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绘地理信息在应急管理中心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纪桂欣
[导读]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
        纪桂欣
        山东慧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267000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迫切需要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推进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国家应急平台,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从而提升对安全生产的综合治理水平。文章基于测绘地理信息(GIS)的城市应急管理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测绘地理信息;应急管理;应用
引言
        现代社会中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日趋复杂,与之相伴的是现代城市变得越来越脆弱,一方面是人们对安全有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是现代城市人口、资本密度过大,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损失。除此之外,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周边出现了大量的化工、制造工厂,如果没有合理的应急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来严防各类风险安全演变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职能部门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1我国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我国的应急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我国受到苏联工业化经验的影响大力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生产安全事故。最早的应急管理研究始于1994年的《危机与危机管理》,文中提出了报忧不报喜、巧迟不如拙速、紧急报告事项指定、再确定原则,为今后应急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2003年非典爆发后,暴露出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不强等问题。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文件,正式提出了“一案三制”(一案指应急预案,三制指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机制)的概念,至此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框架设计正式确立。近年来,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研究不断细化,从管理层面上来说,逐渐从国家层面向省市县深入;从专业领域上来说,行业与企业内的应急管理研究越来越精细化,制定了严格的应急管理、应急预防制度,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应急管理当中,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保障人民的声明财产安全变成了当务之急。党中央指导全国各基层政府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和预警管理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以满足全国各级应急指挥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提高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急救援和危机处理能力,为实现各行各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信息化手段,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2基于测绘地理信息的应急管理系统的需求
        第一,响应时间,指从用户提交请求到获得响应的全部时间,对于Web应用来说快速响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根据需要处理的业务、数据量不同,响应时间也不相同,所以在本系统中规定响应时间应该在1-10s;第二,可靠性,指在规定时间内,系统正常运转的能力。由于本文设计的系统是为应急管理提供支持,所以需要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同时在进行平台升级时需要采用热部署的方式,不能影响的现在正在运行的服务;第三,并发性,指系统同时处理多个请求的能力。在本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都是特定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很高的并发性,所以规定系统需要具有同时处理不少于500个请求的能力;第四,易用性,指系统对用户来说应该易于学习和使用,人员对于软件产品的使用较少,所以需要制定很完善的系统帮助文档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对于某些复杂操作需要提前与用户沟通进行设置,同时系统的整体界面风格应该简单,突出需要展示的重点数据。


3基于测绘地理信息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架构
        本文设计的应急管理系统目的在于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细分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用户进行工作,是一个典型的Web应用程序。系统采用了B/S模式下的三层架构,将整个软件分为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表现层位于最上层,在浏览器中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交互的界面,用户所进行的操作会以HTTP的形式通过浏览器发送到应用层,应用层处理完毕后再将结果返回到浏览器上。应用层位于中间,它是软件系统开发的主要部分,实现了业务的具体逻辑。一般来说用户的请求都会涉及到对数据的访问,所以应用层也需要访问数据库。业务的具体逻辑和数据库操作紧紧联系在一起。数据层位于最下层,是整个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层指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存储、查询功能,当数据库接收到应用层传来的SQL语句就会进行查询缓存、生成解析树、预处理、生成执行计划、查询存储引擎最终得到查询结果。
3.2系统开发
        第一,控制层,位于应用层的顶端,它直接和浏览器或是用户进行交互。它的作用是接收浏览器传递过来的HTTP请求将其分成一个或多个业务逻辑层的业务,之后调用业务逻辑层接口并将业务逻辑层返回的数据交给视图。视图结合数据经过服务端解析后就可以对响应HTTP请求,返回给浏览器;第二,业务逻辑层,包含了执行业务的具体逻辑,对应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个个事件。比如将用户登录看作一个业务,对应的业务逻辑层中就包括了判断用户名、密码是否正确的代码,而在进行判断时自然需要访问数据库,所以业务逻辑层需要调用数据访问层的代码;第三,数据访问层,直接访问数据库,由于使用了Hibernate作为数据持久层框架,所以在数据访问层中写的不是SQL语句而是用Hibernate API写成的代码。
3.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1应急数据管理
        应急数据管理包括应急物资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演练管理、专家信息管理和法律法规管理五部分,应急物资管理负责收集各公司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包括物资名称、型号、存放位置、管理人等信息。当发生事故时,政府监管人员会对企业物资进行借调;应急预案管理负责收集各公司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包括预案的发布时间、编制依据、文档附件、预案类型等信息,同时每个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都要和法律法规关联起来;应急演练是根据应急预案来进行的演练,应急演练管理负责收集每次应急演练的情况,包括应急演练对应的应急预案类型、演练地点、现场演练的图片、演练评估报告等信息;专家信息管理和法律法规管理由政府监管人员来进行管理。专家信息管理中收集了介休市各行各业的专家信息,在事故发生时会通知相关的专家进行应急指挥。
3.3.2应急指挥管理
        应急指挥管理模块是在发生事故时进行事故处理的一系列流程,通过事故登记、事故上报、发生短信、分配应急救援小组、分配应急救援物资和后期处置等功能实现对现场事故的指挥管理。除了应急指挥流程外,应急指挥管理中还包含短信模板管理、应急救援组管理两个功能。短信模板是为了在事故发生时快速的进行消息通知,系统的使用者直接使用设置好的短信模板而不用重新编辑,加快的通知速度。应急救援组是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的基本单位,负责进行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环境监测、技术支撑等工作,每个应急救援组中都包括了多个成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设计的应急管理系统,为地方政府的安全管理机构提供了信息化平台,为应急预防工作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数据资源,为应急管理人员提供了数字化手段,为今后“全国信用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东琦.基于WebGIS的航空器飞行监控应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城市勘测,2020(03):54-58.
[2].GIS+物联网,助推广东省尾矿库安全监管模式转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06):48.
[3]吴文浩,钟俊勇.基于GIS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分析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20(12):150-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