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韦洁 黄德晓
[导读] 根据湿地公园的定义还有分析出发,
        韦洁  黄德晓
        南宁市水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广西南宁市   530001

        摘要:根据湿地公园的定义还有分析出发,探索湿地公园里的保护以及恢复措施。保护的对策重点是使用隐蔽环境的建设、生境岛屿建设、建设位置生态廊道还有围栏和警示牌等,发挥保护湿地的价值。本篇文章针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湿地的环境。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是拥有相应的规模和大小,将湿地当作核心景观,拥有湿地的服务功能,以生态系统的保护为重心;拥有相应的美学鉴赏功能以及相应程度的基本设备,让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余得到心灵的放松,给予人们生态旅游的场地。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增大社会影响力。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开发湿地公园是实践国内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的核心对策。

一、湿地公园的效益研究

        1.生态效益。第一能够压制退化速度。当前大多湿地公园的建设规模较大,然而,管理的能力与湿地公园的规模不相匹配,导致湿地资源无法得到良好的保护,无法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因此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之中,应当进行合理的布局,这样才能够保障湿地面积的完整性。第二是生物多样性的扩大。应用合理的措施来进行公园布局,给在湿地里生存的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殖的区域,从而获得一个拥有生物多样性环境的湿地公园。第三是优化生态环境。湿地公园可以改善区域气候以及区域环境,同时给附近居民供给很好的休息区域。

        2.经济效益。第一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湿地公园的建设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居民前来参观游玩,逐渐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收入,同时也可促进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构成拥有特殊特点的湿地经济。第二是供给湿地物质产品。湿地公园内容所栽培以及生活的鱼虾、荷花等都会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经济物种的栽培能够提升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第一是供给优异的环境支撑。湿地公园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样能够减少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第二是加强城市竞争力。湿地公园的构建一定要优化城市的景观构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加强城市的知名度以及社会影响力,促进区域建设。第三是加强公民对湿地的保护观念。在湿地公园里体现了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还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给社区居民构建一个大自然博物馆,尤其是给中、小学生供给良好的湿地科普宣教区域,加强了公民的自然保护观念还有合理的认知能力。第四是推动沟通合作。湿地公园给科研机构供给了良好的区域和沟通合作的平台,同时对公园间、地区间的湿地保育、动植物保护还有科学监测以及管理交流合作建设得到良好的提升。
二、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湿地公园的类型较为齐全,而且数量多,是全世界范围当中具备类型齐全,数量多特点的国家。与此同时,与其他类型国家的湿地公园相比,我国湿地公园还具备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高的特点。但是在最近这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人口也持续增长,在多种压力的共同影响之下,湿地公园的发展却受到了消极的影响。据了解,我国的湿地公园面积在不断的减少,而且功能急剧衰退,物种多样性在不断的下降,所以从整体的情况来看湿地公园保护的问题较为明显,形势十分严峻。早在2001年,我国林业局(现改为林草局)与17个部委局共同编制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并正式颁布,在2003年又颁布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加强湿地保护管理通知,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等,而一系列的决策以及通知,都为湿地公园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创设了更好的环境。经过多年的管理及调控,我国湿地公园又朝着生物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广西全区的湿地类型就包括五大类,24型。
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保护对策

         针对湿地公园的生物生态习性,利用隐蔽条件的构建、繁殖巢的建设,搭建生态走廊,设野外透视点、警示标语还有生态围栏等,来保护湿地物种的多样性。

        1.隐蔽环境构建。距离干扰源的场所构建噪音的缓冲带,可以运用隔音效果较好的乔灌木作为缓冲带的重要植物。在湿地植物的选择上,选用那些湿生的湿地植物,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噪声,加强对鸟类栖息环境的保护,促进鸟类觅食活动的进行。



