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及保护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舒延钊
[导读] 本文强调了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重要价值,
        舒延钊
        上海舍世古建筑修复(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强调了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重要价值,并分析了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舍世古建筑修复(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始终坚持“整旧如旧”的修缮理念、参考基层材质的不同确定修复细节、充分发挥出数字化技术的作用等一系列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

        引言:古建筑文物存在着明显的不可复制与不可再生的特征,且由于反映着某一历史时段的社会生活、人们日常生活,因此具备极高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比于历史资料而言,古建筑文物能够让人们更为直观的感受到不同区域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信仰,因此有着更高的保护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提倡继承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强化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背景下,作为承载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对古建筑文物落实优化修缮与重点保护是必然选择,其方法策略值得重点探究。
一、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重要价值分析
        古建筑文物是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在学术研究、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古建筑文物均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值得重点保护。对于古建筑文物而言,其存在时间相对较长,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为了延长其存在寿命,就必须要落实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避免古建筑文物面对损毁威胁或是消失。
二、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主要原则分析
        第一,安全第一原则。对于古建筑文物来说,其普遍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必定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基于此,在修缮与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秉承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具体包括:(1)人员安全。例如勾栏经多年使用后,虽然表现比较完好,但如果受外力影响时,就有可能发生倒塌事故,并出现人员伤亡。因此,在修缮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前分析古建筑文物的稳定性,在保证稳定性高的条件下展开修复。(2)主体结构安全。与主体结构关系较大的构件应多加关注,不能仅将构件表面的新旧程度作为判断依据,避免出现问题。
        第二,风格统一原则。修缮的部位应与原有风格保持一致,尊重古建筑,保持历史风貌。修缮与保护古建筑文物的过程中,要提前分析、确定待修缮区域的原本面貌,尽可能还原古建筑文物的原本风貌,规避“越贵越好、越新越好”的 错误修缮理念,维护古建筑物的文物价值。
        第三,预防为主原则。经常对古建筑进行保养和维修,在早期阶段,把可能出现的隐患解决。定期组织对古建筑物的分析考查工作,并尽可能在问题发生前实施修缮,而不应当在出现问题后落实弥补性修复,避免产生难以恢复的问题。
        第四,旧料利用原则。古建筑文物本身的用料随着时间的流逝普遍会发生老化,所呈现出的状态与新料截然不同[1]。如果在实际的修缮过程中更多使用新料,则无法保证修缮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在材料表征方面的顺利衔接。因此,应当尽可能使用旧料。利用旧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从材料的角度看,还可以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
三、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优化策略探究
(一)始终坚持“整旧如旧”的修缮理念
        对于古建筑文物而言,其对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下人们的生活风貌、社会面貌的进行了记录与展现,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在进行实际的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中,应当坚持“整旧如旧”的修缮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修缮过程中着重对古建筑文物的原本形态、样貌进行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对古建筑文物受损部分的修复;修复时,也要重点把握古建筑文物的原本形态、相应历史时期建筑物的特点,着重保护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破坏性保护问题的发生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一些多年未经过修缮保护且难以维持现有形态的古建筑文物,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适当对该古建筑实施一定程度的更新修复。在此过程中,也要严格秉承“整旧如旧”的修缮理念,重点维护古建筑文物的整体性、原真性,避免发生严重的事故,切实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至古建筑文物潜能与价值挖掘工作中。另外,对于一些已经不存在的建筑,笔者认为,不应当随意进行重建工作,若经审批后可以在原址重建的,必须要具备切实依据,且要在前期完成充分论证。


