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中的骨干,承担着城市运转的核心功能。随着我国众多城市建成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引起更多的关注。介绍了安全系统工程及分析技术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与技术,分析了基于“人、机、管、环”理论的运营安全管理内容及要求,介绍了建设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安全需求和管理内容,提出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风险评估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架构
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结构及系统特征
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功能结构来看,该系统可分为列车运行系统、客运服务系统、检修保障系统3大子系统,各子系统的正常、协调运行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保障。3大子系统的设施设备构成及功能如下:1)列车运行系统:包括隧道、站台、线路、车辆、牵引供电、信号、通信、控制中心、车站行车等。2)客运服务系统:包括车站及其照明、售检票及计算中心、导向及预告措施、消防、环控、自动扶梯、电梯、车站服务等。3)检修保障系统:为保障上述设备性能良好,能随时启动重新投入运行而具备的检修手段及检修能力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结构
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管理目标内容和管理方法两方面内容。管理目标内容设计应从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全系统构成2个维度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4个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全系统结构,可利用安全管理“人、机、管、环”理论进行分析。“人”,包括工作人员和乘客;“机”,指设施设备,可分为车辆、通信、信号、供电、线路土建、车站机电6大专业系统;“管”,指各种规章制度,包括行车规章、客运服务规章等业务规章,以及各种行政规章;“环”,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安全管理可纳入专业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外部环境及涉及乘客的公共环境的安全管理可设计为公共安全管理范畴。因此,安全管理内容可归纳为建设安全管理、运营安全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4个组成部分。安全系统工程主要技术手段包括,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估和系统安全管理。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法的设计中,需要建立安全系统工程及分析技术和运营安全评估两个子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解析
2.1系统工程及分析技术
2.1.1安全系统工程
1)系统安全分析:使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技术方法。2)系统安全评价:以系统安全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但不一定要对所有危险因素采取措施。3)系统安全管理:应用系统安全分析和系统安全评价技术,以安全工程技术为手段,控制系统安全性,是使系统达到预定安全目标的一整套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
2.1.2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理论主要是研究与解决各种可靠性问题相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研究可靠性的定量规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靠性,是指保证乘客准时到达目的地的能力,保证乘客方便舒适地出行的能力。其可靠性体系可分解为可靠性技术体系、可靠性管理体系、维修性技术体系以及可靠性研究。
2.2运营安全管理
2.2.1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主要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或乘客的生理、心理及技术能力等3方面。风险源中的人员因素几乎和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一样变幻莫测,而且人员风险因素伴随在从设计建造到保养维护的全生命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是完成乘客运输,乘客安全是其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
如何对大客流实施有效监控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人员安全管理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其中客流安全状态的识别是关键技术。
2.2.2设施设备风险
设施设备故障是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轨道线路、列车、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行控制、消防等设备设施相互关联、整体联动运行,设施设备问题造成的安全影响往往是系统性的。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行形成的系统其复杂化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系统越复杂,其中潜在的不可测风险就越多,发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管控设施设备风险的实践中,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故障导向安全,即设施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应马上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安全。这是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
2.2.3管理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漏洞及规章制度缺陷虽然不会直接导致事故,却常常间接作用于其他风险源,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相应的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除去与一般企业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外,专业技术方面的规章制度可谓是汗牛充栋。可称之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宪法”的基本规章为技术管理规程,其主要系统性规范包括行车组织规则、客运组织规则、调度规则、安全规则、事故处理规则和运行检修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文件。
2.3建设安全管理
1)前期阶段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安全预评价的工作之中,目的是为城市轨道交通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工程项目的本质安全。2)施工阶段安全技术及管理。施工阶段的基本安全措施管理包括以下内容: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措施费;实施安全教育;文明施工管理;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施工设备安全管理;安全资料管理;安全检查及监督考核。3)竣工验收阶段安全管理。主要工作内容为竣工验收阶段风险管理和试运营前安全评估。
2.4公共安全管理
2.4.1公共安全规划
1)在不能采用隔离封闭式的安检措施的要求下,需要系统地运用多重和多种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构建协调一致的整体防范体系,达到逐步化解威胁的目的。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局部威胁容易扩散,以至于影响到整个系统。规划是对不同安全风险的防护对象建立防护与整体设防的协调一致的途径。3)有限的安全投入需要通过规划安排才可能获得最大的安全效果,达到防范技术运用与安全目标的平衡与协调,并避免过度防范或陷入“安全化陷阱”。
2.4.2公共安全防范系统
1)技术防范系统: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便携式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和安防集成平台。2)公共安全实体防范系统:包括的设施设备有围栏与围墙、安全照明、车辆控制和停车设施、车站环境设计以及其他安全措施。3)公共安全人力防范系统:是指围绕安全管理开展的建章立制、安全岗位设置、人力和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活动。
3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组成复杂,对运营安全性要求极高,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安全管理系统。本研究建立了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管理体系,其中运营安全管理、建设安全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组成安全管理的主体内容。从建设和运营的时间维度、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的空间维度,覆盖了安全体系的主体研究内容。安全系统工程及分析技术和运营安全评估2个子系统为运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组成管理体系的理论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燕飞,闫宏伟.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领域管理体系框架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0):5.
[2]张红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7(1):110.
[3]王铭,刘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3771.