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 胡亮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智慧港口”代表着未来港口发展方向,是港口转型发展的关键。此次比亚迪牵手中科云杉,也将秉承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原则,集合双方优势,开拓智慧港区业务,为港口可持续稳定发展带来智能车辆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以标杆示范作用助推“交通强国”建设。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智慧港口;建设;应用
引言
随着贸易的频繁以及科技的发展,港口已不单单是提供装卸和转运服务的中转站,其更多的是提供以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基础的各类延伸服务,逐步成为兼具信息化、网络化与敏捷化的综合服务中心。区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运发达导致船舶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愈发明显,港口逐渐成为受污染的高发区域之一。因此对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为管理机构提供决策和指导,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水环境保护和水运绿色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1智慧港口内涵与特征
智慧港口是科技发展、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智能感知等技术是智慧港口的技术基础,但考虑到各国发展阶段不一、发展理念有别,对智慧港口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别。国内对智慧港口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运维端,认为智慧港口是将物联网、云计算、传感器、决策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在港口生产中加以运算,统筹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港口、物与物之间的各环节、各资源广泛互通,逐步构建技术密集、高端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现代物流港口。如日照港以码头运营数字化、集团管控一体化、决策支持可视化、集成服务便捷化等方面为智慧港口特征予以建设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以基础设施与装备现代化、智慧技术与港口业务全面融合、创新和可持续为特征建设智慧港口;上海港以码头生产智能化、港域调度智能化、海运物流协同化、金融普及便利化为特征建设智慧港口。
2智能化技术在智慧港口建设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国外已经形成了基于国际供应链的港口物流枢纽体系,但国内尚缺乏港口物流枢纽层面的系统研究;国外港口规划理论主要在“港—城—腹地”和港口体系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专门针对港口物流枢纽(园区)规划的研究比较少;国内外一些港口已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和作业自动化,但针对港口物流管控一体化、流程优化、散货码头物流模拟、物流信息自动识别研究较少;在港口物流枢纽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针对港口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国际上尚未针对港口物流枢纽提出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我国也尚未针对港口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港口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有关危险货物港口安全作业和散装液体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方面的技术较为薄弱;我国对绿色港口尚无统一界定和标准,港口移动式岸基船用变频变压供电技术处于试点应用阶段,大宗散货码头的扬尘污染治理新技术尚未在港口领域推广。有调查显示,船舶排放尾气带来的大气污染占比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一,部分沿海港口或固定航线区域,船舶排放的硫氧化物更是超出了总排放量的百分之三十,目前对船舶尾气排放的防治工作主要从船舶燃油质量方面进行控制。砂石、煤炭等散货在港口装卸、转运时造成的粉尘污染,通过采取全封闭运输、洒水喷淋或微雾除尘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粉尘扩散问题。
3智能化技术在智慧港口建设中的应用
3.1建立政府—企业管理体系
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建议通过合理的分工和结构设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制定区域行动计划。在体系框架下,结合污染防治重点和薄弱环节,科学有效的开展治理,并为当地污染治理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扶持。通过市场化运营手段,吸收航运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推动防污染基础设施建设。
3.2提升岸电设施的标准化、智能化
长江流域沿线省市在岸电建设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由于我国港口水域复杂,内河船型规模差距大,各地区国网电力公司在实施岸电建设时,根据电压高低及容量布局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参数,导致不同地区接、受电设施存在差异。建议主管部门、电力公司实施岸电改造时考虑岸电设施的兼容性,并对岸电技术规格等要求标准化、智能化。
3.4相关系统设备能互联互通实现联动
港口作为高安全性管理区域,关键系统/设备需要在不依赖云端系统情况下,可以按照既定策略实现设备系统联动。设备联动策略可以接受指定权限人员随时灵活定义干预。并接受云端大数据/智能专家系统长期在线监测学习后形成的决策模型自动控制。所有的新决策模型的生成和指令干预都不需要触及核心平台的修改。基础设施通信。港区内的基础设施的传感监控数据的特征都是低速、低频次通信,因此在通信方式上首选NB-IoT公网无线网络。其具有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等特点,在部署环境不易供电的场景下(如窨井井盖),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更换电池周期长达5年以上,降低日常维护成本。
3.5 5G技术的建设
5G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和广连接的特性是支持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可以更全面、系统地为垂直领域赋能,而智慧港口就是其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5G可以有效支撑港口运营方利用智慧化方式解决当前港口遇到的主要问题。推进港口5G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发展港口经济。在建设智慧港方面,需要对码头自动化技术、港口综合物流体系、线上政务快捷处理等智能技术应用加大投入加快研发。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需要对岸电系统铺设、港口污水处理、港口新能源利用等加快落实到位。建设绿色智慧港不论是环保层面还是经济层面能够带动港口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我国各大港口建设的大势所趋。
3.6推进多式联运协同发展
优化港口集疏运系统、推进铁水公水多式联运协同发展能够直接提升港口的竞争力,促进港口高效发展。镇江港大港港区是江苏众多核心港口率先开通疏港铁路支线的港区,镇江在铁水联运发展中有独到的优势(朱智敏,2017)[12]。但由于长时间内单一运输方式适合相关产业布局发展、多式联运成本提高等原因,镇江港铁路支线长期闲置,铁路集疏运未能发挥有效作用。镇江港应继续完善其他港区铁路支线建设,打造智慧铁、公、水多式联运交通网,合理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货物运输。同时,建议政府利用优惠政策深入经济腹地,加大港口与内陆联系,高效利用多式联运。
结束语
通过智能化技术助推智慧港口建设研究,能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解决传统智慧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智能化技术助推智慧港口建设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够指导智慧港口建设方法优化。在后期的发展中,应加大智能化技术在西智慧港口建设中的助推力度。截止目前,针对智能化技术助推智慧港口建设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智慧港口的优化设计提出深入研究,为提高智慧港口的综合性能提供参考。本文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没有针对智能化技术对智慧港口建设的消极影响加以分析,明确智慧港口建设的注意事项,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针对此点加以补足。
参考文献
[1]刘连功.智能化技术在智慧港口建设中的应用[J].港口科技,2020(12):10-12+34.
[2]牛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港口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20(03):156-157.
[3]戈文锦.智能化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和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3):81-82.
[4]孙洪雁.物联网技术在港口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05):97-98.
[5]刘丹,杨洁.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港口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12(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