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的运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期   作者:汪学军
[导读] 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汪学军
        中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040

        摘要: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以此提高建筑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项目管理的意义,并结合具体建筑工程研究了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的具体运用实践,希望为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协同管理;运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探索项目管理的新模式和方法,加强建筑技术的创新,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现阶段,大多数建筑企业采取协同管理模式进行建筑项目管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了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
1.协同管理的基本概念
        时至今日,协同理论已经拥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丰富的实践积累。协同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海尔曼哈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所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协同理论也进一步完善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崇。从协同理论的角度来说,每一件事物都是一个由多类型分支结构以及多种子系统组合而成的整合体。这些分支结构或子系统或是宏观的,或是微观的,或是有生命的,或是无生命的。但它们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序列、一定的客观规律在持续往复运作,使整体事物呈现出新的面貌,体现出新的效能,展现出新的生命力[1]。协同理论通过类比分析、无序排列到有序分布等等,形成了一个完整且合理的处理方案,并且被广泛拓展运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从管理层面来说,协同理论集中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1 信息网状思想
        建筑项目也就是各类信息的有机整合体,而各类信息并非是完全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建筑项目管理也是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架构,对各类关键信息进行协调控制与统一管理。例如,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成本三方面要素,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协同管理可以将建筑工程项目中分散化的、独立化的以及碎片化的信息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性、有规律性、合理性的信息网络体系。一方面,以信息联动为媒介促进各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各子系统的应用效能。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网络体系,更加全面化、更加直观化、更加具象化的查看建筑工程项目中各类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而有效解决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不利问题。
1.2 业务关联思想
        建筑项目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关联的业务与相对较多。通常,各部门、各岗位分管不同的业务,且各项管理业务的目标也各不相同。例如,安全管理员负责现场的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员负责现场的施工技术;进度管理员负责现场的施工进度等。尽管这些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是相互独立的,但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一旦工程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必定会延误工程进度。而协同管理则可以对这些分散化的管理业务进行协同统一,其中任何一项管理业务发生变动,整个管理体系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确保了各项关联业务不受影响。
1.3随需而应思想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时间跨度长、施工流程繁琐复杂、施工工序专业要求高等特征,所以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意外状况。协同管理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各类关键要素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构建网络信息架构对各项业务进行有机关联,实现信息的协同共享与交互传递。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可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处理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现代化发展逐步成为主导趋势,建筑行业对现代化工程项目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这也为协同管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拓展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协同管理理论强调的协调性、联动性与同步性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与现代管理学存在相互契合之处,促进二者的有机整合,有助于优化工程资源配置,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及各管理部门、管理岗位完全独立的问题,消除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进程中的障碍,达成建筑项目协同管理目标。
2.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提高建筑项目管理水平,增强建筑项目管理落实效果的必要前提。由于我国建筑项目管理理论的起步研究与发展时间较晚,所以缺乏完善的理论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而且缺少健全的建筑项目管理制度。尤其是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迅猛发展,现有的建筑项目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发展要求。
2.2建筑项目管理不规范
        建筑工程项目既强调整体性、完整性与系统性,又格外注重各流程、各环节及各道工序之间的有机联动性和协调平衡性。而且各工程项目既要求一次成型,又具备不相似性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建筑项目管理的难度。纵观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可知,普遍存在建筑项目管理缺乏标准规范性的问题。尽管各企业、各单位能够按照顶层管理制度对建筑项目管理进行监督和约束,但顶层管理制度的基层渗透性较差,难以渗透融合到不同环节中[2]。久而久之,导致施工工期延误,施工质量下降,阻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行。
2.3建筑项目管理形式化主义
        由于建筑行业中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有限,行业安全系数偏低,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和不可控性因素,增加了风险隐患。但现阶段,建筑项目管理流于形式,对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未按照要求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增加了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建筑项目管理敷衍了事,难以落到实处,不仅降低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也对建筑企业、施工单位以及业主方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基于实例的建筑项目管理协同管理研究
3.1项目概况
        雨润南通星雨华府一期工程(北地块)位于南通市港闸区,北临永达路南侧城市绿带,东南两侧紧邻次级规划道路,西至幸福大道。项目地块南北长约210米,东西宽在300米至320米之间,场地较平缓,没有明显高差。地块内有二处暗浜需要进行换填处理,北侧临近废弃河道并需进行换填处理。项目业态为高层住宅小区,用地面积65947.89m2,容积率1.90,拟配建幼儿园3300m2。
