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明
身份证号:44012719701002****,广东省 清远市511500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施工建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前阶段应用最多的建设工程材料就是混凝土,同时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混凝土施工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新技术。但是从当前阶段整个建筑工程行业混凝土大体积施工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施工难度依然较大,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是施工工艺的选择存在问题,就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是对当前阶段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外界因素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带来影响,混凝土自身的缺陷也是影响技术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是核心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对温度的变化幅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就会导致浇筑后的大体积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裂缝,进而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选用之前,必须要做好全面的技术分析,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把控。
1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由来已久,就目前来讲,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仍不统一,按照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相关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可以理解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的最小尺寸在1m以上的大体量混凝土,或者可能由于混凝土水化热作用,而产生有害裂缝的混凝土。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多,其特点如下:(1)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具有较大体积、复杂的结构及密集的配筋,在建筑结构当中,其他构件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具有较大约束作用,加之大体积混凝土的体表系数相对不大,这种情况下,由于温差、收缩等因素,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2)相比普通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强度和防水能力相对较好。但土质、气温、地下水位变化等多种因素会大幅影响混凝土性能,从而出现混凝土构件开裂,比如地下室筏板、墙等处,引发地下室渗漏问题。(3)通常情况下,须一次性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这种情况下,浇筑量过大,且结构整体性强,无法提前预留施工缝,须进行连续浇筑。在混凝土内部极易聚集大量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温度迅速上升,但是在导热方面,混凝土的物理性能相对偏低,这种情况下,很难快速排除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在混凝土内外部存在明显温差,并产生内应力,出现温度裂缝。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搅拌技术
建筑工程中最基本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的使用和养护对整体建筑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是一个非常具有技术操作性的过程。一般混凝土都具有流动性、粘结性和保水性,这些都是混凝土的基本要求。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把控水和水泥的比例,充分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另外还要把握好石子的添加比例,再结合实际的需求对泥砂的比例也要严格控制,在对水的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对于外加的使用要合理规划,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添加。在进行搅拌的时候,要结合混凝土使用的时间,具体的用途,施工季节和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合理地控制混凝土初次凝固的时间,制作出符合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和料。保证在施工的时候混凝土可以顺利地进行运输,泵送和浇筑,振捣,成型等,尽可能地发挥出混凝土搅拌的作用,实现混凝土构件施工。
2.2浇筑过程
就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来说,它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浇筑的时候,施工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的施工形式来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混凝土的浇筑方式非常多,如果是平面顶板的施工,可以采用整体推进式的浇筑方式;如果是对墙体进行施工,可以选择段面链接式的浇筑方式。
另外,分层浇筑的方式适合大体积的施工工程,如果工程面积较大可以使用隔舱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施工。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浇筑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保障施工顺利实施,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对不同建筑类型选择浇筑方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这才是浇筑技术的关键所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拌和料在浇筑过程中是自由下降的状态,尽量把浇筑距离把握在2m左右,如果超出这个限制,可能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所以,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使用滑模导流,这样可以避免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溅落的现象导致混凝土的拌和料受到污染。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做到混凝土水和水泥的比例保持不变,杜绝在浇筑的过程中加水、加水泥的现象。
2.3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不足时,不但混凝土密实程度不够,而且易出现早龄期塑性沉降裂缝;而若振捣过度,混凝土就会产生离析、均匀性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因此混凝土振捣时,应保证振捣棒快插慢拔且插点均匀,振捣完毕后可用平板振动器再在表面振动一遍,以改善混凝土的均匀性。应尽量避免振捣棒接触模板底和模板内壁,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降低模板破损、材料漏浆等事故的风险。对于变截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防止早龄期塑性沉降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可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使混凝土填充密实,防止产生空洞。当浇筑配筋较密的结构时,由于骨料粒径与钢筋之间空隙的原因,充分振捣后混凝土易产生离析,表层骨料不足导致塑性收缩增大,建议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一定厚度,待浇筑完毕后,于混凝土初凝前在表层铺撒瓜子片石子,进行二次振捣抹压,降低开裂风险。
3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对策
3.1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环节的管理
要想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保障,必须要加强对各环节技术应用的管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各技术施工环节的任务进行有效地落实,对于其中比较重要的节点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交流;其次对于采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所有技术人员,必须要能够对施工技术以及工程质量的检验标准有着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施工作业;最后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技术水平以及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数量对整个施工方案进行合理地安排和适当的优化调整,进而能够拟定较为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和技术方案。
3.2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测温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测温问题来说,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承台内埋设四根垂直的测杆,同时每根测杆还要能够在沿着混凝土的厚度方向设置三个不同的测点,也就是说四根测杆总共需要设置12个测点。在测点设置好之后,测温的头三天每间隔一小时就需要测温一次,三天之后每间隔四个小时测温一次,测量人员要能够对每次测量的数据都进行详细地记录,并结合温度变化情况绘制相应的曲线图,并且要能够在图中将不同测点存在的问题标注出来,只有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测温工作,才能够使温度裂缝得到很好的控制。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拥有很多的优点,在当前的建筑领域被大范围的使用。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护。
参考文献
[1]邵长乾.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26(21):185.
[2]彭保华.浅谈超厚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21(01):135-136.
[3]吕斌.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結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0).
[4]杨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0(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