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丰
身份证号:3302191977112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需求量在不断的膨胀。我国的市政路桥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大、城市荷载大、内部受力相对复杂,因此在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要普遍高于其他工程技术。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制定相应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本文就市政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市政路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混合物。大体积混凝土则是指超过一般工程施工中应用到的混凝土体积,我国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在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路桥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在路桥工程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十分重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环境和结构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过高,外部的温度较低,很容易形成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也就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大体积混凝土桥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 2.1混凝土干燥收缩
???? 桥梁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之后,因为其自身的水分含量非常高,如果在干燥的天气内施工,水分会急速蒸发,导致其存在严重的干缩裂缝情况。如果混凝土的体积非常大,其表面积就比较大,表面的蒸发速度也会加快,其表面的含水量较之内部就比较小,从而导致了混凝土表面存在裂缝现象。
???? 2.2约束条件
????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时会与地基共同实施,如果温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会对下层的地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混凝土浇筑的初期,其弹性模量会比较小,因此其松弛度、徐变度等都非常大,因此,其内部的压力也会比较小。如果温度比较低,那么混凝土的拉应力会持续上升,当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超出系统所能够承受的拉应力,混凝土结构就会产生裂缝。
???? 2.3凝土浇筑中自然环境温度变化较大
???? 在桥梁工程中,自然环境温度如果变化较大则极易造成浇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施工环境温度比较高,浇筑施工的温度也会比较高,但是当温度急速下降时,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就会变化非常大,导致裂缝的出现。
???? 2.4水泥水化中产生大量的热量
???? 桥梁施工过程中,会将水泥进行水化处理,在该过程中,其结构内部会持续释放大量的热量,如果整体结构非常大,水化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很难散发出去,这就造成了内部温度急速上升。通常来讲,浇筑结束3~5天后,其内部温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如果内外温度差距比较大,就会形成一定的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大于结构的外部约束力,那么就会形成一定的温度裂缝。
???3市政路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3.1对于原材料的把控
?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用于施工的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只有确保每项材料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才能避免大面积混凝土出现开裂的问题。尤其是以水泥作为重点,这是由于大面积混凝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泥的水化热问题。因此在施工时需要通过加入一定的添加剂进而降低水泥出现水化热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添加剂的添加剂量还是水泥的选择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
? 3.2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若想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必须要对配合比予以有效管控,确保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骨料均是适量的,材料的性能、强度要达到要求,配置顺序也不能发生错误。具体来说,水泥、水的实际用量必须要控制到位,避免发生水化热,这样也可使得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概率大幅降低。要做好水泥用量试验工作,将最佳的配合比予以明确。除此以外,抗压、抗拉以及应力等方面的测试也必须要做到位,这样除了能够寻找到最为合适的配比,相关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在配合比得到明确后,水泥的实际用量也就能够予以确定。在水泥凝结后,发生收缩变形的概率是较大的,如果未能有效处理的话,裂缝就难以避免。
3.3混凝土拌制及泵送
? 按照现场实际的施工要求,对搅拌机的规格以及数量进行确定,同时派专业人员做好设备参数的调整,加水试运行,使得其内部能够湿润,继而根据配合比要求进行原材料的施加,对搅拌时间合理确定,在确保其搅拌均匀后才可以运输,并且在实际的运输当中尽可能的将温度和水分合理控制,还需要做好覆盖工作。混凝土在实际的泵送前需要对其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检验,确保其不会产生离析的情况,如果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在施工当中禁止使用。应用混凝土泵将其输送到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来对管道路线进行规划,保证运输管道不能有破损的情况出现,在完成后期浇筑当中,需要组织人员对管道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避免后期出现爆管的情况。
? 3.4混凝土浇筑
? 在浇筑前,需要将模板当中的所有杂物及时的清理,防止对后期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混凝土温度不能小于五度。在浇筑中需要按照实际要求,应用推移的方式或者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对浇筑过程合理控制,降低施工缝的出现,以此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浇筑厚度也需要合理的控制,一般确保其在400mm左右,层间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尽可能在上部混凝土完成初凝的时候,将层间的牢固程度加大。如果因为外界因素对其影响,使得混凝土层间的间隔时间太长,大于初凝时间,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进行应对。为了将混凝土自身的密实程度增加,在完成浇筑之后需要及时的振捣处理,在卸料位置和坡脚位置需要进行振捣棒的布置,同时按照混凝土浇筑面积的增大来对振捣棒位置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此来对整体的浇筑面进行振捣处理。振捣棒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深入到下层的混凝土当中,保证层之间的结合较为牢固。除此之外,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当中,需要将模板两侧的混凝土进行泌水处理,并且采用相关设备对水及时排出。
? 3.5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 在展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分层浇筑的使用是较为普遍的,在对此种技术予以实际应用时,必须要第凝固时间点、凝固程度予以重点关注,这当中,关键点是凝固时间。在后期,混凝土的表面是会发生变形的,这样一来,整体质量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若想保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必须要再次展开振捣,保证表层是十分平整的,表面水分也能够得到过滤,出现气泡、裂缝的概率能够将之最低。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时,时间的控制一定要切实做到位,通常是在浇筑结束后10h开始展开养护工作,持续时间应该达到4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对特殊部位进行养护时,时间应该要予以延长,而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养护方式予以适当调节,也就是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展开赋有针对性的养护。在展开养护工作时,看管工作应该交由专业人员完成,对混凝土进行遮盖时,选用的遮蔽物应该是最为适合的,确保表面不会受到破坏,相关人员要对混凝土湿度予以重点关注,一旦水分不足的话,必须要第一时间进行补充。表面存在凹凸状况的话,要由专业人员来予以处理,这样方可使得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4结尾
综上所述,在市政路桥的施工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一定的施工技巧,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科学的计量手段和现场勘测都能够帮助施工队伍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条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施工技术进行一定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升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当然,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的把控,保证施工进程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江.李松.简议市政路桥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J]. 建筑·建材·装饰,2017,(8):9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