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期   作者:林小兵
[导读]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中已经开始通过采用EPC总承包工作模式
        林小兵
        中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施工行业发展中已经开始通过采用EPC总承包工作模式,使工程从设计、施工一直到后期管理过程,完全由总承包商进行,业主方只需要通过竣工验收即可投放相关的资金,不过 EPC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模式,依然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基于对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剖析,本文探讨了这一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关键词:EPC总承包;工程管理;工程施工

        引言:EPC总承包模式中,总承包商完成该工程项目设计、物料采购一直到施工过程的所有工作,业主方需要说明针对施工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工期要求、成本要求。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双方都需要完全根据合同中的相关条款要求完成任务,不过两者分析核心、关注重点以及工作管理要求方面存在偏差,那么很容易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出现工程项目的管理缺陷。
一、E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
(一)双方监管立场不同
        EPC总承包商主要立场是能够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也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让企业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针对其他项目的竞标以及建设过程。对于业主方来说,其关注的管理项目较多,包括该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建设质量和投入的成本,且要参与针对该工程的功能要求说明以及竣工验收过程。此时可以发现,双方在关注重点、分析内容、监管对象上差异明显,所以双方在监管上的立场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二)项目管理精度不同
        EPC总工程承包管理工作作为一种较新的管理机制,大量的承包商并不会满足于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式,而是会和业主方商讨如何在其中加入一些其他条款,让自身具备更多的操作自由,让工作效率提升,但是一些承包商欠缺EPC总承包管理机制的工作认同,未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这一机制的使用模式,很容易导致在自身的产生过程中出现违反合同条款的问题为自身带来风险[1]。另一方面总承包方通过对各类合同条款的高自由度建设,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业主的权益,如导致业主方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相关的工程,这对双方都是一个不利影响。
(三)项目边界设定问题
        在项目边界的设定过程,就必须要能够对项目的边界做出协调,本文设定的边界并不是指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地理边界,而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合同设立过程中所产生的边界性条款。比如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总量需要由双方经过全面的商讨,对这类信息做出整理和分析,之后才可以针对这类建成的专业性施工信息,直接以合同的方式进行限定。目前的主要管理问题在于,双方在交流和探讨过程中,针对项目的边界并未经过细致化的讨论,或者没能意识到EPC项目实际上是由总承包上完成所有的任务,业主方需要释放一定的权利,而总承包商完成各类专业性的施工内容,必须对施工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这显然不利于总承包商完成专业化的施工工作。
(四)双方日常交流不足
        EPC总承包模式的使用中,虽然会由总承包商完成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施工管理工作,但是并不意味着业主方和承包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无需进行交流和讨论,尤其是针对一些可能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更改的内容以及延误工期的内容,更是需要进行深度的组织。然而目前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双方实际上在整个工作项目的设计过程、施工过程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不衔接问题。一些业主方很可能会在该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突然加入一些其他的要求,而这类要求在合同中根本未能体现,可以说业主方只是给出了一个要求,对于该要求是否可以达成以及承包方该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根本没能考虑,这也是日常交流不畅的一种体现。
二、E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一)设计阶段的管理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完成针对所有要素的考虑,设计阶段必须要能够保障整个工程设计全面、经济、科学、合理,让业主方和总承包方实现共赢,这就要求必须要能够由双方共同参与到针对该工程项目的相关设计方案论证过程。当然考虑到业主方实际上并不一定完全具备针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那么可以由业主方根据相关建筑物的需求以及设计模式获得最终结果,并且引入第三方的工程项目咨询单位[2]。

比如在某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业主方针对建筑工程类的相关处理方法以及各类信息的调整模式并不了解,那么在设计阶段,通过和承包商的交流说明在整个工程的设计过程是否允许和第三方工程咨询机构共同参与针对整个工程的设计过程,承包商最终给予的结论是当然允许,则在第三方设计机构的监管下进行方案设计,但是第三方监管机构在参与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需要由业主方承担,当此时双方就实现了针对各自诉求以及各自工作内容的有序商议。
(二)施工阶段的管理
        在针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整个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实现针对相关设施的有效配置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构造,其次要根据所有施工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实现针对劳动力投入以及物资准备的合理调整和加入,唯有如此才可以使得最终所得到的施工质量可以在施工阶段就符合要求。最后是针对施工阶段的各类信息管理,包括质量信息、进度信息以及成本信息等,所有的管理信息都必须要能够按照组织策划得以实现。
        当然施工阶段也涉及到物资的采购以及资料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所有的工作都必须要能够清楚识别。比如在某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物资采购中,在设计阶段,业主方和总承包商都已经针对工程项目的前期筹划以及施工组织进行了有效性的论证,使得工程造价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而同时讨论工程材料和设备在整个工程成本中的占比,若最终确定处于72%,那么当此时就需要由总承包商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在每次采购材料时,都把该过程消耗的成本全部记录到专业表格内,同时针对各类材料的供应商需要经过审查,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分析。
(三)竣工阶段的管理
        在竣工阶段的管理过程,主要是由该建筑工程的业主方参与竣工审查,同时施工方也需要根据最终得到的反馈结果获取各种信息,当然对于双方来说,由于其能够从根本上决定该工程项目在各个子系统和机构的设计过程中是否能够符合设计标准,所以对于总承包上来说,其可以建立独占性的子系统竣工验收机制,即如果发现某个体系在建设中出现问题时,那么要第一时间在发生问题时由其他的部门共同参与解决。对于业主方的竣工验收,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检验和监理部门共同参与,一方面了解针对该建筑物本身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要分析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票据。比如在某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验收阶段就充分考虑了所有的硬件设施装备质量和装配方法,同时分析该建筑本身的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标准。针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类票据,比如材料的采购票据、工单票据等,可以由专业的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介入核算。
(四)工程风险的控制
        无论是对于总承包方还是针对业主方,都对工程的风险难以承受,因此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后续的管理阶段中,都必须要能够严格规避工程风险。同时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方保留的权利会下降,而总承包商的承担责任提升,因此业主的风险实际上会在很大程度上向总承包商转移。所以可以为了防范工程风险,总承包商必须要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人员管理优势以及经验优势化解工程风险。
        比如在某装备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总承包商在多年的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中,已经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标准、施工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方面具有了较好的了解程度,甚至于有多项专利,而这类专利在每年的授权使用中,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那么当此时要能够充分了解业主方针对该建筑提出的要求[3]。之后采用自身所享有的专利技术以及施工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做出规避,此外对于业主方来说,在招标过程除了要分析各类总承包商所提出的报价,更需要了解承包商在技术优势方面,在施工设计的初步方案方面具有科学性和完善性。
(五)工程日常的监管
        在工程项目的日常监管过程中,由于业主方在该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较小,通常只是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参与监管,因此所有的计划项目主要是由总承包商参与。而专业化的监管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建立专业的配套和监管机制,以了解所有的工程项目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要了解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使用的技术类型以及技术特点,并且对所有问题进行有效的记录,为后续的经验积累过程提供帮助。
        结论: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EPC总承包模式下管理过程中,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双方监管立场问题、管理精度问题、管理模式问题等,这类问题的存在都很可能会导致双方交流不畅,从而导致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消除。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工程项目的日常性监管机制,并且通过总承包方和业主方的共同交流,实现对设计方案的有效取得。
参考文献:
[1]苏永华.浅谈工程项目E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的管理与发展路径[J].建材与装饰,2020(21):224+227.
[2]曹常青.国际工程项目E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成本管理策略分析[J].知识经济,2020(10):26+28.
[3]梁鼎明.E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探讨[J].智库时代,2020(08):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