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
身份证号码:32038119890610**** 江苏新沂 221400
摘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整个项目工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其在施工过程的运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建筑企业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让其变得科学、有效,以此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本文首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出现及原因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基于城市化进程逐步发展视域下,在房屋建筑期间,混凝土施工特别重要。另外,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也是建筑中最为核心的操作流程之一,怎样高效的对策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是现阶段房屋建筑中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混凝土主要是由有机物与无机物构成的。混凝土在拌合期间会凝结成型,最后会成为优质的建筑用料,附有较强的耐久性。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经常使用混凝土。但从当前状况看,混凝土施工存有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所以需求施工者高度重视房屋建筑施工中所发生的问题,并采用成效对策,尽最大可能减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问题,进而提升房屋建筑施工综合质量。
1房屋建筑特点
1.1体积庞大性
房屋建筑工程是由诸多工程建筑原料、设备及制品建构的实体,体积巨大,房屋占有特大的外部空间。所以,均在露天状态下实施生产,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多受环境、气候的影响比较大。
1.2一次性成型
房屋建筑项目的建设是不可逆的,如若发生建筑项目质量问题不行时,便不能重回最初状态,最终会致使房屋建筑工程出现报废状况,进而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1.3生产流动性与固定性
若要把房屋建筑工程固定在某个指定位置,在建筑工程施工全部竣工后,再由施工部门就地移交给运用单位。这正是体现了固定性特点的所在,同时也决定着生产流动性的特点。其一,所有生产要素表现在同一工程上的流动性;其二,呈现在不同工程项目间的流动性。为此,也形成了附有特殊性的生产管理模式。
2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出现及原因
2.1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分析
膨胀与收缩是混凝土变形主要形式,并且导致开裂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膨胀与收缩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或不开裂,只要是看约束条件。具体的约束条件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自由收缩是不被约束的收缩现象,其不会导致开裂现象的出现,约束收缩正好与之相反,当约束收缩达到一定限额时,就会出现开裂现象,另一种情况就是:自由膨胀会导致开裂,约束膨胀则与之相反。
2.2施工工艺造成的混凝土问题
其一,模板工程存在的问题。就混凝土施工来讲,在混凝土浇筑前,模板组合安装工作特别严格且精密。但在具体施工期间,建筑模板的拆卸与安装的防护方案设计严重匮乏。因此,在房屋建筑实际施工中,模板的合模、制作、拼装等精准度均不足,进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会发生开裂、变形等问题,此类问题均有可能致使混凝土浇筑出来的构件发生质量问题。比如存有蜂窝麻面、漏浆、变形等问题,如此便会令混凝土失去了其特性。其二,养护技术造成的问题。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该对混凝土实施一定规范的养护工作。此环节主要是为实现对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以此降低混凝土自身内外温度差,进而达到对混凝土抗力的需求。
浇筑后还应该把混凝土用塑料布覆盖,若冬天来临时还应该再加个防寒覆盖毡,对混凝土做好保湿及保温工作,以防混凝土表层因失水等发生裂痕,另外还应该设置隔热层,确保对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实施成效的温控。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做好对原材料的质量审查
在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阶段,必须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审查,各种原材料的实际质量情况都会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结构强度。在混凝土之中,主要配料为水泥材料、清水、砂石、钢筋以及各类添加剂等材料,这些原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保证了这些原材料的良好质量,才能让混凝土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在审查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时,首先要检查各类原材料的型号满足设计方案的要求,确保各原材料的质量达到理想的匹配性,拿水泥材料为例,要确保水泥的水化热效果及强度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质量要求,这样筛选出的水泥型号才能更加合理。在采购原材料时,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的质量认证书进行核对,对原材料进行抽样质检,选择具备理想资质的供货商,可让原材料质量得到最基本的保证。
3.2对混凝土配置比例加以规范
想要确保混凝土的良好施工质量,还要做好对混凝土材料配置方面的质量把控,在混凝土配置环节,主要是保证其配置比例以及配置相关操作符合质量标准,做好调配环节的质量审查,就能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打下良好基础。在混凝土材料配置环节,要注意查验水泥材料的添加数量,必须保证各种添加剂的添加比例符合施工需求,进而对水泥材料的性能加以控制。当混凝土材料配置完成后,还要做好对混凝土和易性等材料性能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混凝土材料是否能够满足施工作业想要达成的效能要求。如果调配后的混凝土不能达到相应的设计要求施工标准,需要对混凝土再次配制,只有满足后续浇筑效果要求时,才能在浇筑作业中使用。
3.3对混凝土温度实施成效控制
按照不同时节,采用不同施工方案,对混凝土的温度加以控制。比如,在冬季,应该选在温度偏高时实施混凝土施工作业,施工速度应该迅速,避免散热过快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施工完成后还应该在混凝土表层覆盖一层保温物料,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另外,对混凝土实施模具拆卸时,也需选取在温度偏高时实施。在夏天对混凝土温度实施控制时,应该尽量在温度偏低时实施混凝土施工作业。与此同时,混凝土原料需放在阴凉处,以免暴晒。若对混凝土实施搅拌时,需择取冷水加以搅拌。
3.4混凝土养护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凝固及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和水泥之间发生一定水化反应。所以,在实际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侧重关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成型后在通过干燥、风吹、寒冷等状况后,极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状况,所以一定要对混凝土表层实施洒水处理,以此确保表层水润,以免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施工完成后要在12小时以后就要开始养护,养护的时间必须连续21天到28天左右,当然开始的时间也要看施工环境、气候条件和使用的水泥品牌等因素来决定,养护的时候还要根据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如此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效果及质量。
结语
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影响整个城市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混凝土施工项目是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混凝土施工的控制,可以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因此,施工企业需要提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视,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施工。
参考文献
[1]李朝,庞光海,张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陕西建筑,2020(6):62-64.
[2]高磊.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的几点思考[J].居业,2020(1):109.
[3]许哲洪.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1638-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