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华
(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沙市钢管分公司 湖北荆州434001)
摘要: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正确地操作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进行设备的状态监测、科学地修理改造、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保证生产连续,稳定地运行。
关键词:设备管理;企业;TPM
设备管理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的发展愈来愈信赖设备的支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设备管理也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设备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其次是怎样搞好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充分认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1、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现代企业依靠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生产中各个环节和工序要求严格地衔接、配合。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主要靠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来保持。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技术性能逐渐劣化(比如运转速度降低)就会影响生产定额的完成,一旦出现故障停机,更会造成某些环节中断,甚至引起生产全线停产。因此,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正确地操作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进行设备的状态监测、科学地修理改造、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保证生产连续,稳定地运行。反之,如果忽视设备管理,放松维护、检查、修理、改造、导致设备技术状态严重劣化、带病运转、必然故障频繁,无法按时完成生产计划、如期交货。
2、设备管理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竞争的支柱。产品是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如果生产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的技术状态不良,严重失修,必然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废品成堆。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就必须同时加强设备管理。
3、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适应市场需要,产品物美价廉。不仅产品的高产优质有赖于设备,而且产品原材料、能源的消耗,维修费用的摊销都和设备直接相关。这就是说,设备管理既影响企业的产出(产量、质量),又影响企业的投入(产品成本),因而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一些有识的企业家提出“向设备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确是很有见地的,因为加强设备管理是挖掘企事业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设备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设备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是导致生产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排放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粉尘,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消除事故、净化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加速发展经济,必须重视设备管理,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前提。
5、设备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的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开发生产工艺的革新和生产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上。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一方面要“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迅速投产,形成批量,占领市场。这些都要求加强设备管理,推动生产装备的技术进步,以先进的试验研究装置和检测设备来保证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二、如何搞好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1、抓维修人才的培养。
为适应日益增加的数控设备、电子技术、进口设备的管理、维修的需要,不论企业大小,都要有自己的人才队伍,包括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修理人才,并相应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因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劳动力素质和劳动态度的差别,将直接影响职工的收入水平。应将劳动报酬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维修人员的待遇,稳定维修人员队伍。
2、抓国有资产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对国有资产管理,一是要有准确的量的统计(家底清);二是要有技术的质的分析(技术状态清)。要借当前清产核资的“东风”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尤其是重点要抓好“关键设备”的管理。
3、抓维护保养、例行保养。除了安全以外,抓住设备保养这一环,就能基本维持住企业的现行生产。维护保养要抓住“清洁、润滑”两个主要环节。企业要坚持进行和抓好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周检查、月评比工作。
4、逐步推行状态监测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发展趋势,是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维修逐步取代定期维修而占主导地位。设备状态监测作为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广泛应用状态监测技术,有的放矢地对重点设备、精大稀设备及主要生产设备实行监测,及时准确地查出故障及故障隐患,为设备维修提供了可靠依据,避免了事故,保证了修理质量,降低了维修费用,减少了停机时间,为全厂生产任务的完成可作出显著贡献,可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
5、抓自我潜力的挖掘和社会力量的利用。要挖掘企业内部一切可以挖掘的维修装备、维修人员、维修物资等的潜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的维修力量,为“我”所用,弥补“小不全,大也不全”的不足。
6、完善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奖励考核办法,加大奖金分配中的设备奖比重,实行设备安全否决权。
7、开展树标兵活动,大力表彰好人好事,对忠于职守,重视设备维护保养的职工,除在奖金上给予优惠外,还应优先浮动晋级;在设备竞赛中荣获前3名的职工给予记功、上光荣册、登光荣榜、优先晋级。
8、采用经济手段激励职工队伍。
(1)提高维修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2)对关键设备操作工人实行岗位补贴;
(3)实行设备管理工作考核,严格奖惩制度。
9、在设备管理与维修职工队伍中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择优上岗。
10、TPM作为一个新兴的管理工具,在日、韩的一些企业应用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进行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国内企业都处于借助咨询公司实施的阶段。TPM的产生对设备管理乃至企业管理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认识,它通过整合全体人员形成巨大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现场管理体制的革新。
结束语
以上简要介绍了一些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在全球经济化浪潮中,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经营环境,只有拥有高效率、低成本、优质量、安全、充满凝聚力的良好体质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设备基础工作管理,是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成败兴衰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个置身于改革深化的新形式下的企业,我们必须搞好设备管理基础工作,通过不断改善人员素质和设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来为企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先荣主编.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