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四横三纵一贯通”模式——全面提升同期线损管理成效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卞朝阳
[导读]
        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前  言:同期线损是同一时段供电量、售电量之差形成的线损电量,是针对过去计算分析线损的供电量、售电量指标不同期而设定的一个专业计算口径。而同期线损管理系统是电网企业首个覆盖规划、生产、营销、运行四大专业,通过与内部六大业务系统、四大公共数据平台的统一集成,以大数据科学分析诊断线损的应用系统。对于电网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线损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上线以来,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四横三纵一贯通”线损管理模式,以“制度协同、人员协同、指标协同、流程协同”为支撑,构建“数据分析机制、指标提升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打造营配调贯通的同期线损分析治理平台,实现跨专业融合、全线上集成、零人工录入、全链条贯通,不断压紧线损弹簧,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2020年度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一、实施背景
        电网企业要实现提质增效,压降线损是主要途径之一。事实上,线损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系统层面,上级考核指标越来越细化,但基层没有及时跟进。专业层面,没有形成线损管理一盘棋,专业协同不到位。数据层面,电网企业虽然有六大业务系统、四大公共数据平台,但没有利用大数据在线损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管理层面,反窃电、三相负荷不平衡、电网布局不合理、空载、轻载、重载等情况较多,直接影响线损。对此,我们探索同期线损“四横三纵一贯通”管理模式,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专业执行的“规范流程”、线损治理的“专业路径”,突出“人员落实、制度落实、监督落实”,强化各业务系统协同应用,提升源端数据质量,还原同期线损分析诊断的真实性。
        二、主要内容
        “四横三纵一贯通”管理模式,通过运用六大业务系统,不断完善源端数据治理,融合数据采集、运营监控、分析诊断,指导执行单元精准降损,实现监控—分析—治理—再监控的闭环。
       
        1、“四横”协同
        (1)制度协同。制定《同期线损管理治理工作规范》,对前期数据分析,中间检查整改,后续督导管控进行梳理,明确专业职责界面。
        (2)人员协同。组建同期线损管理项目组,负责对同期线损管理系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指导现场处理。
        (3)指标协同。线损治理需各专业配合的,认定为指标协同。线损异常未处理完毕,涉及的执行单元按责任范围考核。
        (4)流程协同。以项目组为依托,实现异常数据统一汇总,异常问题统一分析,督办工单统一发布,处理结果统一归档。
        2、“三纵”链接
        (1)数据分析机制。建立《设备异动单》,将同期线损管理与现场设备投运、改造等业务同步规范,确保同期系统中增量、变量数据及时接入并适时分析。设备信息未录入或错误录入源端系统,导致设备线变拓扑关系、对应关系、计量档案等信息不准的,终止《设备异动单》,解决增量、变量数据从源端系统接入同期系统不同步问题。
        (2)指标提升机制。对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中分区、分压、分元件、分台区等指标应用进行责任界定,制定提升计划。特别是针对线损反弹的情况,逐级排查分析,直至发现错误源,进而整改提升。
        (3)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同期线损管理要求,将线损考核指标细化,结合线损理论计算、线损统计分析、降损措施落实,对降损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实行同业对标考核,完善线损治理激励和约束机制。
        3、专业贯通
        以异损治理督办工单为抓手,依托同期线损四分管理,以“异损协同分析、任务统一派发、进度全程跟踪、责任督导落实”为指导,实现线损治理营配调贯通,完善“异常监测-异常分析-工单派发-处理反馈-成效验证”闭环管理,打造全面覆盖、有效衔接、协同互进的线损管理体系。
        三、主要路径
        1、明确职责界面,规范管理链条
        (1)压实管理责任:由项目组牵头,业务部门和支撑机构配合,以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四分”管理为核心,实现对线损分析与异常处理的全过程管控。
        (2)明确管理界面:针对同期线损异常数据分析与处理,制定《同期异损处理工作规范》,从线损异常的分析、诊断、处理,明确工作流程、标准、要求和责任单元,各专业线条按照“覆盖全电压等级、包含全影响要素、贯穿全业务层级”原则,实现线损异常处理的闭环。
        2、开展日损实时监控,月损精准校核
        运用同期线损管理系统,根据日或月计算结果发现异常线损数据。对关口电量、售电量、线损率等进行环比、同比分析比较,及时发现突增、突减等异常数据,为压降线损提供依据。
        3、发挥专业优势,精准定位异常
        根据日或月监测的线损异常数据,各专业按照职责界面,通过六大业务系统、四大公共数据平台进行大数据应用分析,制作线损日、周、月、年曲线图,找准异常点,诊断异常原因,实现线损异常精准定位,进而精准治理。
        4、确立消缺目标,强化治理措施
        源端数据治理:各承办单元对照《同期线损管理异损治理督办工作单》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建议,进行营配调贯通数据、设备档案信息和计量档案等各专业源端数据治理更正工作。在进行营配调数据治理时,无论是源端数据还是现场处理,都履行同期线损“试算”机制,以便精准校核营配调贯通核查结果,避免盲目修改源端数据。在源端数据核查和现场普查后,工作人员会根据核查结果运用采集数据进行电量计算,同期线损在正常范围后方可进行营配调数据治理。
       
        现场设备消缺:各承担单元协同安排现场工作计划,核对现场与系统是否保持一致,对督办单反映的问题按照设备维护管理权限进行消缺处理。
        日损计算核查:因为一个线损数据异常未必只有一个原因引起,当一个异常解决后,可能线损仍然有问题。因此上报督办工单完成后,由项目组负责对照同期线损管理系统进行日线损计算核查,线损离正常值仍偏差较远,该工单重置,由专业线条进一步处理。
        主要成效
        1、提升治理能力。线损的影响因素较多,一个问题单元未必只影响一个线损异常。充分发挥专业协同优势,利用监控数据“交集”,精准定位异常点,明确异常处理责任单元,查找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一步到位。
        2、规范系统应用。通过规范同期系统应用,公司建立了异损监控-分析-治理机制。通过复核清理所有关口,摸清关口底数和运行情况,规范完善了关口台账信息,明确关口定义、统计口径和供电关口逻辑关系,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效果相互印证。建立同期线损整治的营配调“常态化机制”、“营配调协同化机制”和基层执行的“规范化流程”,对线损异常处理逐一校对对应结果,实现基础数据一个源头,业务流程一个标准,营配调数据一张图,实现同期线损治理成果相互印证,相互促进。
        4、正向考核激励。按照设备维护管理职责确定第一责任单位,签订考核责任书,由责任单位确定线损管理责任人并层层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考核到人。特别是在台区线损管理方面,合理测算各台区线损率合格区间,全面实现“一台区一合格区间,一供电所一合格率”。
        5、线损不断走低。将节能降损作为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电源点和电网结构进行细化完善。在低压台区综合治理中,结合供电区域规划方案,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缩小台区的供电半径,减少交叉迂回供电,优先治理重载、超载和高线损台区,降低台区线损率。自2017年实施以来,公司同期线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四分线损分析及治理成效显著,截止2020年共有效治理变电站异常数据15条,10kV配电线路治理32条,异损台区治理约76台,公司同期线损管理同业对标排名在宜昌公司中名列前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