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骅
身份证号码: 45270219900801****
摘要:混凝土裂缝会给房屋建筑工程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当前国内房屋建筑还存在许多混凝土裂缝问题,这就需要针对裂缝问题加以研究和分析,切实找出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而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和控制。基于此,本文将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
1 房屋建筑工程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
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流动、粘聚以及保水等特性,所以,其被广泛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中去时就极易引发相关裂缝问题,进而对整体建设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渗水。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讲,一旦发生混凝土裂缝问题,就极易出现渗漏问题。由于受到雨水的冲刷而致使水份沿着混凝土裂缝渗漏到其内部,进而致使其内部结构发生水解现象。而在水解的作用下会导致其内部产生一定的温差,从而形成冻胀现象,并最终导致整体建设施工成本增加。②腐蚀。一旦混凝土发生裂缝,就会致使混凝土结构外部多种物质进入到其内部结构,进而与空气和水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并对其内部金属构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通常称之为腐蚀现象。
2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
2.1 材料问题
材料因素导致的混凝土裂缝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问题,二是材料配比问题。在水泥的选择上,一定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根据工程的实际用途和工程环境进行选择。混凝土中如果水泥的含量较少,混凝土会出现裂缝,过多则会出现成本问题。细骨料也是混凝土的一大组成部分,对于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但由于细骨料中会存在杂质,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会导致粘度降低,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配比问题是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对工程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常见的因配合比造成的混凝土裂缝主要有水与水泥的配比、沙子与水泥的配比、外加剂的计量等。水与水泥之间的配比不合理,太过会造成混凝土有较强的流动性,凝结成形太慢,整体强度下降,比例过小则会导致混凝土搅拌受阻,从而使混凝土伸缩性变大。沙子与水泥的配比不合理就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外加剂的剂量不合理会使混凝土的收缩量增加,进而造成混凝土裂缝。
2.2 温度变化问题
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温度变化问题有两方面,均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一方面是因为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另一方面是冷热空气的巨变。其中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水化热是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凝固时出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内部的其他物质和水发生反应出现放热现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量混凝土聚集,内部的热量因为水化热的原因不能充分挥发,形成内外温差过大的状况,从而形成一股拉应力,当拉力值过大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3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
3.1 完善结构设计工作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结合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稳定性,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加强对混凝土等级和钢筋等级的合理选择,一味地加大等级并不能加强建筑结构安全性。
3.2 温度裂缝的预防
晚温差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温差较大的施工区域或季节,应充分考虑相关问题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在温度较高的区域,可通过降低混凝土厚度的方法,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差异。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还需采取一定的降温手段使混凝土的温度下降,如将冷凝管加入降温管道的墙壁上,保证凝结成形。在养护过程中,还可采取凉水泼洒或遮挡阳光等方式降低过高的气温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当环境温度发生骤变时,需及时调整养护工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因气温骤变使混凝土产生的磨损问题。
3.3 做好施工材料的配合比和质量检测工作
针对混凝土的配合比问题,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混凝土制备,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掺加化学外加剂的方法减少水泥的用量。同时,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测。质量检测工作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对所有原材料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标号、质量符合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在进场使用之前,还需进行随机质的抽检,质检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场使用。②合理规划混凝土的运输路线,保证运输路线通畅,确保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避免因过长的运输时间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并在运输过程中做好保温、降温措施。③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需进行塌落度试验,如试验结果不达标,严禁使用。
3.4 规范施工工序及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规范混凝土施工工序及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几率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做到以下3点。①应确定混凝土的浇筑面积、浇筑方式和浇筑速度等数据,并在浇筑完成后振捣和密实混凝土结构。②以强度和刚度均符合设计要求的模板、支架有效强化混凝土的结构,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及养护过程中不出现变形等质量问题。同时还需对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部位、尺寸等情况进行检测,确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浇筑。③在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相符,保证各个环节的混凝土浇筑量,并实时监控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情况,一旦发现混凝土坍落数据与设计要求有出入,应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3.5 强化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对于浇筑完毕的混凝土要求定期对其实施养护,以确保其质量达标,为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几率,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开始浇筑前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检查钢筋与模板,确保其浇筑条件达标,并严格按照相关方法来实施浇筑。而且需要控制混凝土下落高度不超过3m,如若采取分层分块浇筑方式,还需要根据钢筋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密集程度来确定各层高度。此外,在把控分层高度时,通常都是以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为宜。如若采取平板振捣器实施作业,那么需要严格把控其分层厚度。而且需要尽可能进行连续浇筑,如若不得不中途间断,也要求尽可能将间断时间减小,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要恢复作业。第二,完善混凝土养护工作。首先,完成混凝土作业后要求科学开展保温养护工作,将混凝土内外温差缩小,进而达到减小浇筑块体温度,减小其自约束应力,增强抗拉强度的目的。其次,如若是在夏季施工,则需要做好混凝土遮挡与保湿工作;如若是在冬季施工,则需要完善其保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内。如若在风雨天气,还要求设置防雨彩条布,做好明沟排水,防止雨水流到基坑中,保证整体混凝土质量达标。再者,如若实现将UFA膨胀剂添加至混凝土内,那么就需要做好其潮湿养护工作,在施工完毕14d内保持混凝土环境的潮湿,以充分发挥膨胀剂的作用,让其彻底膨胀。此外,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需要马上进行覆盖或回填,防止气候温度对混凝土产生过大影响。
4 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致使其混凝土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对整体房屋建设质量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混凝裂缝问题加以重视,真正认识到其裂缝的危害性,进而深入研究和分析其裂缝的成因,以便具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合理且高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尽可能避免房屋建筑发生裂缝问题,进一步增强房屋建筑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宋国柱.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1(03):24-25.
[2]张强.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分析[J].居舍,2020(15):29.
[3]孙泉.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解析[J].居业,2020(0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