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32119880117XXXX
摘要:石油化工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安全隐患一直阻碍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要提高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首先需要解决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石油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并提出关于如何建设并完善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解决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隐患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且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整个社会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当前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石油化工产品,且对产品的需求还在逐渐增强,所以整个石油化工行业都需要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了,其中石油化工的安全生产问题是重中之重。
1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特点
1.1危险性高
石油化工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由于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生产建设环境较为恶劣,在施工现场存在着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给生产建设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将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安全后果,因此需要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安全风险降低,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1.2风险源复杂
石油化工项目一般都是大工程,工程量较大,这使得一方面项目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风险源因素也比较多,同时不同的风险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情况,很容易多个风险因素叠加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产生的安全事故也更大。另一方面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风险因素更容易积累,诱发更大的风险。
1.3施工水平差异大
石油化工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来操作,项目建设包含了土建施工、建筑施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使得施工的工种较多,不同工种、同一工种不同施工队伍、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素质水平都不尽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给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和难度。针对不同工种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也不同,很容易导致管理漏洞的产生,安全生产风险因素容易被忽视,施工人员面临的安全风险较高。
2石油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安全生产监督机制不完善
石油化工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容易忽视基本的规定,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注重产能的情况,而没有遵循相关的规定,所以出现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致使安全检查工作形式化的问题,而且在管理体制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不到位,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工作方向。除此之外,安全风险体制不完善,极易导致内部生产队伍逐渐对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而在生产中出现具体操作逐渐趋于随意化和形式化的问题。
2.2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对于整个石油化工行业来讲,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是时刻存在的。例如,在石油产品装卸过程中,如果装车流速过快或装车管理操作不当,都容易在操作中造成重大事故,最终出现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通过对以往的生产事故进行分析,也可以从中获悉,多数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成为摆设,这也是当前造成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关于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已是众所周知,且因其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企业必须强化安全管理机制了。在强化安全管理机制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是石油化工企业本身应该就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只是漏洞颇多,或者落实不到位。企业应当根据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参考其他类似的管理机制,按照自身条件量身定做合适的安全管理机制,如此才能更好的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在这同时,确切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也是重中之重。二是石油化工企业内部员工的权责混乱,企业应该改变当今现状,将权利与责任明确,明晰到个人负责的工作范围,保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能被监测到,也同时保证在出现生产事故时能够及时找到原因或者找到责任人,不论是增加员工积极性减少安全隐患还是及时追责,都可以减少企业损失。三是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需要强化对生产设备设施的修检、更换以及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要尽量避免设备问题、员工问题导致的安全风险。
3.2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石油化工企业,若说安全管理机制的设立能够在客观意义上降低其生产安全隐患,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及企业的财产安全,那么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便是从员工的主观方向增加石油化工生产的安全性,让员工及领导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意义及重要性,能够使其在生产活动中对一些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更加注意,一定程度上的规避了安全生产风险。而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企业不得不从相关制度规章下手,并且要将这些制度规章确切落实,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让安全意识确切的被工作人员理解并接受。另外,只有安全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的防范行动,只有表面的安全意识并不能真正的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这需要工作人员做出实际的安全防范行动才行。所以领导作为企业头脑,应当带头建立并完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当事故真的不幸发生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应急管理机制的相关条例流程,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采取对应措施,实施救助,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最后,石油化工企业还应当加大宣传,使相关人员都能够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危险性有一定认知,有了相应了解后,往后在进行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及运输过程中也能够少些麻烦,并且当事故发生时,相关人员也应该知道如何处理,争取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减少损失。
3.3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内部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避免因此类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失误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此外还可以从外部引进专业人才,他们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更加了解,对于如何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加熟知,心中对此自有一套章程,能够减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时间,但同时也要注重老员工的经验成果,不能一味听信专业人士的说辞,小心仅是纸上谈兵。培训的确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但石油化工企业的员工积极性向来不高,所以关于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学习是各个领导阶层、管理人员都需重视的问题。对此,可以设立奖惩机制,在培训中、培训后进行考核,奖励培训努力的员工,惩罚培训划水的员工。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安全风险控制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对石油化工安全产业进行标准化建设,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可以为生产人员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最终促进石油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石油化工生产风险的控制,既需要对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把控,同时,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技术升级。需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地进行解决和完善,让企业员工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警钟长鸣,最终促进整个企业的正常稳定运转。
参考文献:
[1]徐磊,张晓楠.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问题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17):3-4.
[2]朱兆栋.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策略探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