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及灾害防治 1董刚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1董刚 2朱成祖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地质勘查项目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
        1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1 2青海省大通县水利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地质勘查项目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现如今,不管是工程建设,还是煤矿挖掘,地质勘查都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多,我国对地质勘查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何在有限的工期内,保证地质勘查的质量,已成为相关从业者急需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篇文章针对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及灾害防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地质;灾害防治
        引言
        从我国目前的岩土工程发展情况来看,相关勘察研究人员还没有意识到水文地质对该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忽略了水文地质勘察对勘察工作的影响,导致岩土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出在了施工与勘察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上,由于许多项目负责人对水文地质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规范的处理方法,导致勘察工作进度停滞不前,大大降低了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在缺乏合理有效的水文地质勘察情况下,勘察人员无法对地势复杂的区域进行预测,难以预估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是否符合岩土工程的开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增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项目带来的危害,相关勘察人员要对当地的水文地质进行科学勘测,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确保岩土工程项目能够稳定发展。
        1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
        1.1地下水上涨引起的不利影响
        地下水的上涨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不仅有人为活动造成的,比如,人为的灌溉工程,以及水利工程等;也有自然因素造成的,比如,连续不断的雨水天气等。但不管是因为什么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上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水文地质结构的改变,从而造成土质结构的松动,进而引发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部分土壤区域沼泽化、盐碱化。同时在一些区域内,还会引起水土流失的问题发生。除此之外,地下水的上涨还会造成工程项目的不利影响,比如,降低建筑地基的稳定性。
        1.2地下水压力问题
        地下水位以上部分,经过长期淋滤作用,铁铝富集,并对土颗粒起胶结和充填作用,增加土粒之间的连接力,常常形成硬壳层,因而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内处于地下水位上升带的土层,由于地下水的主动压力作用,土壤中的铁铝组分淋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增加,而地下水位下降连带内压模、承载力下降,由于地下水交替缓慢,氧化、水解作用减弱,土层较密实,因而含水量、孔隙比下降,压模、承载力上升。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风化残积土、软质岩石和形成不同成因的黏性土,与地下水位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应重视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变化的影响,做好预报和指导工作,避免由于工程地质问题影响施工质量,造成安全事故。
        2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2.1钻探技术
        很多地区的地质条件恶劣,地质环境被严重的破坏。在这种背景之下将钻探技术应用于其中,能够将水作为循环液,推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整体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配备一辆水车,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十分匮乏,因此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进行水源的调度,并且运输到工作区,这样不仅仅会消耗工作成本,与此同时,由于路途十分遥远,在运送水资源的过程中,也会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严重威胁工程的工作。在此背景之下,可以将钻探技术应用于其中,这样不仅仅能够减轻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与此同时,通过将该技术应用于其中也能够很好的解决工作效率这一问题。

通过在传统的状态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能够将水以及空气作为循环的介质,并结合绳索取芯钻探技术,提高整体的状态效率。该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带来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很多地层容易发生破碎的环境中,利用传统的钻探技术只能够取出几片砾石,而胶结物也很容易被冲蚀,这也会导致工作人员错误判断地层结构。通过将射流式双管钻探技术应用于其中,能够提高整体的效率,在原有结构保持不变的背景之下,能够完整地调取地质资料。
        2.2测定渗透系数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和选择降水方式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而渗透系数又是设计和选择降水方案中最为重要的参数,因此,如何测得精确的渗透系数尤为关键,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施工地段对泥土进行采集,对土样进行渗透检验,虽然这种方法较为简单,消耗的资金相对较少,整个过程的时间也十分短暂,但是测得的数据并不准确,极容易出现误差。第二种则是直接在施工现场抽取水样,对其进行渗透检验,这种做法得出的渗透系数较为精准,但是由于水质的实际情况不稳定,整个测量过程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不仅如此,水样渗透检验使用的机器成本也相当高昂。由于最后的结果要按照实际的渗水系数而定,所以要确保测得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被成本或时间问题影响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2.3做好环境监测
        做好环境监测是减少水文地质变化对建筑工程影响的有力措施。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1)严格监测环境中的雨量变化。就实际情况而言,雨量不仅会增加地表水流量,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地下水的流量,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所以在地质勘察中,一定要严格监测环境中的雨量变化,并做好相应的记录。(2)严格监测环境中岩石土层的变化。就实际情况而言,岩石土层的裂缝、移动、滑坡、塌陷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水文地质问题,所以要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3)严格监测环境中的水文污染和土质污染情况。就实际情况而言,水文和土质任意一个受到污染,都会导致整体受到影响,进而对建筑地基造成腐蚀。
        2.4建立完善的工程地质勘察体系
        水文地质勘查一般包括:①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并且掌握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气候环境、地表植物和控制地下水系等相关情况编制成报告,相关地质数据全面展示出来作为后期施工的首要前提;②探寻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区域下水位的相关高度和当前地下水位的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更详尽的勘查探索工作,在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地下水的隔水层和静水层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通过几何学原理来确定地下水的流向,以便工程师对施工方案的设计,保证方案与现场情况相符合,进而使建筑工程的实施更加可行;③找出工程施工区域的地下水存在多个隔水层,必须找出其每个隔水层的分布特征,在压水试验的基础之上就可以得到相关准确的渗透系数,了解施工区域底层的渗透参数。此外,还要把握工程建设区周围地质环境,控制地质构造。因此应建立健全工程地质勘查体系,整合与处理地下水的相关运行特点,在此之上根据地下水的勘察数据预判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意外情况做出预防,进而提高地质勘查工作水平,发挥水文地质勘察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相关岩土工程的勘探工作已经成为了工程项目开展的核心。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勘探工作,勘察人员要充分考虑水文地质对勘探的影响,通过对水文地质的科学分析来降低工程项目的事故发生率,进一步推动岩土工程的发展。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要重视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的重要性,对勘探调查结果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确保勘探区域的安全性,促进岩土工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焕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284.
        [2]苏达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工程技术研究,2018(02):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