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第5期   作者:艾静 王润菡 杨玉婷
[导读] 全球变暖现象正在全世界发生,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艾静   王润菡 杨玉婷
        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以升学院 063210
 
        摘要:全球变暖现象正在全世界发生,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低碳经济被认为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投入到全球环保治理当中,落实减排责任担当。对此,本文分别阐述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其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最后,本文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坚持绿色节能优先,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制度建设。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策
引言
        由于化石燃料的过分消耗所造成的全球温室气候变暖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深刻地影响了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水资源安全。对此,中共十九大的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我们的全球污染治理,履行低碳减排的承诺。建立环境友好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来应对气候变暖,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1.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其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来实现低碳经济,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此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它[1]。从广义上讲,它要求以能源的最低消耗来实现。
2.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指的是以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以低碳环保为发展方向,以碳中和科学技术作为发展手段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2.1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发展
        所谓的低碳发展,就是指我们要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的基本前提下,尽量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年来,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多,严重制约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增长[2]。因此,为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应考虑选择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的发展能够很好契合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两种碳基金来支持碳封存项目,。然而,它们并未用于刺激低碳技术研发。
2.2低碳经济的的发展方式:节能减排
        除二氧化碳测量外,"低碳"还有节能、环保、可持续等诸多内涵[3]。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是重要方式。

但是,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认识和普及不到位,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认识不够,导致碳排放和能源污染现象增加。综上所述,节能减排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节能主要是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获取与原有产品相当的经济性产出。而减排意味着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2.3低碳经济的的发展方法:碳中和技术
        低碳技术又被称之为碳中和技术,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正式宣布其最终目标是于2060年完全实现碳中和技术。碳中和即通过进行植树造林、节能降耗等方式来有效地抵消每一个人或社区、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达到对二氧化碳"零排放"。目前,碳中和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和完善,要实现技术的全面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对策分析
3.1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中国政府承诺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包括三项核心措施,即单位生产能源排放量、能源消耗比例以及自然碳固存能力。这三个核心的衡量指导性因素正在指引着我国低碳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关键性方向。第一,中国要在短时间内大力发展低碳技术,逐步减少每年单位生产总额碳排放量。第二,中长期内,要逐步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和集约利用,促进居民能源消耗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第三,从长期效益来看,要通过对森林林地绿化用地等自然资源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综合使用,提升森林的土地覆盖率,这对于及时防止和有效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积极意义。
        此外,碳基金的设立要更加重视帮助中国企业及其他公共部门降低二氧化碳污染物的排放,为中国低碳科技行业寻找一个好的商机,帮助中国尽快地进入低碳经济社会。
3.2坚持绿色节能优先,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为主要代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筑、木材、化工、轻型纺织等行业的主要产品单元的能耗都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这种情况说明了我国的能源使用相对来说比较浪费,能源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强的提升潜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必须始终坚持节能优先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战略。一方面,淘汰高耗能的新兴产业和制造流程;另一方面,在家庭电器和工业锅炉等方面都要进行技术性改进,提高能量变换的效率。
3.3加快制度建设
        在推动低碳经济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应该健全推动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制度,为有效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基础。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条件框架下,应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加以完善:尽快推动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和政策与国际接轨,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应着眼于全局,防止各地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统一。
【参考文献】
[1]甄志勇,尚杰,高巍.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9(07):126-131.
[2]史长宽.低碳思维如何融入经济发展[J].人民论坛,2019(06):94-95.
[3]魏振香,杜雅爽.山东省低碳产业集群聚类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07):69-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