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刘伟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大进展,
        刘伟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上海市  2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大进展,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施工方式在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安全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装配式施工方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施工方式之一,尤其体现在民用建筑当中。鉴于装配式施工方式的重要性,文章主要立足装配式施工方式的理念内容,重点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给同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正在日新月异地进行着,伴随着房地产等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设计和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迎难而上,打破了传统的全过程现场施工,克服了传统施工中的脏乱差、周期长、标准化程度低等缺点,使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模式和机遇。
        1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与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现状比较分析,发现在整个建筑领域中对绿色节能理念的重视度相对较高。这不仅是积极响应我国节能环保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是新时期下建筑工程领域在发展中的主要方向。相关领域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时间以及精力的投入力度,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在整个研究中找出提升建筑质量的新思路。但是从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来看,发现现有的一系列改革创新策略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很难与传统工程管理模式进行结合施工,质量风险无法有效规避,施工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也很难得到保证,从而导致施工成本的投入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现场管理方面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虽然施工流程少,但也突出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大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工期较短,为在合同周期内完成工作,个别管理人员注重施工效率,忽视了质量管理。也有一部分管理人员采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注重理论性管理,现场管理不到位,无法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指导,现场各项资源调配不合理,导致频繁出现漏装、错装等问题,严重影响各项工序顺利开展。
        2.2市场环境制约
        要想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需要众多行业、部门的支持和努力,单靠施工单位是不够的。因为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就目前来看,部分地区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多数企业也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社会市场需求不大,企业的创新动力缺乏,新培育企业发展缓慢。同时,一些传统建筑企业目前面临转型困难,缺乏技术和人才,员工接受度较低。这些市场环境因素,都在很大程度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步伐。因此,只有改变市场环境,深化传统建筑行业改革,借鉴发达国家的推广经验和策略,激发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活力,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前进步伐。
        2.3建造成本较高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和传统的建筑施工区别较大,除了原材料以外,还包括预制构件、构件运输、构件安装等高于传统施工的费用。这些超出的费用不仅使建设单位承受不小的压力,而且装配式建筑也存在着施工的难度,又让施工单位望而却步。同时,装配式建筑后期需要额外征收二次税费,降低了企事业单位的投入积极性,这也极大地阻碍了装配式建筑大刀阔斧的前进步伐。但是,随着相关技术革新,装配式建筑无论在施工质量上还是在施工效率上都比传统建筑略胜一筹,以及施工环境卫生、文明施工都较好。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比传统建筑施工周期短,资金回笼快,更有利于节能、环保、绿色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措施
        3.1做好施工人员管理工作
        工程管理会直接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施工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较强的责任意识,认清自身的岗位责任,加强预制构件、施工人员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要分类存储摆放,堆放高度不得超过允许最大值,派专人负责看管预制构件,避免他人或其他因素造成预制构件破坏。做好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人员掌握预制构件安装操作要点,安排好施工人员、预制构件、机械设备的进出场时间,保持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性,在施工人员作业时严格监管,加强技术指导工作,保证PC构件可正确安装。做好质量问题防控,通过旁站监督、不定期现场巡检等方法展开质量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延误工期。
        3.2发展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从生产到施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受天气、时间、场地等限制,因而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装配式建筑可以从工厂标准化生产源头控制产品质量,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生产工艺附加节能措施,使保温材料与建筑物真正实现同寿命,确保建筑工业化产品达到节能标准。在人们对住房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充分利用相比传统建筑产业的优势,改善人居环境,建少资源消耗,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走出现有的建筑行业发展的困境,开辟新的建筑发展路径,才能使装配式建筑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3.3做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加快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智慧化管理,与合作企业进行网络化信息交互,在连续博弈的过程中使交易成本达到最低。做好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控制好装配式构件进场时间、顺序,减少构件二次运输,同时避免进场过晚影响工期和进度。运用成熟的物流技术和共同的网络化信息平台,确保装配式建筑构件、材料等在适当的时间进场,做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4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发展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部门、市场经济运行等方面应该提高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政府部门方面应该联合行业力量对装配式建筑以及装配率等概念作出标准化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工作的扶持力度。可适当推行一系列政策内容,加速推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宏观顶层设计,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实现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方面应该针对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进行妥善解决。通过不断加强行业标准化推动大规模生产工作的有序发展,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具有非常明显的系统性特点,会受到所有参与部门的影响。基于此,对施工前期准备以及管理理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现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样不仅能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而且还能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代悟.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居舍,2020(23).
        [2]陈小波,甘凯馨,崔平.基于DEMATEL方法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吊装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9(6).
        [3]李辉山,欧阳昙.基于DEMATEL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9(1).
        [4]薛茹,王新渊,史科.基于建筑信息建模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业建筑,2018(11).
        [5]福建工程学院科协.福建省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