(二)参考基层材质的不同确定修复细节
        在古建筑文物中,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将基层划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包括:木结构基层、水泥制品基层、其它预制板基层。针对这些材质有所不同的基层,在修复过程中所要关注、落实的修复细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针对木结构基层的修复,必须要提前落实对木基层的有效处理,即地仗处理。实践中,如果使用的构件材质为新木材,则需要依托特质的斧子在其表面砍出痕迹,两相邻痕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厘米作用,痕迹的深度控制在2毫米左右,促使新木材表面转入粗糙状态;如果要对旧木材构件实施修复,则要剔除酥裂地仗,或是在打湿待剔除部分后进行挠掉处理即可。地仗处理的目标在于维护木材与彩画的质量,保证即使在发生变形后对彩画表面的影响也相对分散。
        针对水泥制品基层,要在处理前清理表面,并进行生桐油(用三倍松香水稀释而成)的涂刷,以此达到加固水泥基层的效果。如果要对新制的水泥制件实施基层处理,那么必须要在放置数月后(水分挥发且盐分固化)落实油漆彩绘。若是无法等待较长时间,则可以在涂刷多层15%—20%浓度的硫酸锌或氧化锌溶液后(且表面生成析出物)实施油漆彩绘[2]。如果要对存在于砖墙表面的纸盘石灰面展开处理,则要多次(每次间隔时间长度为12-24小时)使用氟硅酸镁溶液或锌与铝的氟硅酸盐溶液对表面进行中和处理,并在清除表面颗粒后落实油漆彩绘。
        针对其它预制板基层,可以利用石膏腻子或是油灰展开基层处理。在使用石膏腻子处理基层时,必须要在板材表面整洁的前提下涂刷清油,并将腻子填补至缺棱掉角、板缝等区域。为了避免发生开裂问题,需要将麻布、玻璃丝布或其它棉布放置于拼缝处,并在对应区域实施两次石膏腻子的刮涂。在使用油灰展开基层处理时,主要操作与基于石膏腻子的基层处理方法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在糊布处填入的靠骨细灰厚度相当控制在较低水平,并将铁板设定为阴角,皮子作大面。
(三)充分发挥出数字化技术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主要流程如下所示:勘察、记录、制图,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使用,现状测绘图;判定时代,确定价值;详细勘察测绘,出设计方案;施工,并继续发现。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实现对古建筑文物的现状测绘,还可以将相应数据信息统一保存至互联网平台内,促使数据信息的共享、自动化分析成为现实。在高动态影像技术、建筑物球幕影响、GPS技术、摄影测量技术、CAD绘图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古建筑的还原图像可以更为直观的呈现出来,为后续修复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到达对濒临消失古建筑文物进行挽救的效果。同时,这样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还可以完成保存相应古建筑文物修复前后详细数据资料的效果,为数字化文化遗产数据库的搭建、数据信息扩充提供支持,也为后续的古建筑开发利用工作的展开创设更好条件。
        另外,通过提前将古建筑文物数据信息提前保存至数字化文化遗产数据库中,即便在后期发生古建筑遗产严重损毁的问题,也能够保证相应复原工作的顺利展开,促使修复后古建筑文物的状态与修复前基本保持一致。
(四)其他
        第一,进行实地调研,对待修缮与保护的文物古建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确定待修缮区域与内容,针对性形成修缮与保护方案。在制定修缮方案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古建历史原貌进行保留,保护古建筑的规模、布局及环境,保留古建筑中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和历史信息,而不是越贵越好、越新越好,要做到修旧如旧[3]。
        第二,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合宣传,提高民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进而自发保护文物。加强对文物保护修缮过程当中施工细节的宣传,感染、提升和统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不断提高认识,从而引导各方力量主动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第三,重视古建筑文物的维修保养工作。单体古建筑要根据年限进行经常性的维修,避免古建筑文物出现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损伤,尽可能延长古建筑文物的存留年限。
总结:综上所述,由于古建筑文物存在时间相对较长,不同程度损坏现象极为常见,因此对古建筑文物落实优化修缮与重点保护是必然选择。在秉承安全性、风格统一性、预防性以及旧料利用的原则下,通过始终坚持“整旧如旧”的修缮理念、参考基层材质的不同确定修复细节、充分发挥出数字化技术的作用等策略的落实,维护了古建筑的文物价值,提升了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蓓.基于现代技术的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1):110-111.
[2]林德有,林雨桥,邹贵通,等.浅析贺州古建筑修缮及其保护[J].砖瓦,2020(05):85-86.
[3]王丽娜.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08):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