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期   作者:赵玉林
[导读] 我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赵玉林  
        大连天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21
        摘要:我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建设还不够顺利,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不够完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质量的提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而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正好弥补了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为城市的生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探讨
        前言
        我国的城市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加快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差。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国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即在开发建设城市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本论文首先对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对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有所贡献。
        
        1海绵城市基本概念
        海绵城可以理解为海绵城市。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奇怪,海绵具有很强的吸力,能长时间吸进身体内的水分。在外界的压力下,水分释放出来,海绵再次被吸收。它充分利用了海绵的特点,利用池塘、湿地、植物等能吸收和贮存水分的物质,从自然中汲取水资源。通过对环境变化和恶劣天气作出反应,可以释放收集到的水资源,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保护能力,保障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规划概述
城市绿地是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目标的重要“海绵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真正体现海绵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主要落实在绿地空间,代表性的设施有生物滞留池、生态沟渠、雨水湿地、多功能调蓄雨水设施、雨水塘、滨河缓冲带等等。
在城市绿地空间中,开发地块内的源头和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需要在其中予以落实,同时侧重于末端控制的大型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也必须结合滨河绿地、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公园绿地甚至防护绿地等市政或城市尺度的各类绿地落实。另外,即便是雨水调蓄池、调蓄隧道等大型灰色基础设施,往往也与城市绿地的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的开发利用相关联。因此,城市绿地系统应统筹考虑绿地景观功能与海绵城市控制目标要求,应结合周边汇水区域整体考虑,应与城市灰色排水系统衔接,将雨水控制利用作为绿地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绿地相关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布局和结构、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等方面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
3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研究
3.1生态为重的原则
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应首先对研究区域的地理区域位置、社会情况、生态情况做进行了解和确认,按照研究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和保护目标来对绿地系统进行性质、数量及位置的统筹安排,在城市绿地系统的多种服务功能中,基础生态保护功能适用于雨洪管理规划,生态保护功能是其他功能的基础和核心。以生态功能为主并与绿地其他功能相结合,达到平衡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多方面需求,构建一个以生态为主的综合性绿地系统。
3.2整体把控的原则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仅强调的是绿地系统与城市中其他系统如水域、道路、市政管网系统等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将绿地系统中的内部各要素组合起来整体考虑。将雨水管理的部分组合起来考虑,通过了解雨水径流量及雨水流通情况,使绿地系统成为一个整体来有效的进行雨水的渗透、储存、净化和排放,降低城市市政管网的压力和暴雨水对城市的危害。
3.3径流控制的原则
径流控制原则,即从源头对雨水进行管控。城市绿地系统的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到城市管网排水系统,同时结合绿地生态功能,使绿地的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为管网分担"排水"负担。因此,径流控制不仅仅只考虑在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上,同时也要考虑到局部场地的土地利用于设施安排上,如引进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等。
        4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1)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只有生态环境有了保障,才能更好地推进城市绿化建设,降低城市污染防治成本。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不仅可以避免城市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提高城市的抗涝能力,减少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资;
        (2)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社会效益的提高。所以说,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质、人力、财力。这样,就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而且,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会使城市更美丽、更宜居,进而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3)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推进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既能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5.1互为指导
        绿化系统具有调节径流量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以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水源。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以海绵城市理念为依托。所以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引导的关系。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可以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建设过程更加系统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例如,城市绿地建设在海绵城市的正确指导下,可以充分认识城市绿地的不同功能,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城市绿地建设具有较好的“蓄水”作用,同时,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过程中,实现了从概念到实践的转变,使海绵城市理念有了实践的依据和经验,可以为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避免盲目建设、无序开发,从而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
        5.2功能承担
        城镇绿地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等。常因绿地类型和功能属性的不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承担着稳定生态系统、调节水资源、美化城市环境等多项功能。建设海绵城市,离不开对城市绿地系统的支持。这是因为城市绿地在调节雨水径流、净化水源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环境保护水平。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管廊建设、径流分配等,也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水源支撑,这对植物的良好生长和“蓄水功能”的充分发挥大有裨益。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
        6.1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简单地说,就是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建造的雨水蓄渗设施,一般分布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如停车场、居住区、道路旁等。沉降绿地具有许多优点,主要包括:可分散性,小尺度设计,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等。经常与周边硬化土地交叉铺设(如沥青路面),可有效地缓解硬化土地和城市用地紧张问题,同时也可合理调节区域内储存和分流的雨水,并且不需要过多的维护费用,从而改善区域内的环境质量。
        6.2人工湿地与人工雨水蓄水池
        人造湿地,又称人造沼泽,是一种用于净化水源和处理地表雨水径流的绿色基础设施。具体地说,它能通过对沼泽植物和沼泽泥浆的充分利用,有效地净化、收集和储存雨水,其功能形式更类似于生活中常见的人工雨水储存池。这种绿色化建筑的优点是,它能有效地控制雨水量和雨水的质量,它还具有很好的观赏性。与此同时,这种城市绿地与成熟的海绵城市理念基本吻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环境调节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城市有效抵御各种恶劣环境。如遇干旱、暴雨、洪涝等情况,人工湿地的“海绵作用”就会显现出来,在雨季蓄水,在旱季补水,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
        6.3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从本质上说,它属于沉陷型绿地,具有沉陷型绿地所没有的要素特征。雨水花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沙粒、植被和其它一些园林景观材料,这类城市绿地大多集中在老城区或郊区公园。当然,它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它通过对绿色植物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沙土的过滤和吸附特性,可以有效地截获水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此外,雨水花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植被,通过呼吸和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区域内雨水蓄积和径流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对稳定城市生态系统、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应高度重视海绵城市概念,并将其积极运用到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以促进城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凌,孙蓉蓉.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28):22-22.
        [2]李方正,胡楠,李雄,戈晓宇.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7):39-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