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建设中物资管理的量差和价差控制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期   作者:王强
[导读] 在施工中,对物资进行有效控制
        王强
        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300450




        摘要:在施工中,对物资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耗,企业应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有利于节约总体物资,提升其经济效益。对此需对物资管理的量差以及价差进行科学控制,借助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增强经济效益。文章分别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中以及施工完毕后的材料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资管理;量差;价差
        
        引言:在工程造价中,施工单位的物资损耗几乎达到工程的一半占比。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强化物资管理工作。促进施工单位的物资管理,有利于构建高质工程,减少工程造价,是施工管理中的关键手段,同时还能进一步减少物资损耗,降低资金的使用,促进资金周转,最终提升经济效益。
1.施工准备阶段的现场材料管理
        (1)应先制定材料预算方案,并探讨材料的标准要求。(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图进行科学布置,结合项目的施工顺序,合理设置材料堆放位置,以及暂时的仓库数量。(3)对组织材料而言,应分批次投入施工现场,若是施工场地相对较小时,需分析场地的多次运用情况,根据时间以及地点科学运用施工场地。(4)针对组织材料来说,还要做好加工准备工作,需尽量让这些组织材料聚集在一起进行加工,比如木模板钢筋,对其开展加工准备工作时,就要按照不同情况,将其聚集在一起进行加工,针对水泥混凝土来说,应对其配料开展集中拌和作业等。利用该集中加工的方式,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材料的使用,增加其利用效率,确保材料的品质,还能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专业化水平以及机械化水平,在缩减临时设施数量的基础上,有利于降低对施工临时用地的使用,促进文明施工的建设。
2.施工中的现场材料管理
        (1)对材料的领用情况来说,应全面贯彻审批手续,可通过对材料的科学运用,再加上量差来进行分析计算。(2)需借助中间分析核算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实际进行施工时,需分阶段来分析以及计算材料的运用情况,这样能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避免材料被浪费掉。比如,针对砌石工程来说,是不可以通过砂浆做填空隙的方式施工的,想要提升砌筑的整体强度,需科学选取同空隙形状一致的小块石,在进行砌筑的过程中,应确保最小灰缝,在此基础上做馅石,能实现节约砂浆,提升强度的目的。(3)组织材料使用完毕后,还应进行回收处理,修旧利废。(4)应立即清理施工现场,尽量在某一工序施工结束后,就对其施工现场进行清理。
3.完工后的材料管理
        (1)施工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清理场地,同时还应把剩余的组织材料加以回收。(2)针对工料进行分析,以此为前提,需根据工程的核算材料使用状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实行经验总结。想要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降低材料的使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①可通过多方共同验收的方式,避免施工时出现缺陷、少件等问题。尤其是施工时三大主要材料的施工质量,应做到严格验收。②需加强对材料品质以及规格的掌控,要让其满足施工标准的要求,防止大材小用以及优材劣用等不科学的施工。③可全面贯彻限额领料制度,对施工用料情况进行控制。这就需要强化每个环节的材料预算,要确保预算足够精准,为限额领料提供相应的参考。④优化材料的配合比,科学运用化学添加剂,引入前沿的施工工艺等,进而实现减少材料使用的目的。

⑤准确施工,对工程构造物以及相关构件的尺寸进行控制,避免其超长以及超宽等,降低对材料的使用。⑥针对运输以及包装等环节,应尽可能地减少材料在施工之前的使用。⑦对周转性材料而言,应促进其周转速度的提升,增加二次利用的次数。比如针对常规公路混凝土工程来说,对其结构进行施工,往往会通过木模板来实现。这是因为木模板的制作以及安装都非常方便,且一次性投入也相对较少,但是其运用中的周转次数较少,想要提高其周转次数,在木模板的制作运用中,需科学规划,合理掌控其施工顺序,针对大体积构件需先进行施工作业。这样既能实现节约材料的目的,提升周转次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程费用的投入。⑧对材料的运用来说,应构建经济责任制度,将材料的节省以及浪费情况,同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相结合。
        基于量差的有效管理,要求企业还应对价差管理加强重视,价差管理也可以说是对供料成本进行控制。根据公路概预算的相关规定,预算材料的购入原价+相关的运杂费+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运输损耗费用=预算材料的单价。这四项费用都是物资流通领域,它们也组成了材料的实际单价,为价差节超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针对这四个环节来说,运输损耗费用以及仓库保管费用,这二者属于实物数目的损耗,由于其中的某些材料并未包含在预算材料中,具体来说,在工程所需的材料中,并没有这些材料,但是却会以价格的形式,被计算到预算单价里。如此想要更好地控制价差,应强化物资的采买直至发放的所有环节,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量差主要是借助发料计量的方式,算出消耗的数量,然后同预算材料数量进行对比。价差指的是被消耗的材料,按照其采买至发放的所有流程进行计量,将实际供料费用同预算供料费用进行对比。为了有效掌控供料费用,让它在定额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利益,就要针对供料的所有环节加以控制。这就需要按照定额的构成,来对各个环节的指标进行考核以及控制,以实现供料成本降低率。
        就供料成本而言,想要强化节约管理,需做好以下方面:(1)对购入原价进行控制。在材料费用构成中,购入原价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对材料费用而言,四大材料的占比是非常大的,所以应科学掌控购入原价,有利于促进供料成本的节约,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一家一价的背景下,需降低中间环节,做到货比三家,采购质优的材料。(2)对运杂费进行控制。它主要是材料从供应地到工地仓库等的杂项费用,其中有运输费以及装卸费等,在材料费用中,运杂费也是关键构成,怎样有效控制各个流程的运杂费,降低开支,这同样是节约成本的渠道,对运杂费进行控制,也可以采用择优原则,一方面是考虑运价低,另一方面需考虑运距近。(3)对运输损耗费用进行控制。在管理概算的内容中,明确了部分材料的运输损耗率,也可以说是运行其运输中存在一定的损耗。它属于定额损耗,也是不应存在的超额损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要求物资人员要防止这一现象出现。对此,需先健全工地的计量措施,加强电子汽车衡的推广工作。同时需选取具备较强责任心的工作人员来负责该工作,针对重量换算方量时,需对地材的干湿程度加以重视。(4)对采买以及保管费用进行控制。因为材料费有着很大的占比,也是一笔较大的支出。需科学掌控采买和保管费用的支出,有利于减少供料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结论:综上所述,对物资管理的量差以及价差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材料费,这是减少工程造价的关键措施。基于市场经济条件,对物资进行管理,通常是根据预算材料费为目标,将定额管理当作核心,将增加经济效益当作目的,将对价差以及量差的管理当作专业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积累工作经验,健全物资管理措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芳.浅谈施工项目物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20,20(06):225-227.
[2]胡伟东.加强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9(07):111.
[3]汪群智,厚华翠.浅谈工程建设中物资管理的量差和价差控制[J].辽宁交通科技,2018(08):77-78+90.
[4]王志明.物资量差管理──引入量差率指标的探讨[J].工业计量,2018(05):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