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栋
身份证号:33022519831012****
摘要:近年来在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工作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桩基础的质量问题,不能确保施工效果。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树立正确观念意识,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采用有效的桩基础技术措施开展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桩基础结构的建设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
引言
近年来,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在土建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桩基础在上层建筑的施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为了确保土建工程的建筑效果,就必须加强桩基础技术应用的科学管理,在施工前期,做好勘察等相应的准备工作,完善方案的制定,并根据实际的环境对桩基的位置及放线的定位等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降低建筑物中沉陷或坍塌现象的发生,从整体上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1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对土建施工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要求也随之加大。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不达标,技术不合格,营业执照的合法性也不完善,但他们仍然参与到建筑施工的队伍中,这就导致大量“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建筑物在建成之后呈现倾斜的状态,两栋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问题导致的施工不合格现象也常常出现,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当建筑物的荷载能力不足或者地下水的不断撷取情况下,就会出现建筑物塌陷的现象,沉降指数下降到一定的极限时,就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加强现场勘查工作,合理运用桩基础技术,使得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建筑桩基础工程的准备工作
2.1对环境和水文状况的考察工作
这个步骤对于桩基础埋入工作来说至关重要,主要是对地质情况和地形情况的考察,还要检测土地的硬度和建筑物周围的具体气候等。观察水文状况时,主要是观察水位的变化,观察出周围主要湖泊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将所有数据整合在一起之后,进而分析出周围地区水质的变换,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位置和自然灾害的频率等,将涉及的每一步工作都尽可能的做到细致、认真,否则将会影响考察的结果,不利于后期的具体施工。除此之外,还应该观察周围建筑的高度、采光、地下管道的位置等,因为在实际下桩时,不可避免的会对地下的管桩造成损坏。
2.2与施工机械有关的准备工作
施工机械是一个施工项目必须运用到的所有机械设备,通常来说,这些机械设备在正式使用之前都会有相应的使用方案和使用步骤规划。若是想将所有的机械设备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作用,就要求施工人员详细的了解各种设备的实用特点和适用范围,将设备的作用最大化、效率最大化。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收集建筑地周围的水文状况和环境,进行合理的分析,因为地理位置和水文状况将会对施工机械的使用有重大的影响。
2.3完善工程计划
由于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不利于施工顺利进行的因素。所以,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桩基础技术,才能确保桩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
2.4有效控制载荷量
准确的计算单桩的载荷量,就可以估计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从而在确保建筑物使用安全的基础上,为施工人员选择有助于建筑物使用寿命延长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3桩基施工中常见问题
3.1桩顶破碎
所谓的桩顶破碎是指桩基顶部出现破裂或者崩碎情况,造成桩顶破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制桩设计制造质量差,例如桩基网片配置不当,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者桩顶不平整;
2)桩垫材料选择不当,例如桩垫过薄,也会产生桩顶破碎情况;
3)打桩位置不当,沉桩时出现打偏心或者落距过大等问题。
3.2桩身断裂
在打桩时出现了中间鼓起情况,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中间部位桩强度不足 ,受力后为突破边缘约束,继而出现弯曲凸肚情况。如果不能够及时修正,连续打桩就会造成桩身断裂。
3.3桩身位移
在打桩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匀,导致桩身发生偏移,脱离原来位置,继而影响后续的承力,降低了工程结构稳定性。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操作不当,没有做好定位工作,继而出现上述状况。
4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提升桩基础技术应用质量的措施
4.1制定完善的工程方案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都是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在施工时不可能照搬技术人员制定的工程方案来进行一一落实,而不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意识的行为。在工程开工前期的施工条件毕竟和正式施工期间的施工条件具有一定差距,毕竟很多影响因素都是人为不可控的。不过,有些情况之所以会出现,也是因为工程团队在设计期间没有考察到这一方面的内容,还有些是因为考察过程中存在失误。为此,工程企业一定不能全程照搬同一个工程方案,而是应当督促设计团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持续修改和完善,这样才能使得工程方案更加具有可行性。在这种模式下制定出来的工程方案也会给施工提供一个更高质量的参考依据[3]。
4.2关注承载量
不管是预制桩还是灌注桩,其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设计团队必须在施工前期对工程的用途进行全面剖析,以此来设计出承载量合理的预制桩。承载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预制桩的使用期限。出于优化工程安全性、延长工程使用期限的目的,工程团队必须关注承载量问题,并就该问题设计出对应的预制桩,这就才能减少后期养护工作的频率。
4.3进行全方位的勘察
当处在建筑工程施工初期时,工程企业的负责人一定要安排对应的技术人才来全方位地勘察整个工程场地和周边区域,为工程施工收集全面细致的数据参数,这样才能使得工程人员在设计工程方案和施工团队在进行施工时的参考资料都是真实有效的。只要是处在建筑工程周边区域的建筑,技术团队必须进行仔细勘察。除此之外,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居民住所、四周铺设的管道等方面都是技术团队的考察对象。不过,最重要的勘察内容就是施工区域的地形。首先,如果该地层内部杂物较多,那这个区域就不能安装管桩,因为管柱的根尖在接触到地层杂物时会发生位移或者断裂受损。其次,石灰岩广泛分布的区域不能安装管桩,这是由于这种区域会存在喀斯特地貌,故而将这一地区选为施工场地就会影响施工的安全性。
? 4.4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一切工程施工的必备条件,建设工程企业也应当注重这一点。首先,设计团队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环境和行业的施工规范进行结合考察。因为我国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都各有差异性,在施工时工程团队难免要面临一些繁琐的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建设施工的难度。为此,施工团队不可以在施工时依旧按照传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来制定施工方案,而是应当按照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应的新兴技术。为此,工程企业需要革新自己的技术理念,对桩基础技术深入考察研究。与此同时,还需要参照其它建设工程的成功经验,了解并学习他们所使用的施工工艺。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与工程整体质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桩基础施工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具体施工中根据环境以及条件的不同选择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进而提升施工整体质量,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践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19.
[2]张正曦.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221.
[3]马姗.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门窗,2019(18):23.
[4]沈艳扬.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9):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