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莹
身份证号:32070519910531**** 江苏省南京市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也在持续进步,建筑行业也随之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建筑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PPP项目模式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关于经营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提高PPP项目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从而优化项目施工迫在眉睫。其中,可以通过强化项目控制力度、改进项目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程问责机制等手段进行优化。本文章就对PPP项目模式的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PPP项目;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研究
引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现如今的建筑工程仍然有着施工周期较长、投入资金过高等问题,这就需要研究出一个新的施工方案来代替传统模式中的不足。在此社会环境下,PPP模式的出现就有效地减少了建筑工程资金的投入,从而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同时,此模式还降低了工程施工中危险出现的频率、优化了工程管理模式,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基于此现象,本文就对PPP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
一、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其中非公共部门掌握资源并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从而有效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更加高效的结果。在建筑行业中,PPP模式是一种贷款的融资模式,是政府以减轻项目建设压力为目的所特许的一种模式,在此模式中,政府与社会私人组织进行协议签订,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达到项目资金的获得。PPP模式被政府大力提倡,因此也正在逐步被世界所采用。
二、PPP项目模式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现状
2.1纯经营性项目现状
在此类型的PPP建筑工程项目中,项目的大多投入都来自于一些私人企业,而政府则不会对工程项目有过多投资。因此在这种投资背景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种就是项目投资者的费用并未全部用于建筑项目的建设投资中。因为政府为了保证建筑企业能够良好运转,实现稳定的经济效益,会在建筑施工前与企业签订有关资金支出的合约。在这种条件下,一些企业为了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会在与企业签订协议时报高项目的资金。所以,企业可以适当加强对项目投资的管理力度。第二种情况是企业运用政府资金运转项目。这种情形下的企业,会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投入成本,合理运用资金,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率。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相比于政府的管理手段来说更加高明、实施效果更加有效,同时企业获取信息的速度比政府更高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运行的建筑工程中,政府等有关部门可以降低对建筑企业的严格管控,把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企业施工质量的提高方面。
2.2非经营性项目及准经营性项目的现状
在这两种经营项目中,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会直接参与到建筑工程的造价管控制中,同时也会对项目进行相应投资或者投资整个项目的建设,这就促使项目的建设成本和投入金额产生一定的关联。在此情况下,政府管控大量资金,企业的纯盈利就相对有所减少,这就造成许多企业逐渐忽视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但也有个别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选择将原本由企业承担的项目支出转为政府有关部门投资。所以,在这两种建筑工程造价项目中,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工程造价这一环节的关注,提高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高效运作。
三、基于PPP项目模式的工程造价管理优化策略
3.1加强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控制,改进项目实施措施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开展PPP建设模式中,企业作为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其获取经济利益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在项目投资施工中获取最大化利益;其二是建筑施工完成后获取经济利益。两种方面相比较下,企业获取施工利润的成本相对更低,同时产生经济收益的周期也更短,收益率更高。所以,企业就会对于建筑工程中的造价工程管控更加严格,并增加工程造价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对于项目的投资,达到获得高收益的目标。在我国建筑行业的现阶段中,项目的投资金额与项目的设计费用息息相关,他们是正比例的关系。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会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估算,设计方会在这时主动提出提高投资金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对于设计阶段资金成本控制的忽略。
3.2加强完善工程变更追责条款,建立科学的追责制度
工程变更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这种现象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工程造价工程,使得造价评估工程产生混乱现象,还会降低工程施工的效率。所以根据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大都可以分为两种变更情况:一种为有力变更,一种为有害变更。有力变更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还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维护作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施工的周期。而与此相对的有害变更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造价工程的管理工作,同时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建设周期,从而阻碍建筑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造成工程的延期竣工。所以在项目签订有关合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工程变更的追责条例,并将所有的工程变更都落到实处。对于能够促进工程实施的有利变更责任方给予相关奖励,并对此设计方的最初方案进行调研,询问其是否达到最优化修改;而对于在工程中的有害变更责任方实施相关的惩罚政策。当变更发生时,还可以由第三方人员对变更的责任进行明确,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鼓励,以提高施工效率。总之,在建筑工程中要加强完善工程变更的追责条例,建立健全科学的追责制度一,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的高效运转。
3.3构建争议协商解决方案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造价的主体单位比较多,所以就造成商业造价时,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涌出,这就难以实现方案的统一。所以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就需要制定出争议协商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争吵,有效维护各个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比如说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商议协定出比较认可的第三方判决机构,当参与者意见分歧较大时,便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最终的判决,这就能够有效促进双方达成共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PPP项目管理模式,虽然在我国的各个行业的应用中都比较广泛,但他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成本造价控制的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此情况下,相关建筑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个阶段资金的控制,建立动态化的管理机制,实现对整体成本投入的有效管理。同时也要坚持造价管理控制的整体性原则,努力实现工程实施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促进工程建设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秦.基于PPP项目模式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J].名城绘,2020:0003-0003.
[2]黄达;王雨;张崇旭;.基于PPP项目模式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J].河南建材,2019:149-150.
[3]崔程.PPP项目模式下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科技与创新,201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