        2.生境岛的建设。生境岛的建设要求在临近的地带,同时人群活动较少的地方,生境岛上需要安置相应的亲水地带,并设计相应的宽度。

        3.繁殖巢的构建。依照湿地鸟类的生活习性、密度、类型,从鸟类的日常生活开始繁殖,需要为其选择适当的繁殖地点,安排好人工巢穴还有目标鸟类要求的巢。

        4.生态廊道。在每年的特殊时期内,不同种类的动物都开始进行周期性的法眼,它们寻找食物需要较为隐秘的环境,选取的栖息之地也需要远离人民的打扰。因此,湿地公园应当重点保护这些生物,加强对生态廊道的建设,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建设生态廊道。并且排除觉得有影响的因素;它的宽度需要依照湿地动物差异对廊道的最小宽度来安排。

        5.野外投食。在动物最经常出现的区域,设立野外投食点。

        6.构建生态围栏以及警示牌。用构建生态围栏以及警示牌,来扩大有游客的教育以及指引,防止游客出现损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行为。

四、湿地公园建设过程对湿地的恢复对策

        1.基质恢复。有关湿地公园的基质恢复重点是通过防护的应用、地形的构造,加强对湿地地形的优化,合理的改善湿地地貌,减小污染物的数量,构建宽阔的水域、河流区域以及沼泽来建设或恢复符合湿地生物栖息环境。

        2.植被恢复。目前湿地公园里拥有湿地景观的完整性、典型性以及稀缺性的区域,储存好最初的形态,不会进行太多的人为干扰。对湿地公园里拥有明显水位梯度的位置,例如:浅水区、沉水植被融合拥有分带特征的湿地植被带,对它的恢复要求融合湿地水质的改变对策,通过植被复原把湿地水体的自清洁能力获得提高。

        3.水环境的恢复。水环境的恢复要求依照湿地公园和外部水源的联系,加强对水质的净化,提高湿地公园水质,保障用水安全。第一,要求依照湿地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提高对人工湿地的建设以及应用,以优化水质、保证用水安全。同时应用污染处理人工湿地,来有效地解决水污染问题,或者在水源入口位置,构建表流湿地,来逐渐净化水质,以保护水质安全。另外,能够利用湿地的节水、补水等策略,确保湿地公园的生态用水,以保证湿地公园拥有多样化的水资源环境。

        4.岸坡恢复。依照湿地水位的变化还有水陆交替的植被分层还有自然交替的措施,来规划得到岸坡复原工事。通过自然生态材料进行护岸修复,确保水陆间的物质的循环还有能量的转换,同时给动植物构建栖息地。排除维护的自然构成的岸坡意外,采用木桩护坡、石块护坡、植被护坡还有生态袋护坡等方式,是湿地公园岸坡复原的优化对策。

        5.人工恢复对策。通过人工举措促进湿地恢复工作的进行。采用更为先进的恢复技术与手段,在恢复过程之中,加强与专业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保障人工恢复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大力种植挺水植物,加强对灌木的养护工作,促进湿地公园植被的完整性。在植被的选择上,应当选择那些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木,种植长势差异的树种、挖掘河滩、湖水流域等来提高地面的蓄水能力,来逐渐优化生态系统。同时应用合理以及有效地调整技术来逐渐修改各种植被以及结构之间的联系,保障种植的植被能够和谐的共生,避免出现外来入侵的状况。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再次构建工作,调查湿地内的植被以及动物的生存状况,对于那些正在减少的物种,湿地公园应当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提高当地生物的多样性,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建立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同时科学规划生态系统中各个结构的功能意义。

总结:

        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保障生物多样性,提高当地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因此,国家和政府工作人员应当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加以重视,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完善湿地公园内的各种配套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提高湿地公园湿地的恢复力度,采取与之对应的措施,大力推进湿地建设,从而确保湿地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凯红.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 v.14(08):52-53.

[2] 乔亚峰, 李卫红, 张豪峰.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J]. 现代园艺, 2020, v.43;No.399(03):121-122.

[3] 杜煜文.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 v.28;No.711(13):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