中负荷的改变,相关人员应对发电机组的调节作用进行提高和优化,使发电机组能够稳定的运行,使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在调压过程中会造成能量的损耗,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的损耗变得更少,相关人员应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则必须对能量损耗的原因进行探索。据研究显示,导致能量大量损耗的原因有两个:(1)主要是发电机自身设计的问题,由于其自身存在缺陷,导致了调压期间能量的大量损耗,(2)在于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以及专业能力都存在着不足,在技术人员进行调整期间,对于调压操作不够熟练,导致了调压操作不够精准等现象的产生,最终造成了能量的损耗。
        4.3炉内燃烧控制技术
        锅炉燃烧作为其中主要内容,借助燃烧过程可以有效转变实际能源。燃烧过程可以充分发挥能源效应,以便全面管理燃烧过程,最终将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效果全面发挥出来。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期间,可以借助炉内燃烧控制技术,不断提高燃烧效果,促进热能不断转化。
        在社会快速发展中,传统锅炉技术难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尤其是在能源转换中,工业炉逐渐成为燃料燃烧的关键技术。很多企业都将新设备引入其中,这也使得国内锅炉行业逐渐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下,锅炉控制系统实现了对不同方面的掌控。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空燃比例连续控制体系;该系统控制是以逻辑控制器与比例阀等部分组成。空燃比例连续控制体系可以将锅炉中的燃烧传递至编程逻辑控制器内,接着借助比例阀内的电子信号传输信息,对这一信息进行合理调节,便于对锅炉内温度进行合理控制。但受到科学技术等方面限制,这一系统在实际应用期间,温度控制方面精度仍不准确,仍需要很多技术人员来干预。(2)双交叉先付系统。双交叉先付系统主要是借助温度传感器控制锅炉。系统将会测量锅炉内温度,然后将温度信号传递至逻辑控制器内,接着借助这一装置对空气流量阀程度进行合理调控,然后调整燃料进出口情况,便于精准控制锅炉内部温度。热能动力工程中的锅炉温度应与工程现状相结合,合理应用燃料控制锅炉内温度。
5、结束语
        由于热能与动力工程被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热能与动力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做出了贡献。但在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的过程中,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企业应注重热能与动力工程运用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问题,使热能与动力工程更加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郭磊.热能动力机械现状及其发展分析[J].有色金属文摘,2015,30(02):57-58.
[2]侯永昶.浅谈热能动力机械及环境问题[J].技术与市场,2014,21(04):234.
[3]李敬,于文,孟凡丹.浅谈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概况[J].商,2013(10):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