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蓓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100045
摘要:在绿色建筑的概念和设计中,人类建筑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发展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内容和广泛的范围。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结合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生态科技,建立绿色发展的建筑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应用
在现代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合理整合生态文明理念,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才能不断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对人与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生活与自然环境,更好地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关于生态建筑理论的概述
1.1生态建筑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科学的建筑设计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生态建筑理论始终坚持这一原则,通过实现生态、建筑与环境科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建筑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合理优化。通过将生态建筑理念运用于住宅建筑设计中,可以进一步贴近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建筑业不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综上所述,生态建筑的开发与应用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但同时,具体应用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1.2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及应用原则
一般认为,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美、健康、绿色、舒适等方面。科学运用生态建筑理论,可以有效提高建设阶段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不可再生资源使用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在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建筑设计和后期的施工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业主营造一个自由健康的生活环境。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建筑的价值和设计意义。
2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应用
2.1建筑自然环境的规划设计
建筑物附近的温度会受到辐射、建筑布局、气流和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建筑工程布局设计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虽然一些建设项目绿地面积大,但由于设计不合理,建筑附近的温度仍处于较高状态,降低了居民的身体舒适度,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建筑自然环境规划设计中重视提高水量和绿化,而忽视了设计的科学性。绿化设计没有与建筑布局和环境条件相结合,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没有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的效果。在生态居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同时考虑建筑内外环境的设计,增加建筑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设计师可以合理调整建筑附近的绿化形式和绿化面积,做好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搭配,提高建筑的整体美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居住建筑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建筑内部加入绿色环境设计,通过绿化和水景净化室内空气,调节建筑周围的温度,为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2.2建筑采光遮阳规划设计
设计师要注意室内采光和遮阳的设计,即建筑不仅要有良好的采光条件,还要有一定的遮阳功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每个季节和时段的照明变化,根据建筑在不同时段的照明要求,合理设计照明功能。一般来说,夏季光照强度高,需要大面积的遮光功能,而冬季光照强度低则需要实现大面积的光照功能。根据不同的采光要求,设计师还应充分结合建筑区域的气候条件,准确计算出居住建筑的地理布局、整体结构和建筑外观,确保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日常采光需求。
2.3建筑的平面设计
首先要考虑自然风的合理利用,保证建筑内部保持良好的通风,充分体现生态设计理念。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利用建筑结构中的自然气流达到良好的通风状态,在保证室内空气畅通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其次,合理运用自然采光,提高建筑内部的采光效果,保证自然采光的利用。目前,中国有许多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室内照明条件处于两种极端状态。低层室内照明不足,高层室内照明强度大。因此,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师应特别注意楼层间距、住宅类型、采光条件等影响因素,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设计最合理科学的采光方案,全面提高各楼层建筑的室内采光率。
2.4外墙保温技术
外墙结构中采用外墙内保温作为保温层,操作方便灵活,具有内保温施工速度快、施工进度保证严格等优点。内保温施工技术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应用,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都比较好。
与内保温技术相比,外保温优于内保温。虽然属于同一规格、尺寸、性能的建筑保温材料,但外保温技术合理、先进,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先进的外保温技术能有效减少建筑主体结构的热桥,增加有效的保温利用空间,有效防止和消除建筑结露,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生活的舒适性,保护建筑主体结构。
2.5绿色屋面技术
绿色建筑屋面材料和技术在国外的应用和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和成熟的技术,适合于各种绿化植物的生长和结构。在正常条件下,可以考虑种植一些观赏效果好、易生长、易成活、成本低、无需过多人工管理的绿色植物,使其随着环境和季节的变化形成不同的建筑景观和效果。在其生产和使用的施工过程中,一方面防水层技术的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蓄水和通风问题,满足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和生长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采用的建筑材料和防水层技术,以及结构必须能够有效地保证整个绿色家园建筑顶部的稳定性防水层和根系结构不受其他植物防水层和根系的直接侵蚀和破坏,从而大大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2.6地源热泵系统
利用温度相对稳定的岩土的某些理化特性,可有效降低高品位地下矿物的其他能源消耗(也可利用电能)。该系统直接利用埋在地下的输电线路,与岩石、土壤、地下水等其他能源相连,以达到热源和能量快速传输的主要目的,实现快速电能热交换。地源热泵机组可用于中央空调系统冬季供热和夏季冷热源输送系统,也可用于夏季生活热水。
2.7建筑的热岛效应控制
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热岛效应。这种现象主要受气流和人口密度的影响,也与周围环境的热辐射效应有关。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周围气流和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工程要求、建材、建筑密度等因素,合理规划建筑布局。一般来说,降低热岛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首先,合理规划项目规划布局和建筑结构,调整住宅建筑密度。同时,在标准要求范围内,确保住宅规划的地块比例,以减少热岛效应对建筑物的影响。其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的不同实际功能和具体的建筑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果建筑材料选择不当,建筑周围的辐射会大大增强,从而导致局部高温,加剧热岛效应对建筑的影响。在建筑物周围增加水流面积和绿化带,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建筑整体美观,而且能有效降低热岛效应的影响。在设计中,以科学运用生态建筑理论为指导,可以有效控制热岛效应,达到最佳的生活体验。
总之,在建筑设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方案体现了生态建筑的重要设计理念。随着生态住宅建设项目的增多,未来建筑将朝着更加绿色、健康、舒适的方向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分析 [J]. 侯鑫亮. 智能城市. 2019(22)
[2]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J]. 彭瑶. 江西建材. 2020(08)
[3]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J]. 张健. 建材与装饰. 2019(32)
[4]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J]. 陈凯,李东旭,张彤. 居舍. 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