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是适宜性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杨嫣
[导读] 摘要:为强化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成效,持续提升绿色建筑的宜居性与艺术性,为消费者营造更为舒适的居住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
        广西玉林市建筑设计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为强化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成效,持续提升绿色建筑的宜居性与艺术性,为消费者营造更为舒适的居住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文章尝试从绿色建筑的适宜性、艺术性入手,通过必要的设计创新,促进绿色建筑设计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适宜性;艺术性;创新举措
        前言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是改善现有居住形态,实现低碳、环保生活模式的重要路径。为保持绿色建筑的生命力,设计人员需要从适宜性、艺术性等多个角度出发,准确处理绿色建筑设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绿色建筑的稳步实施。
        1.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对绿色建筑设计内涵与设计特点的分析,形成整体性、全局性的观念认知,引导设计人员可以准确把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适宜性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达到管控能耗,节约土地与保护环境的目的。近些年来,随着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活动的深入开展,绿色建筑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形式更为多元,不同的设计人员、施工单位根据实际,将适宜性的技术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与施工活动之中,以更好地兼顾环境保护、日常居住等需求,形成生态保护与建筑发展的协调。基于绿色建筑的包容性,在项目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在转变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统筹施工技术、空间造景等要素,兼顾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与项目空间布局,对绿色建筑设计活动进行适宜调整。
        2.绿色建筑适宜性技术与艺术结合创新举措
        绿色建筑适宜性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创新,要求设计人员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建筑资源的整合,以持续提升绿色建筑的宜居性,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实现绿色建筑艺术审美价值的提升,加速绿色建筑设计模式的成熟。
        2.1绿色建筑设计对适宜性技术的集成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要从项目所处的环境出发,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丰富与延伸,达到适宜性技术的集成化应用,实现绿色建筑实用性、节能性的兼顾。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设计环节,基于能耗管控的考量,进行屋顶保温结构、墙体结构、保温墙体、采光通风等结构的科学布局,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设计人员完成了绿色建筑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充分解决了过往绿色建筑设计环节暴露出的技术适应性不强、技术手段单一的情况。例如在屋顶保温结构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当统筹分析建筑项目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情况,对屋顶的保温性能进行综合性评估,采取隔热结构设计、隔热材料使用等方式与手段,提升绿色建筑的温度保持能力,降低外部环境温度对于室内温度的影响,在营造舒适室内环境温度的同时,减少了空调等设备的使用频率,达到控制能好的目的。基于这种认知,设计人员在建筑物的屋顶设计了保温层、隔热层等结构的规划布局,通过绿色施工技术的适宜应用,实现了绿色建筑隔热效果与通风效果的兼顾。在进行绿色建筑屋面设计工作后,设计人员还需要开展墙体保温设计,在整个结构设计环节,应当充分考量建筑内部的采光能力,将室内温度调控以及采光效能发掘作为考量的主要指标,着眼于现有的墙体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定向调整墙体设计方案,例如设计人员在墙体保温结构设计环节,将玻璃纤维网、聚苯板、粘合剂等新型施工材料进行整体性规划,通过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的适宜性应用,实现墙体保温能力的提升,相关墙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2.2墙体保温结构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施工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对墙体的保温结构作出合理的设置,在设置过程中,考虑到室内整体的采光性,应当将墙体保温结构设置与室内采光能力结合起来,以实现室内温度的有效控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施工标准,做好保温结构的施工,合理使用玻纤网、聚苯板以及粘合剂等施工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墙体的保温性能。
        通过合理化施工,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施工活动的有效性,实现墙体温度的有效调控,避免室内温度调节不到位,采光条件过差的问题。除了做好上述设计工作外,对于绿色建筑门窗分布的位置,也做好相应的设计处理,设计人员在综合评估各类环境要素的前提下,合理规划门窗数量、位置,保证室内的整体采光能力,提升对自然光源的利用效能,逐步减少对人造光源的使用频率,以达到降低房屋整体能耗的目的。
       
        图1  绿色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设计示意图
        2.3绿色建筑设计景观艺术属性的提升方法
        在绿色建筑设计景观艺术属性的提升,设计人员在推进绿色建筑项目景观设计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绿色建筑项目景观设计暴露出的问题,对绿色建筑项目景观的主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例如设计人员突出绿色建筑项目景观设计的主题,通过主题的确定,有序评估绿色建筑项目景观过程中的色彩搭配、材料属性的视觉效果,使得绿色建筑项目景观更加贴心不同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其在绿色建筑项目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在延续整体绿色建筑项目整体设计风格的基础上,针对绿色建筑项目坐落区域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将地区要素融入到绿色建筑项目景观设计活动之中,实现个性化室内氛围的营造。设计人员将地区的祥云符号融入到绿色建筑项目景观之中,极大地提升了文化品位,在实现绿色建筑项目内部景观的有效设置,为公众营造出良好的居住体验。通过古典园林设计方式的合理化应用,使得景观设计更具审美价值,充分满足居住的使用需求,形成完备的绿色建筑项目景观设计体系。在室内景观设计环节,应当着眼于区域的文化属性,将地区性的文化要素纳入到绿色建筑项目景观活动之中,通过文化要素的有序化、合理化应用,增强景观的审美效果与文化价值。例如可以将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活动作为绿色建筑项目景观的题材,丰富室内景观的途径,实现住宅开发企业的品牌的本土化。例如在植物景观的设计、构建过程中,充分利用古典园林的景观营造方式,通过植物类别、造型与居住区域环境特点的有效联动,突出住宅景观的主题性,并形成绿色建筑项目景观风格。考虑到绿色建筑项目景观设计成本,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古典园林设计手段,采用动静结合、虚实对比以及承上启下的方式,将景观设计的审美效果与使用价值结合起来,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应用,以保证住宅去景观的精准塑造。
        3.结语
        新形势下,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应当将适宜性技术开展集成,将艺术要素融入到设计资源的发掘、整理以及应用等实践活动各个环节,持续提升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促进绿色建筑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峰.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J].建材与装饰,2019(7):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