3.2本项目疑难点
    本项目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83970m2,其中地下室面积为58870m2,为了配合开发公司销售和分割交付的要求,开发和交付节奏无法满足最优施工顺序,对施工管理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首先是预应力管桩施工期间受暗浜和废弃河道的影响,制约了首开区的工期需求。其次居于项目地块中间位置的楼栋,对垂直运输施工电梯的安装具有较大难度,一是要鉴于工期需要加速施工进度;二是要综合考虑施工电梯动荷载、自重及风荷载对安装和使用期间的安全影响;三是要综合分析安装位置所处地库顶板的组织形式及其承载力;四是要考虑电梯部件的运送对地库顶板应力变化的影响;五是要考虑电梯扶墙装置对工程实体质量的影响;六是要考虑安装部位脚手架的改装安全因素。然后,鉴于工期和成本的考虑,采用大放坡的基坑形式,却带来了工地周边施工场地的紧张问题。
3.3协同管理的主要措施
3.3.1对内部关系的协同管理
1)对内部人际关系的协同管理
        人是一切建设活动的主体。建筑企业在进行内部关系的协同管理过程中要协调好内部人际关系。首先,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鼓励施工人员不断发挥自身潜在能力,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3]。其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统一思想认识,为工程项目建设献言献策,推动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另外,建筑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和激励制度,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能动性。
2)对内部组织关系的协同管理
        首先,建筑企业作为工程项目统筹规划与协调管理的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若想推动工程项目有条不紊的开展,前提是促进内部组织架构体系中各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于建筑企业的内部关系网络体系庞大,包含的部门数量较多,所以协同管理有必要将重心投放在协调内部分工方面。
        其次,要结合现代建筑行业发展要求设置相应的部门和机构,从而保证建筑项目各个环节的有序开展,对各个部门和机构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划分,确保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避免因为职责范围不明确导致出现问题无法追溯到个人的现象。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也要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能动性。搭建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确保各部门各机构间可以快速准确的传递消息,确保建筑工程相关的所有信息的传递。除此之外,建筑企业也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协同管理水平,及时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难题。
3)对内部需求关系的协同管理
        建筑工程具有建设过程复杂,施工周期较长,这使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协调管理过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切实保证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筑企业需要对内部需求关系进行协调管理。    
        首先,建筑企业要编制完整可行的管理计划,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与工作内容,客观衡量各部门的资源需求情况,按需配置资源,在满足必要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其次,加大对各部门资源分配利用情况的管理力度,杜绝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的问题,保障其他部门和建筑企业的根本权益。
        最后,建筑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施工材料分配以及机械设备调度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各环节的紧密衔接。科学的调度工作可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在规定日期内高质量的竣工交付。
3.4对外部关系的协同管理
1)协调和业主的关系
        建筑企业要根据业主的需求进行建筑项目的建设,要加强和业主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加强建筑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协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施工。建筑企业可以在不同施工阶段设置不同的协同管理内容。在施工前,建筑企业要积极协调承包合同的签订过程,详细了解建筑项目一些细节性内容以及业主的真实需求,同时建筑企业要和业主进行职责的明确划分,如建筑企业主要负责机械设备、建筑材料、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管理等工作,业主主要负责提供建筑位置、资金投入以及其他内容,双方及时进行沟通协调,针对建筑项目制定完善科学的施工计划,落实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涉及到的所有内容。
        在施工中建筑企业要做好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以及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施工方案变更等内容的协同管理工作。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时,建筑企业和业主要根据签订的合同进行项目工程的验收工作并办理相应的手续,完成相关施工材料的交接工作,方便后期维护工作的开展。
2)协调和设计单位的关系
        建筑企业要协调好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根据建筑项目具体要求和业主需求,建筑企业和设计单位要加强协作,互通有无,增进信任,进而设计出完美的施工方案。另外,建筑企业也要选择知名度较高的设计单位进行合作,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4]。
3)协调和承包商的关系
        为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施工建设,建筑企业要协调好和承包商、分包商的关系。建筑企业在选择承包商时要遵循择优的原则,选择业界口碑好、实力强的承包商、分包商进行合作,并使选择的承包商得到业主的认可。另外,进一步明确承包合同条例和各承包商的责任与权限,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追究承包商的相关责任,以免因权责分划不明晰而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
4)协调和监理单位的关系
        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离不开监理单位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进而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质量和工期。监理单位代表业主形式监督管理权,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因此,建筑企业要积极协调和监理单位的关系,欣然接受建立单位的监管,并对监理单位提出的要求积极配合,为其提供所需的档案资料,保证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随着建筑项目规模逐渐扩大,建设过程涉及内容逐渐增多,项目管理工作难度系数也直线上升。建筑企业作为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既要协调处理与业主方、监理方及各分包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又需构建完善的内部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制,约束和规范项目管理工作,以此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协同管理理论的优势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天助.建筑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的运用实践分析[J].陶瓷,2020,No.421(11):132-133.
[2]杨文娟.建筑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的运用实践微探[J].装饰装修天地,2019,000(002):34.
[3]祁云.解析建筑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的运用实践[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017(001):276-277.
[4]李俊.新时期建筑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9,241(02):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