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身份证号:37233019690928****
摘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偏远地区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人力,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增设大型水泵、水渠、蓄水水坝等。但部分水利工程在设计之初就缺乏节水理念,在浇灌过程中导致水资源不断浪费。随着时代的进步,部分水利工程已无法满足当下农田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对一些传统水利工程进行维修、二次拆建,加强水利工程灌溉管理工作,以优化水利工程整体节水效果,促进当地农业迈入高速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工作探析
引言
为了更好地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效率,需应用合理的节水技术,如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等,同时加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资金投入,在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效果的同时,减少灌溉管理不规范现象,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在推动当地农田水利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工作进行探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我国水利灌溉技术已达到数十种,59%以上的成熟度相对较高,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和灌溉特点,还有一部分技术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从而实现农田水利的灌溉效果。节水灌溉方法的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避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有效减少水体渗漏损失量和水体蒸发量;二是减少水分在灌溉中的深层次渗漏问题,避免水体从地表流失;三是减少土壤内部水分蒸发量,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四是对农田水利灌溉进行科学规划,提高水资源使用质量和效率。
2基层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常见的水利灌溉技术主要是喷灌技术和沟壑防渗漏灌溉技术,2种技术对于农业发展是同样重要的,喷灌技术主要是采取远距离运输水资源的方式,将喷头对准农田浇灌,该项技术与沟壑防漏灌溉技术相比在农业上使用范围更广,并且选择这种喷灌方式还有一种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1]。但是对于传统意义上使用的沟壑灌溉技术使用情况而言,水资源渗透问题比较严重,只要在原基础条件下提高沟壑冲刷能力,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即可。做好基层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更是改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
3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设备
农村地区水渠系统老旧、损坏等情况时有发生,因为缺少有效的管理,所以这些设备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与换代,导致了资源浪费,效益衰减严重,让灌溉技术形同虚设,不利于农田灌溉,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3.2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和责任主体不够明确
受到历史因素及机制等问题的影响,我国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不够明确,并且管理主体无法落实产权。过去,当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完毕后,会将其移交至乡镇进行管理,乡镇会将其移交至村级进行管理,土地归集体所有,同时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承包到农户手中,这就造成现在无法明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产权和责任主体。除此之外,一些机井灌溉设施会同时由多家管理,由于缺少相关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维护制度,无法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另外,产权不明确会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
3.3规划设计科学性有待提高
规划设计是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确保农田灌溉工程整体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从实际看,具体规划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规划设计未紧密结合实际需求,部分规划设计人员单纯地依据自身经验开展工作,并未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全面分析,未因地制宜,进而导致设计不合理,一方面导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对灌溉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4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对策
4.1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体制改革
农田水利建设体制改革是当前保证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良好运用的必要途径,尽管一些地区出现了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运行维护不充分等问题,但是由于管理运行机制无法充分地发挥作用,会直接影响农田水利灌溉整体质量与效益。因此,结合当前形势,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整体水平,实现农田水利建设体制改革,在保障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定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与管理职责才是重中之重,保证每项管理任务都能顺利落实到个人,在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下,明确进行各项工作,利用健全的农业水利建设发展体制推进农田水利技术的创新与改革。
4.2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加大了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需要以下游的预算为标准,结合水利工程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管理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多角度考虑,从管理制度、工作流程、项目评估、资产保管等方面入手,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促进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其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4.3科学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提高灌溉作业整体效率要从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入手,结合农田灌溉工程所在区域具体情况,突出高效节水特色,保证工程项目的每一项指标达到要求,进而确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够实现协调发展。只有全面考虑各项因素,强化管理,才能提高农田灌溉工程在具体应用时的效益,确保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4.4合理配置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在农田水利设施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农作物种植类型。在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当地水环境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实现自然环境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协同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生活用水和自然用水的关系,必须落实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与水环境的有效保护。
4.5加强技术培训
水利灌溉管理部门要定时、定期聘请专业老师或者教授到一线为技术人员做培训、指导工作,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以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为目标。培训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良好地沟通与交流,及时认识自身技术的不足,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此外,定期组织考核活动,以此来检验相关人员专业的深浅程度,给予在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人员口头、物质、金钱等奖励,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
结束语
传统农业生产使用的灌溉技术已经跟不上新时代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步伐。因此,要想保证农业良好发展,利用一些新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出现的一些农作物精确灌溉技术、农作物调控灌溉技术等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辉生.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不足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3):85-86.
[2]岳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问题及优化之道探寻[J].热带农业工程,2020,44(05):100-102.
[3]陈春营,王燕霞.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9):53-54.
[4]蒲永萍.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节水灌溉对策[J].乡村科技,2020(20):118-119.
[5]陈成林.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冶金管理,2020(1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