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环境委托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蒋文娟
[导读]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项目管理于环境委托监测中的应用必要性,随后介绍了环境委托监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途径,包括预受理委托监测、合理制定监测方案、组建专业项目团队工作,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518057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项目管理于环境委托监测中的应用必要性,随后介绍了环境委托监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途径,包括预受理委托监测、合理制定监测方案、组建专业项目团队工作,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项目管理;环境委托监测;应用途径
        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经济进步,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加突出,为此社会对于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而在环境委托监测中合理应用项目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效果,优化环境管理质量,改善环境管理对策,为此需要针对环境委托监测中的项目管理实际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一、项目管理于环境委托监测中的应用必要性
        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关于环境保护理念认识不断深化,环境监测部门所接受的委托监测业务逐渐增加,扩大了监测管理难度,为了更好适应当下的环境监测要求,迎合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具体要求,强化委托监测管理,需要结合当下环境委托监测现实状况,采取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借助有效的管理策略,提高管理质量,加快进度,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成本控制目标,而环境委托监测具体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委托项目监测管理程序
        二、环境委托监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途径
        (一)预受理委托监测
        在针对各项环境委托监测任务实施预受理阶段,如果委托方所提出的相关监测要求存在概念错误和要求模糊不清的条件下,对于项目具体管理负责人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处于该种条件下,项目中的负责人需要深入了解环境委托监测的具体目标,合理确定环境委托监测中的基础内容,对委托方提出的部分错误理念进行及时纠正,同时于恰当的时间阶段内朝委托方提出有效建议[1]。
        环境委托监测在项目调研过程中,需要项目中的管理负责人员负责具体执行工作,这也是整个项目的重点实施内容,只有形成科学、准确的调研结果,才可以促进整个环境委托监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如果调研结果错误,则不仅会导致一事无成,无法顺利实现预期目标,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整个项目工作的失败。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科学的调研结果,需要负责人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工作,在整个监测项目基础上,通过进行实地勘察以及监测部门内部进行合理协调管理,准确了解相关监测条件是否满足具体的监测规范和监测技术要求,是否可以满足委托方提出的多样需求,以及委托方提出的环境委托监测工作是否和具体的经费保持一致,是否可以保障项目结束时间。如果存在部分条件不满足的现象,证明在受理相关项目任务后,需要承担大量风险,处于正常运行条件下,则不应该主动受理。
        (二)合理制定监测方案
        在满足所有基础条件后,便可以入手合理制定相应的环境监测方案,在初步确定相应的项目负责团队后,签署环境委托监测项目建设合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对整个阶段进行全面负责。关于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制定需要针对项目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形成详细说明,监测方案的全面性、细致性和准确性会对项目整个实施过程的条理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涵盖监测内容、监测时间以及监测费用三种元素,而相关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点位、质量保证以及监测频率等。在环境委托监测方案的设计制定中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用途,一种是向委托方展示出相关监测方案怎样满足对应的要求和愿望,如果存在不同意见,需要使调整方案能够达到某种基础共识。另外一种是确保项目负责团队全面支持和赞成此次方案执行,如果存在部分反对意见,需要进行不断修改,直到达到一致状态为止。尽管委托方意见十分重要,但团队成员所提出的各项意见可以帮助提前发现项目问题,预防于具体实践中为解决相关问题导致风险和成本提升。
        (三)组建项目团队
        促进项目团队和监测方案制定工作同步实施,在委托方全面认可通过具体的监测方案后,可以联系监测方案的详细内容,合理组建监测队伍。队伍内的各个参与成员都需要准确了解具体的项目监测方案,明确不同任务要求,形成监测任务的管理执行能力,可以针对项目实施中各个部门关系进行有效监测处理,形成良好沟通能力。为了促进项目团队得以顺利实施各项工作,项目中的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可以联系实际发展状况,提供基础工具和培训教育[2]。
        在结束项目团队创建后,便可以签署委托监测项目合同,从而把项目中双方的权、利、责等内容进一步转化成法律文件形式。而合同中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委托监测项目相关内容涵盖项目中双方责任;委托监测项目支付时限和金额总和;监测工作结束时限;产生意外问题后怎样解决约定问题;监测结果报告方式以及各种详细要求;对于最终监测结果和整个监测过程是否具备保密要求等。总而言之,在合同签署中应该尽量保证严密性,针对各项责任进行全面细化分解。在结束合同的签订工作后,双方在初步签字盖章生效后,便开始执行具体的监测方案。
        (四)监测方案实施
        环境委托监测具体方案执行主要可以分成三相步骤,第一是联系监测方案实际制定设计的进度规划,保证项目任务节点和完成时间,促进环境监测项目不同步骤细节之间的顺畅衔接。项目负责人在针对最初计划进行制定中,可以针对监测项目实施逐层分解,将其细化为最小任务,合理制定任务完成时间表,随后由整个团队对最终计划进行集中讨论。联系对应的时间和内容合理确定各项任务,对各个任务责任人和管理责任进行合理分配,提高任务传递连续性。顺利完成具体的计划任务后,为了方便管理,可以帮助团队中的各个成员了解自身的责任、时限、工作进展和任务要求等,同时选择图表方式将任务实施过程形象化展示出来,比如可以借助甘特图进行制定。第二是实际监测阶段,也是实验室分析和现场监测。和该步骤相适应的管理、技术要求初步完善,应该严格落实具体监测方案内容,保障监测质量,避免忽略委托方所提出的各种非常规性要求。第三是编写监测报告,把最终监测成果转变成文字表格形式,这也是项目总结报告。假如委托方提出某些特别要求,还可以从报告内体现出来。
        通过图1可以了解到,委托监测项目融入到项目合同签订整个过程,即项目负责人需要针对项目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主要包括任务执行状况和监测进度,发现、预测、解决问题,进行重新规划,促进环境委托监测项目恢复正常运行,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重点关注策略执行状况,合理控制成本。
        项目收尾阶段涵盖报告传输、资金、材料设备以及项目档案整理等内容,在工作实践中环境委托监测流程存在不同形式,但整体本质都是在委托方提出具体要求后,和服务方监测要求结合。因为委托监测特殊性,需要形成灵活、规范的管理对策。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环境监测工作的紧迫性不断加强,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中心分别于委托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和尝试,而将项目管理有效应用到环境委托监测当中能够进一步节省人力物力,优化环境监测质量,为此需要针对项目管理有效应用进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邓会超.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分析[J].节能,2020,39(01):175-176.
        [2]仲晓倩.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委托管理的质量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5):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