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惠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山东省滨州市 2517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目前建筑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建筑工程企业就必须要加大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为社会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保障建筑工程在施工进度的基础上提升工程的质量,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督;问题;措施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目的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由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质量监督机构担当监管主体,对各参建企业在工程建设时所发生的工程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保证我国建筑市场良性发展。其次,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还要从民生角度出发,确保工程的合理性,维护群众财产、生命安全,保证工程质量。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监督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化、规范化,政府对建筑商的施工行为做了详细的规定,杜绝表面工程,用实际工程质量来衡量建筑商的优良情况,避免开发商在施工时获取不当利益,损害人民财产安全。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质量监督的行政管理系统不完整
现阶段,国内的工程质量检测缺乏一套规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我国从事该项目管理的是工程建设部门,然而其中涵盖了许多的业务项目,如建设体系、行业等等,并且没有有效的划分,因此,经常出现工程监督概念混淆的情况。在构建相关的监督法律法规或区域变动政策时,无法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方案及策略,降低了监督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又提高了立法的成本。
2.2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主体权责不明
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以往以事业编制为主体的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受到体制改革的影响,建筑质量监督经费无法按照以往状态下拨,质量监督经费大大削减,建筑质量监督机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相应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主体缩小自己的管理范围,大大影响了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效果。因此,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效果的因素之一。
2.3 监督人员素质存在问题
在具体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非常重要,其需要对施工建设工程单位以及设计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然而,在实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监督人员,其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不能满足质量监督工作的需要,相关的单位没有对该岗位人员进行相关的资质及能力审核,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加强对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重视对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专业技术或者先进管理方法人才的培养,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培养:首先是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前建筑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另外是对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经验的培养,要丰富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经验,单靠相应的理论培训是起不到太大效果的,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和质检人员带领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其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解,并且经常长期的质量监督管理,才能完成对质量监督管理经验的培养;不仅需要对现有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培养,也需要引进新型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并且根据建筑市场形势来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更新,以此来保证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2提升质量管控体系
对于工程质量管控而言,建筑企业决策者必须落实好质量管控体系工作,管理部门还需对该体系进行不断完善,管理部门必须定期召开会议,对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探讨。通常情况下,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建筑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后,能够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保障质量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施工企业在实行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后期的建筑项目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管理部门还必须制定事故报告的总结分析报告,随后由技术人员对统计数据信息表进行管理。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明确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重点内容,从而有效提升技术水平与质量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在完善施工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质量监控工作有序进行,使管理部门与技术部门能够协调工作,使生产管理项目标准具有合理性,该措施能够使建筑企业的部门能够明确各自责任。另外,建筑企业需要建立多项制度,例如:奖惩制度。该制度能够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现场作业效率,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不断提升,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重视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来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保证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另外,需要相关人员加快对相关检测设备的改进,同时也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来对检测方法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这就检测手段能够跟上建筑结构更新的速度。
3.4建筑企业岗位职责明确化
通常情况下,现场人员管理工作管理难度较大。因此,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任务分配,为了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便于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管理部门必须对技术人员进行责任心培训工作,定期举行技术责任指导会议,保障各个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能够明确到位,一旦施工建筑项目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可以追究责任。由于建筑管理程序较为繁杂,管理部门在落实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采用互联网系统,对施工现场的人员、材料进行监测管理,从而提高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必须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使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能够相互配合,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由于质量管理责任制可以保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使施工企业的多项环节落实到位,整个建筑施工质量将大幅度提高。建筑企业必须落实定期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建筑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技术人员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该考虑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多方面考察,保障技术与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与工作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属于建筑工程项目参与对象,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后期质量。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落实好监管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企业必须检查工作技术、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另外,对一些特殊性质的岗位而言,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前落实好培训工作,使技术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充分明确工程项目中的要点。
结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具有复杂性,监督管理制度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延展性,既要顺应时代发展,又要有可操行性。因此,工程质量监管部门一定要与时俱进,探索学习,总结创新,不断提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从而推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唐治.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有效对策探析[J].居舍,2020(11):131.
[2]李小江.新形势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要点及发展方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0):14.
[3]杜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33):203-204.
[4]李国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机化,2019(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