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第5期   作者:丁文玲
[导读] 隨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升级
        丁文玲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 200135
        摘??要:隨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升级,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研究,取长补短,纠错改错。由于混凝土施工对于房建工程的质量影响颇深,因此,对混凝土技术的强化和研究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就房建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些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房建施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房屋建筑的开发正好改善了该问题。施工技术不但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措施,同时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了居住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特点
        1.1?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工程建设地点而言,高层建筑多处于城市中心以及商圈等地带,这些地段的人流量、车流量较大,施工环境管理难度大,且具有环境不可控性的特点,容易对附近公众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高空作业多,不论是人员安排、设备使用、材料运输还是水电管理,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增加了工程项目建设难度,需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控管理。
        1.2?技术指标要求较高
        相比于普通施工项目,高层施工项目的混凝土技术指标要求较高。高层建筑自身的结构较为复杂,且材料自重较重,在混凝土施工中,需关注混凝土结构本身的合理性,同时考虑混凝土材料应用对建筑荷载的影响,确保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此外,在施工中,需考虑混凝土项目与装饰、消防、防水等其他项目的协同关系,确保建筑项目的整体性、实用性和美学性,这间接提升了工程项目的建设难度,在施工中,项目技术管理人员需严格把控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指标要求,不断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2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2.1?混凝土干缩裂缝
        当混凝土表面出现宽细相间且纵横交错的裂缝时,它们称为收缩裂缝。它具有一定的表面性质,也属于亟待解决的具体质量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忽视了成型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随着水分的蒸发,混凝土的韧性降低,最终在内部张力的作用下出现干缩开裂现象。
        2.2?混凝土脱模中的裂缝
        混凝土脱模裂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输过程中运输条件和运输环境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存在多种裂纹,主要包括横向裂纹,纵向裂纹和竖向裂纹。裂纹的宽度和深度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会有所不同。混凝土在脱模过程中由于过大的建筑强度和材料分布不均会导致混凝土开裂。除生产过程中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外,在生产完成后,一旦混凝土在强大的外力的冲击下,就会出现裂缝等。
        2.3?混凝土的空洞、麻面以及蜂窝现象
        混凝土空洞、麻面和蜂窝现象也属于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产生混凝土空洞,麻面和蜂窝状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在混凝土制造过程中,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光滑或试剂涂层甚至不能够引起混凝土出现点蚀表面的情况。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导致出现空洞现象。第三,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模板之间的大间隙导致模板变形,从而导致混凝土空洞、麻面以及蜂窝现象。这些现象将影响整个项目的质量和美观。
        2.4?混凝土的露筋問题
        混凝土的露筋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砼进行振捣悍垫块发生移位,厚度与标准不符,混凝土的截断面积过小,钢筋密度过小,振捣棒对钢筋进行撞击时导致的钢筋位移。


3房建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3.1?干缩裂缝
        (1)干缩裂缝问题及成因。通常情况下,干缩裂缝出现在房屋梁板是其他重量把控相对不严的地方,干缩裂缝的出现并不是一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工作人员失误一级原材料质量方面的影响。导致干缩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受到的拉力太大。然而,在日常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和地基是共同完成浇筑的。在具体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原材料温度的上升,会导致混凝土自身发生一定的膨胀作用。但是在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尤其是后期阶段,就会由于温度下降而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并且在收缩的过程中也会对地基产生拉力,最终引发裂缝问题出现[1]。
        (2)预防措施。尽管导致干缩裂缝出现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但是,通过准备一系列的处理办法仍然能够对这种裂缝进行预防以及控制。其一,应该对材料的比例进行优化,确保材料质量。首先,就需要合理把控材料的采购工作,选购一些具有较高抗压性能,防水性能以及抗离性的原材料,并且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以免材料出现变质现象,在确定了合适的采购材料之后,还需要对齐配比进行有效把控。在對比例进行分配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予以调试。此外,在适配成功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大规模的材料调配工作。对材料质量的合理把控,能够尽可能降低出现干缩裂缝的可能性。其二,应该合理把控混凝土温度。温度控制工作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将管道设置在水泥混凝土中,借助管道内水循环来将一部分热量带走,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其次,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降低水泥的使用,加大活性混合料的使用量,以此来实现控制混凝土温度的目的。尤其是在使用地热矿渣水泥的时候,温度的控制效果将更加明显。之后,在夜间开展施工入模施工作业的时候,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冰水进行冷却。同时,外部温度的控制工作非常关键,需要将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以20摄氏度以内最佳。
        3.2?蜂窝、空洞以及麻面
        3.3.1?蜂窝、空洞以及麻面问题及原因
        混凝土施工以及模板施工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以及麻面的主要原因。不过模板施工的衔接不严密或者不平整,就很容易引发这种问题出现。并且,在具体落实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混凝土离析以及落料不到位的现象,或者是在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遗漏,也会出现蜂窝以及孔洞等质量缺陷。
        3.3.2?预防措施
        (1)在确定最佳的振动成型时间。在这一时间点可以借助成型振动时间和混凝土表面大气泡排出之间的关系计算获取最佳的振动成型时间。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自身的外部温度条件以及各项性能。(2)应该找出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排气能力的原材料,立足于混凝土的配比,对各种原材料的性能进行认真分析,做到取长补短,对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予以优化。比如,使用对胶凝材料颗粒分散具有很好效果的减水剂。实践资料表明,使用羧酸聚和物高效减水剂,比如,将ZB-1A(萘系高效减水剂)用SP-8N代替,在削减气泡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3)使用外部光洁度以及平整度较高,并且材质较好的模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优质的材料。比如,在三峡工程溢流面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使用从芬兰进口而来的有机材质模板,能够借助模板自身的光洁度特点,削减对气泡带来的阻力,从而减少外部出现气泡的几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之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建筑项目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针对建筑项目来说,混凝土是当中不能缺少的关键部分,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将会对于建筑项目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有关人员应该强化对于混凝土质量的分析,进而推动房屋建筑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爱仙.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1).
        [2]罗万锋.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的几点思考[J].江西建材,2016(19).
        [3]盛超.探析房建施工中若干常见质量通病的预控措施[J].四川水泥,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