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红兵
上海申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2150
摘要: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城镇化步伐发展迅速,一二线城市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带来的建筑质量问题也令人堪忧,而后浇带建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一项改善建筑质量的重要方法正逐步被建筑单位所运用。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工程不同于钢筋工程和土方工程。它的施工周期较短,但需要施工人员细心并且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步骤。为了提高建筑的质量、提升建筑单位的利润、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本文主要分析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并对施工技术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期能够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些提升建筑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研究
一、引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经过反复地推断,无休止地修正,其水平达到了部分国家无法企及的地位。建筑施工技术在大浪潮中不断改善,后浇带技术因为特有的改善建筑质量和减少建筑裂缝的优点在一众施工技术中脱颖而出。归根结底,后浇带技术是一项利用钢筋混凝土使高层建筑物保持坚固的内部形态,提升整体质量从而达到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的目的。此外,在温度变化大的城市,若膨胀系数超出高层建筑可承受能力,连接处出现缝隙会使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严重者还会危及群众的自身安全。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理应被施工单位所重视。
二、后浇带的主要功能概述
(一)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的特点为主楼和裙楼连接为整体,建筑单位要求主楼与裙楼分开的同时不影响建筑的平面布局,后浇带技术便应运而生。在解决主裙楼沉降差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保证主楼和裙楼整体拥有整体性的同时,还便利了施工人员绘画平面图纸。一般在地基打好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荷载校核,使建筑的沉降可以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
(二)减小温度收缩
温度改变对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建筑结构会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硬结收缩阶段为施工后一至两个月,在内部构造在约束的状态下,经历温度变化建筑热胀冷缩之后其构件内外部中极可能出现裂缝。解决这一状况的主要办法是实施后浇带工程,高层建筑需要利用钢筋做一些处理,让混凝土能够均匀的平铺在钢筋缝隙中,自由收缩的过程中达到降低收缩应力的目的。此外为了让后浇带发挥最大的功效,其保存时间应该不少于一个月,浇筑阶段也应选择温度较低时间段,混凝土应该以微膨胀混凝土为原料来进行浇灌操作,在此基础上加强保护和密实处理,固定新老混凝土之间的部位,增强建筑质量。
三、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与特征
建筑的部分构件由于长期遭受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影响,在外部形状上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构件的大小和外部的裂缝,一旦超出构件内部承受极限,严重者会出现开裂等现象,为了减少此危害建筑的行为的发生,需要建筑工人将后浇带技术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达到缓解构件受温度影响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在高层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外力的影响所导致的建筑裂缝数不胜数,此类问题会对高层建筑产生不可磨灭的伤害。为了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性,在进行建筑工程开展施工这一步骤时,需要进行施工缝的预留,其主要依据是根据施工规范,在高层建筑构建完成以及硬化后使用混凝土进行局部填充作业,使用范围不止有高层建筑还可以为裙房。作为一种商业性和公共性共存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建筑——裙房,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另外,如果想同时完成高层建筑和裙房建设,需要建筑企业单位在建筑之间留出合适的后浇带,利用其降沉功能来保证双方建筑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实现两者建筑之间整体的有效联系,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建筑裂缝概率。
四、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计要点
(一)应力释放
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关键步骤之一为控制应力释放。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始终坚持将应力释放作为后浇带施工的关键步骤,利用混凝土自身优秀的抵抗应力功能,和后浇带技术充分融合,通力合作来提高建筑的强度,减少建筑缝隙的生成。
(二)图纸预留
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之一为图纸预留。在考虑施工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技术的可实施性后,施工人员应认真依照建筑的施工要求以及过程部署,将各部分构造的系列参数安排完成,在达到建筑的目标要求和功能的基础上,绘制科学且精确的图纸,以充分建设后浇带的后期防护工作。与此同时,施工人员更应认真留存施工过程前描绘的图纸,在施工出现偏差时为修正施工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三)间距控制
在设计准备阶段中,间距控制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步骤。
简言之,操作人员需要通过观察和测量建筑,分析并计算出科学的后浇带间距。一般情况下,后浇带间距在30~40米之间浮动。但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由施工人员结合建筑的要求,对后浇带间距进行合理控制。
(四)位置选择
后浇带的位置选择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被无数前人探索。所得出的最佳位置为梁和板的反弯点附近,作为混凝土构件受力较小的地方,不同于剪力墙中部位置,此位置可以有效防止新旧混凝土之间产生缝隙,防止薄弱位置的生成而使整个后浇带质量降低。在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的同时,消除了部分不安全因素。
(五)断面形式
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构造的一部分,其断面形式和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形式需要一模一样。从而遏制受力不均而导致的结构变形现象发生,防止后浇带浇筑后出现裂缝。
五、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工程实例
当某房屋建筑整体高度超过80米,并且处在小区之中时,可以通过分析该房屋建筑附近的环境和水质质量,在利用深基坑技术上,采用框架结构,对建筑整体做处理。由于沉降作用和温度应力对建筑的伤害匪浅,所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施在降低房屋建筑自身重量的同时,又为提升高层建筑质量飞速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一些可实施性较强的优秀技术。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1.基础垫层处理
在进行基础垫层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将后浇带原本的垫层标高降低50~100毫米,从而达到方便清理后浇带内部积水以及垃圾的目的,还可以再此基础上以50-60米为间隔建设多个积水坑。
2.材料和时间选择
后浇带浇筑施工开始前的准备步骤如下,首先多方面清洁施工缝隙,清理缝隙中的杂物方便后续工作的进行,保持裂缝的清洁和干燥,让水泥和添加剂能够在建筑物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选择高质量的膨胀水泥作为浇筑施工的原材料。最后,假如施工单位想提升浇带的强度,可以准备适量的早强减水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适量加入。此外,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只有初步沉降工作完全结束后,才能开启后续的后浇带浇筑工作。
3.模板预设
钢丝网模板作为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更应被施工人员所重视。模板质量的优秀评测标准为钢丝网模板的网格和直径需要均匀统一。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钢筋之间的缝隙需要通过专业人员测量选取合适的距离,确保间隙合理,在降低载荷量的同时提升建筑的安全性。此外,需要派专业人员按时定点观察模板支护处的稳固程度,防止混凝土从两侧模板中溢出。当一次性双层钢丝网作为模板支护的原材料时,施工人员更应当将两层模板提前捆绑住,避免溢浆现象的发生。
4.质量控制措施
后浇带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防护,操作步骤如下,第一,将干燥的麻袋或地毯充分覆盖在施工完成后的后浇带上,使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在时间的推移下慢性挥发。第二,检测浇带主筋是否完整未发生断裂现象,这是因为主筋断裂会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但当建筑工程的建筑要求为断开主筋时,那整体建筑施工要在增加钢筋的基础上,拓宽主筋搭接长度,一般要求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第三,最关键的检测步骤,通过人为利用工具测试来验证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水能力是否合格,来确保其符合工程的设计要求。
五、结束语
通过透彻分析建筑施工中后浇带工程的设计要点以及功能和特征,可以清楚的得知,此施工技术的主要特征为难度高和复杂性大。在施工步骤中不可避免地会经过某些重难点环节,因此在后浇带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必须做到位,为防止突发状况发生,施工团队还可吸取前人经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制定多种方案。整套流程完成制作下来,后浇带工程的质量必定会大大提升,建筑工程效率被提高的同时,质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了给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后浇带工程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燕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措施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 张虎,许力文. 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5,(35):139-139,140.
[3]郝大海.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3,12(5):29-30.
[4]吴培波.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2(17):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