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图
启迪协信(天津南开)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0
摘要:在推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时,我们应善于管理预制楼宇。建筑结构安装时,必须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以促进建筑质量和工程生产的发展。推进装配件工程开发的信息化管理是实现装配件质量开发的有效途径。预制件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是工业化的唯一形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研究综述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生产效率偏低,且环保效益差,存在诸多明显的安全隐患。为了适应国家提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现代化发展道路,装配式建筑开始逐渐出现在建筑工程行业,并成为替代传统施工方式的最佳选择。尽管近些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上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装配式结构的概念和优点
正如装配式建筑的名称所示,这是一种新的项目实施方法。装配零件可以在现场或工厂完成,然后每个装配零件可以组装成一个建筑物。这样,工作清晰,复杂性低,砌筑少,施工速度快。由于工业化水平的不合理提高,预制装配式住宅越来越普及,住宅正从原有的木结构扩展到轻金属结构和建筑物的组合结构。
装配式建筑将建筑结构转化为生产链,这是对各行各业发展的展览作出的贡献。装配式现场总成的制造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的成本,工程的复杂性。同时,预制加固房屋结构简单,功能合理,配置简单,结构优化和复制。同时,装配式建筑产品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满足切割、压缩和抗震的需要。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装配法作为一种环保的施工方法更为有效,可节约资源,缩短工期,减少废水,减少人工。因此,它适合建筑业向环境保护方向的转变和发展。
二、装配式结构研究的意义
(1)提高装配施工现场作业效率。通过综合应用先进技术,如 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RFID、移动应用和智能应用,使施工现场得到更全面的感知,互联更全面,智能化更深入,从而提高预制施工的效率。
(2)加强装配工程项目的精益管理水平。有助于对施工现场“人、机、材、法、环境”要素的实时、全面、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有效地支持现场人员、项目经理、协调与管理,准确把握企业经理,制定施工进度和工作路线,提高施工前期的精度和效率,减少损失,确保工程成功。
(3)提高预制建筑物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现场质量信息系统的智慧,实时跟踪工程进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规范质量检验检测,保证工程质量,实现质量可追溯性和服务体系管理,推动建立大数据完整性,有效支持行业主管部门,提高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督人员和服务的质量和完整性。
三、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
(一)安全管理
操作员定位监督: 结合数字信息平台的装配式建筑信息管理模式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了一个适合现场管理应用的现场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采用 UWB无线位置识别技术。头盔可以发射超宽带信号,安装电子标签,并在指定区域安装一定数量的基站。通过将电子标签与基站连接,利用系统算法识别两者之间的距离,准确地获得头盔电子标签的位置。同时,数字信息平台可以跟踪现场工作人员的位置,记录工作人员活动的历史轨迹。对于在工作时间内不在现场的员工,如果工作地点突然发生变化,数字信息平台可以立即向管理层发出警报。
(二)质量管理
预制构件的信息可追溯性: 由于预制构件需要高质量的预制构件,在质量管理中需要掌握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吊装等信息。由于以往的手工记录方式,部件管理和记录效率低下,容易造成信息丢失。通过创建组件信息数据库并将二维码附加到组件上,组件质量信息被绑定到实体上。可随时扫描二维码,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获取零部件信息,协助管理人员进行零部件质量管理。
四、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发布政策发展纲要并指导行业转型
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建设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发展相关规划纲要,为我国建筑行业转型推波助澜,目前我国出台一系列指导文件,发展纲要。2011年,住建部发布《2011-2015年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要求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年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旨在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建筑业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深度融合。
(二)协作设计管理
组件式协同管理平台,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各个阶段,可以实现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和维护各个阶段的连接,并将各种专业数据上传集成到同一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可以根据各专业的数据进行协同设计。助理经理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协调评审和结果分析,以确保项目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设计工作。主要功能包括: 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都可以参与 BIM 模型的设计和数据文档的管理; 参与者的项目信息可以共享并具有一定的权限; 参与者可以获得 BIM 管理模型的信息; 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 BIM 模型; 参与者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查询和搜索信息; 平台界面一致。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了各专业、各链路相关项目信息的共享,实现了远程、远程、实时的协同设计。
(三)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策略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建筑企业信息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加强对企业原有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使他们能够在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充足的知识储备的碰撞中创造出新的火花。其次,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高校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鼓励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的质的飞跃。
(四)组合装配式建筑工程市场材料
在预制施工项目管理中,市场问题也是一个难题。预制施工项目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更好地解决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一是发展市场的产业链,改善我们现有的物质结构。二是增加生产需求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生产要求,然后增加需求,严格管理,准确施工,提高生产强度和生产速度,降低所需成本,使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也可以让装配式建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要结合市场的实际发展以及国家的政策,因地制宜,使预制施工项目管理准确到位。
五、结束语
因此,在推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时,我们应善于管理预制楼宇。建筑结构安装时,必须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以促进建筑质量和工程生产的发展。推进装配件工程开发的信息化管理是实现装配件质量开发的有效途径。预制件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是工业化的唯一形式。
参考文献
[1]王一懿.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20.
[2]沙莎,侯宇颖,谢丽.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研究[J].四川建材,2019,45(06):174-175+177.
[3]苏世龙.装配式建筑EPC信息化管理技术项目应用[J].建设科技,2019(01):56-60.
[4]陈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J].建筑施工,2018,40(06):1051-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